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已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同盟”,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首次會晤中微笑著宣布。兩人在東京迎賓館內簽署了兩份重要文件:一份關乎關稅協議,另一份則是確保稀土及其他關鍵礦物穩定供應的合作協議。
這份稀土協議,標志著美日兩國正在試圖構建一個“去中國化”的稀土供應鏈。
就在中美經貿談判余溫未散之際,特朗普的專機已悄然降落在東京。10月26日,中方剛宣布雙方就稀土管控等議題達成初步共識,同意將出口管制措施推遲一年換取關稅緩和;次日,特朗普便與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簽署了關于關鍵礦物與稀土供應的協議。
![]()
稀土,由17種特殊元素組成的金屬,已成為現代工業與國防領域不可或缺的“維生素”。從新能源汽車中的永磁體到F-35戰斗機的核心部件,從高端芯片制造到精密導彈制導系統,稀土元素無處不在。
現代制造業和軍工產業缺乏稀土就無法正常運轉,這也是稀土被稱為“戰略礦產”的原因。
在全球稀土供應鏈中,中國占據了至關重要的位置。中國在稀土的開采、分離加工以及磁體制造等領域占有絕對的優勢。以美國為例,幾乎沒有稀土的分離加工能力,因此美國必須依賴中國進口稀土。
中國掌握全球高端稀土冶煉分離技術,能將分離成本控制到其他西方企業的1/3,并且能穩定供應稀土產品。
特朗普顯然不想再經歷被中國“卡脖子”的情況,因此他四處尋找合作機會,希望能夠打開來自中國以外的供應鏈。
美國以軍備和高于中國稀土出口價的利益為誘惑,日本則貢獻自身的稀土分離與磁體制造技術。
協議核心內容是確保稀土和其他關鍵礦產的穩定供應,使得供應鏈更加安全、更加穩定。具體來說,協議內容計劃通過經濟政策工具協調雙方的投資,推動稀土市場實現多元化、公平、流動性強的目標。
然而,如果仔細閱讀協議的內容,就會發現其中并沒有明確的實際操作細節。協議更像是一個原則性的框架,關于如何繞過中國,另辟蹊徑,解決實際的開采和加工問題,協議中沒有任何說明。
日本對特朗普的重視,明眼人都能看出是有目的的。高市早苗想要重塑日美同盟的“黃金時代”,也希望美國在貿易上給予更多的寬松,免除部分關稅。
除了稀土協議,高市早苗還特意提高了日本的軍費,并且從美國購買了大量的軍火。這一系列舉措讓特朗普感到滿意,他甚至公開表示自己“對日本有深厚的愛意和崇高的敬意”。
![]()
美日稀土合作看似前景光明,實則面臨嚴峻的技術和成本挑戰。西方稀土產業萎縮的二十年,正是中國通過“串級萃取理論”和規模化生產確立絕對優勢的二十年。
如今,中國稀土分離成本僅為西方的1/10,純度卻可達99.9999%;全球92%的重稀土高純精煉產能集中在中國,尤其是鏑、鋱等用于F-35戰機、愛國者導彈和新能源汽車電機的關鍵材料。
美日協議中,日本雖承諾轉讓磁體制造技術,但高端釹鐵硼永磁體的核心——高純度稀土氧化物——依賴數百道萃取工序的精確控制、雜質動態調整及數十年工藝數據庫。
而澳大利亞儲量全球第四、品位世界第一,美國“山口礦”品位不低,加拿大、印度等地也有可觀礦藏。但這還是無法打破稀土困局,根本原因在于成本與環保的雙重枷鎖。
一座美國新建稀土精煉廠需投資20億美元、耗時10年,環保審批動輒十年;而中國憑借全產業鏈協同,將分離成本壓至極致。
即便美日澳砸下百億美元,其產能爬坡仍需5-8年,且良率難控、成本高昂。這些 “隱性因素”無法通過一紙協議復制,更無法在短期內突破。
美日此次稀土結盟絕非偶然,而是冷戰后同盟體系在資源領域的必然延伸。顯然,日本右翼勢力已經抬頭,高市早苗本人甚至是極右翼擁護者。
為了擴大日本自主軍備實力,不惜以稀土作為交易。高市早苗在會晤中宣稱要“實現日美同盟新‘黃金時代’”,在強化日美合作的旗號下,將日本的技術優勢與美國的戰略需求綁定。
這種短視的選擇,為區域產業鏈穩定埋下巨大隱患。
在特朗普訪日期間,高市早苗的表現引發了日本國內輿論的強烈反應。大量日本網民反對高市早苗推薦特朗普參評諾貝爾獎,有網友評論道:“不愧是安倍嫡系,這屆政府明顯是在羞辱國家,并為了討好美國而作秀”。
“日本首相不應該成為美國的奴仆。他必須保持獨立,不能輕易妥協。”
在東京會談的同一天,日本全國多地爆發了大規模抗議。民眾手舉“反對日美同盟”“不歡迎特朗普”等標語,高呼“反對戰爭”“拒絕軍事擴張”的口號。
警方現場維持秩序,雙方一度發生推搡。東京街頭的喧囂與首相官邸內的禮儀性微笑,構成了這次特朗普訪日的兩種截然不同的音調。
![]()
面對美日的稀土合作,中國選擇了推遲稀土出口限制一年的策略。這一決策不是妥協,而是謀定而后動,為產業鏈升級爭取了窗口期。
中方的戰略定力,不僅源自自身實力的自信,更源于精準防御和充足準備。技術脫鉤的成本終將反噬自身,供應鏈韌性來自開放共贏,而非零和博弈。
除本國資源而外,中方已對海外礦場進行了投資,做好了海外稀土資源儲備。這場無硝煙的戰爭注定是艱難的持久戰。
中國在稀土領域的優勢不僅限于資源和成本,更在于完整產業鏈和技術積累。正因如此,盡管美日簽署了稀土協議,但短期內不可能撼動中國在稀土供應鏈上的主導地位。
當然,中方并沒有掉以輕心。稀土作為戰略資源,已經多次證明了它的“卡脖子”效應,因此中國一直保持警惕。中國正鞏固自己的技術優勢,不允許其他國家輕易追趕上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