2025年10月底,重慶某大學一場師生糾紛在校園內外掀起軒然大波。
女學生李某倍因課堂答不出題心生不滿,匿名在校園墻詆毀授課教師胡老師“刻薄媚男”,
沒想到身為刑法副教授的胡老師直接拿起法律武器硬核反擊,
從固定證據到群內怒懟再到堅持起訴,全程干脆利落,讓不少人直呼解氣。
這是怎么回事?來和表姐一起來吃瓜吧。
01
這場風波的主角胡老師,是重慶某大學法學院的副教授,主講《刑法》課程,在學術和教學領域都頗有口碑,平時對學生也十分負責。
![]()
10月29日,正在廈門出差的胡老師,趁著空閑翻了翻學校的校園墻。
這個賬號平時多是租房、尋人、尋物、賣閑置的消息,沒什么特別的,可那天她卻意外看到了指向自己的匿名投稿。
投稿人用“法學院胡x老師”代稱,控訴她“上課刻薄、媚男行為頻出、把沒禮貌當幽默,還總拿老師身份壓人”。
![]()
胡老師當場懵了,她從教多年,向來勤懇教學,對學生友好,
尤其關注女性學生的發展,還曾公開表示女生找她當指導老師會優先考慮,因為女性在刑法領域發展本就艱難。
這樣的自己,怎么會變成投稿里的樣子?
![]()
冷靜下來后,她意識到這種無證據的指控涉嫌侵權和誹謗,決定依法維權。
沒等出差結束,胡老師就開始行動。
她第一時間聯系了校園墻負責人,要求對方提供匿名投稿人的身份信息,并同步保全了投稿截圖、后臺溝通記錄等關鍵證據。
隨后,她在數百人的學院學生群中公開發聲。
![]()
直戳了當地拋出一連串質問:
“說我特別刻薄、媚男、拿老師身份壓人、把沒禮貌當幽默,覺得自己是女強人,有證據嗎?你以為可以捏造事實詆毀他人嗎?”
同時,她毫不含糊地告訴群里所有人: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這種誹謗他人名譽權的事,咱們法院見。”
![]()
還精準艾特了匿名投稿的女同學李某倍,群里瞬間沒了聲響,沒人敢再隨意搭話。
大概半小時后,這位女同學終于冒泡。
可她沒有公開回應,而是對著胡老師私聊,連著發了三條道歉:“對不起,老師,是我發的。”
![]()
但胡老師沒理會她私聊認慫的行為,而是在群里徹底還原了真相。
原來之前一堂《刑法》課上,胡老師提問“子公司和分公司的區別”,這是法學入門級的基礎題,考慮到李某倍可能有學習困難,她特意選了最簡單的問題。
可李某倍站在那里支支吾吾,一個字也答不上來。
課后胡老師找她溝通,問是不是沒復習,沒想到李某倍直接在老師目前囂張地自稱“老子“,
全班同學都看在眼里,教室監控也拍得清清楚楚。
![]()
就因為這點難堪,李某倍竟匿名造謠報復。
面對“媚男”的指控,胡老師曬出兩人之前的私聊記錄。
李某倍曾主動提過自己有ADHD,如今被抓包才慌忙道歉。
她反問:“你不認真上課我還得哄著?”并明確表示自己會讓她承擔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
![]()
02
本以為李某倍會真心道歉,可她后續的長篇道歉文,滿是敷衍和辯解。
說“媚男”,就找借口“老師對男生更溫柔”,卻拿不出證據;反復強調自己有ADHD,想靠病情博同情;
甚至還狡辯說老師刻薄是因為當時老師太強勢,完全回避自己造謠的錯。
胡老師毫不留情地拒絕:“要是道歉這么容易要法律干嘛?詆毀造成的傷害,不是一句輕飄飄的道歉就能抹掉的,這是我第一次遭遇無端指控,必須追究到底!”
