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作者 | 張自然博士
責任編輯 | 鄭瑤
2025年10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簡稱“十五五”規劃)。
![]()
本文謹就醫藥部分做一簡要解讀。
01
醫療
一、分級診療
“十五五”規劃提出【健全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機制,促進分級診療】。
關于分級診療,“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
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三明視察時要求“做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縣解決,日常疾病在基層解決”。
今年4月,國家衛健委等13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優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布局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依托緊密型醫聯體,加強縣鄉一體、鄉村一體和城鄉聯動,推動以人員為核心的醫療衛生資源向基層下沉”。
今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意見》要求“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推廣‘分布式檢查、集中式診斷’醫療服務模式”。
從今年9月底召開的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全國已有2199個縣(市、區)開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
分級診療已取得一定進展,并正在繼續強勢推進中。
二、強基工程
“十五五”規劃提出【優化醫療機構功能定位和布局,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推進全民健康數智化建設】。
今年9月初,國務院正式批復了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起草的《醫療衛生強基工程實施方案》,方案要求“堅持以基層為重點,著力強基層、固基礎、保基本,織牢基層網底,改善基礎服務條件,優化保障基本服務,加快推動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健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到2027年,“力爭居民15分鐘可達最近的醫療服務點”。到2030年,“縣級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服務量占比持續提高,分級診療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群眾就近就便享有優質高效的健康服務”。“十五五”期間,“支持1000個左右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推進縣級醫院、重點中心鄉鎮衛生院提質升級”。
02
一、省級統籌
“十五五”規劃提出【推進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
關于醫保統籌,“十四五”規劃提出“做實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推動省級統籌”。
早在2009年出臺的中央20號文件就提出“逐步提高統籌水平和統籌層次,縮小保障水平差距”。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
2025年各省份政府工作報告中,14個省份擬推進省級統籌相關工作。內蒙古、遼寧、安徽、貴州啟動實施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黑龍江鞏固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省級統籌成果;山東健全職工醫保、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制度;浙江、湖南、廣東、新疆推進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云南推進失業、工傷、醫療保險省級統籌;陜西強化基本醫療、工傷、失業保險省級統籌;甘肅強化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基本醫保省級統籌已是醫保領域今后一項重點工作。
二、優化集采
“十五五”規劃提出【優化藥品集采】。
關于集采,“十四五”規劃提出“推進國家組織藥品和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使用改革”。
高層對集采的態度,已由要求“完善”改為“優化”,其分水嶺是第十批國采(2024年12月12日開標)降幅超出預期。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完善國家藥品集中采購制度”,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改為“優化藥品和耗材集采政策”。今年6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要求“研究優化藥品和耗材集采有關舉措”。期間關于集采的優化方案也在不斷流傳。關于第十一批國采,主管部門也以“穩臨床、保質量、防圍標、反內卷”為原則優化。第十一批集采已于前天開標,其平均降幅也許是衡量是否達到“反內卷”預期的重要指標。
三、支付方式
“十五五”規劃提出【推進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優化藥品集采、醫保支付和結余資金使用政策】。
關于醫保支付,“十四五”規劃提出“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
DRG(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1.0版已于5年前(2020年6月)發文試運行,今年8月18日,國家醫保局在西安召開的《2025年全國醫療保障工作年中座談會》上提出啟動制定按病種付費3.0版分組方案。今年8月15日,國家醫保局關于印發《醫療保障按病種付費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提出,“推進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規范按病種付費管理,建立全國統一、上下聯動、內外協同、標準規范、管用高效的醫保支付機制”。
如果說集采是治標,DRG則是治本,DRG將從根本上改變醫院和醫生的思維邏輯,對醫藥行業的影響更加深遠。
四、商業健康險
“十五五”規劃提出【健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
關于商業健康保險,“十四五”規劃提出“積極發展商業醫療保險”。
我國創新藥發展已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誰來支付)”,關于創新藥支付也出臺了不少文件(包括未正式發布的網傳文件),最終于今年7月由國家醫保局和國家衛健委聯合印發《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其核心就是“增設商保創新藥目錄”。今年與基本醫保國談同步進行的商保創新藥目錄,共有121個新藥通過形式審查,今天已開始進入正式談判階段。據《中國創新藥械多元支付白皮書2025》統計,2024年,商業健康保險為創新藥支付了124億元,僅占同期創新藥銷售總額1620億元的7.7%,到2035年,商業健康保險將為創新藥支付4400億元,占同期創新藥市場總規模的44%,商業保險已成為基本醫保外創新藥支付的最大希望。
03
“十五五”規劃兩次提到生物制造、一次提創新藥。【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探索多元技術路線、典型應用場景、可行商業模式、市場監管規則,推動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氫能和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完善新型舉國體制,采取超常規措施,全鏈條推動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高端儀器、基礎軟件、先進材料、生物制造等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決定性突破】,【支持創新藥和醫療器械發展】。
關于創新藥,“十四五”規劃提出“完善創新藥物、疫苗、醫療器械等快速審評審批機制,加快臨床急需和罕見病治療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促進臨床急需境外已上市新藥和醫療器械盡快在境內上市”。可見“十五五”較“十四五”更加重視創新藥的發展。
據醫藥魔方數據,截止到10月21日,今年我國創新藥Lisence out總額已突破1000億美元,是去年全年(518億美元)的2倍、是2023年全年(380億美元)的近3倍。全球與我國相關的創新藥交易總額占全球創新藥交易總額的比重由2016年的3.5%驟增到目前的50%以上,我國創新藥已由“陪跑”進階到了“并跑”,正朝著在部分優勢領域“領跑”的方向快速前進。
04
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
“十五五”規劃提出【堅持高質量發展。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十五五”規劃全文6次提到新質生產力、25次提到高質量發展。這也是有別于“十四五”規劃最大的一點,習近平總書記自2023年7月以來,在四川、黑龍江、浙江、廣西等地考察調研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這一原創性概念,不僅指明了新發展階段激發新動能的決定力量,更明確重塑全球競爭新優勢的關鍵著力點。
隨著我國制造業的不斷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新時代的主旋律,醫藥產業更是如此。
今年年初,國務院辦公廳連發《關于全面深化藥品醫療器械監管改革促進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于提升中藥質量促進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兩文,強調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今后我國醫藥產業的發展明確了方向。文件還提出“逐步完善中成藥批準文號退出機制,指導改良一批,依法淘汰一批”,淘汰落后產能是為高質量發展鋪路。
文件最后提出“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生態,推動我國從制藥大國向制藥強國跨越”。
內容溝通:Xinmeitizhongxin-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