![]()
經歷這件事,胡老師寒了心,在群里宣布了教學調整:
“以后我的《刑法》課,不提問、不留作業、不考勤,大家愛來不來。”
反正認真教被罵媚男,嚴格要求被說刻薄,不如皆大歡喜。
她還說官司結束后要解散學習群,不再分享學習資料,“認真付出換不來尊重,反而遭惡意指控,沒必要再額外費心”。
![]()
![]()
不過即便如此,她也沒忘教師的職責,打算把這件事當成教學素材:
“感謝李某倍同學送的‘大案例’,正好給本科生、研究生講講侵權和犯罪的界限,讓法律知識真正落地。”
![]()
法律行動上,胡老師也沒含糊。
她已經把事情同步給李某倍的輔導員,明確表示回到重慶后第一件事就是起訴。
![]()
更讓人看清李某倍的是她的朋友圈。
截圖曝光后,大家發現她平時語氣傲慢、態度輕浮,字里行間全是對他人的不尊重,和道歉時的“示弱”判若兩人。
這一下,更多人理解了胡老師的堅持。
這樣一個缺乏責任感、情緒用事又不懂尊重人的學生,確實該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
事件發酵后,學生們的態度也很分明。
有人埋怨校園墻:“作為匿名平臺,連投稿人信息都保護不好。”
但更多人站在胡老師這邊,群里學生紛紛挽留:
“老師別改教學方式,我們喜歡上您的課!”“這種造謠的就該治,別連累我們啊!”
![]()
網上網友更是一片叫好:
“老師太剛了,對付造謠就該用法律武器!”“用刑法知識懟人,這操作滿分!”
胡老師之前的學生也站出來作證,說她教學認真、對學生友好,進一步坐實了李某倍指控的荒謬。
![]()
![]()
截至目前,重慶某大學相關部門表示事件還在處理中,涉事輔導員何老師也只說“具體情況不方便透露”。
現在輿論還聚焦在“匿名造謠的代價”“教師維權的合理性”“校園里的法治精神”上,事情還沒徹底落幕。
03
這場師生糾紛,看似是一件校園小事,卻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很多值得深思的問題。
李某倍因為一堂課答不出題,就用匿名投稿的方式惡意詆毀老師,把情緒宣泄當成理所當然,把隨意傷害他人名譽當成“小事”,
這種行為本質上就是缺乏敬畏心,既不敬畏法律,也不敬畏他人。
她朋友圈里那些傲慢輕浮的內容,更是說明她從沒想過要尊重別人,總覺得自己的情緒最重要,
可成年人的世界里,從來沒有情緒一上來就能隨便傷害別人的道理。
![]()
更巧的是,胡老師正在做“網絡恐怖主義的刑事法規制”項目,這次遇到的匿名造謠,剛好和她的研究方向對口,
有人調侃這是“專業對口反殺”,
可玩笑背后,是她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給所有人上了一堂生動的法治課,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匿名也不是擋箭牌,只要你做了違法的事,就必須承擔后果。
![]()
就像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里說的:“強者自救,圣者渡人。”
胡老師不僅“自救”,用法律保護了自己,還想著把這件事變成教學案例,讓更多學生明白侵權與犯罪的界限,這就是身為教師的擔當。
反觀李某倍,她把自己的委屈無限放大,卻忽略了老師的良苦用心。
胡老師特意選簡單的問題提問她,本是出于照顧,可她卻把這份照顧當成了“刻薄”的理由,最后釀成這樣的結果,只能說是咎由自取。
![]()
其實,師生之間哪有那么多深仇大恨?
大多時候,老師的嚴格要求,都是希望學生能多學一點知識;
而學生如果對老師有意見,完全可以當面溝通,或者通過正常渠道反饋,何必用匿名造謠這種卑劣的方式?
要知道,隨意詆毀他人的話,就像扔出去的刀子,即便最后道歉了,留下的傷口也很難愈合。
網友評價
網友一:這老師估計家庭背景很牛,又是學法律的,又恰好是女老師,這要遇到一個普通的老師,或者男老師,估計要被搞死,現在的學生惹不起
網友二:不是哥們?這人還是個學習委員?惹學法律的老師?關公面前耍大刀?
網友三:這么虎,沒出師就敢挑戰宗門傳功長老,還連累了諸多同門,這下可吃不開了,以后行走江湖別說同道提攜,不來踩一腳就很好了,建議立即歸隱山林退出江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