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地時間2025年10月28日深夜,加沙上空再度被火光撕裂,以色列國防軍發起的大規模空襲已導致至少30人遇難、數十人受傷,救援人員在瓦礫堆中爭分奪秒搜尋幸存者。
2. 一邊是以色列方面宣稱的“堅決反擊”,另一邊是哈馬斯推遲移交人質遺體作為回應,曾被視為曙光的停火協議如今形同虛設。這場突如其來的軍事升級不僅使加沙局勢急劇惡化,也為中國正在推進的中東和平斡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3. 停火為何迅速瓦解?美以之間若即若離的合作背后隱藏著何種戰略考量?中國的調解努力又將遭遇哪些新的障礙?
![]()
4. 28日晚間,加沙南部拉法地區爆發槍戰,成為本輪沖突激化的導火索。以色列軍方確認,其駐守部隊遭身份不明武裝分子襲擊后實施還擊,并在數小時內發動覆蓋多地的空中打擊。
5. 巴勒斯坦方面指出,除空襲外,以軍還對拉法城區進行了炮火覆蓋,而哈馬斯迅速發表聲明否認參與此次襲擊事件,堅稱自身仍恪守此前達成的停火安排。
6. 由哈馬斯管理的加沙民防機構于29日凌晨通報,本輪襲擊已造成至少30人死亡、多人受傷,該部門發言人表示,搜救工作仍在持續進行,最終傷亡數字可能進一步上升。
![]()
7. 來自加沙城與代爾拜拉赫的現場目擊者稱,夜晚可清晰聽見坦克轟鳴與連續爆炸聲,其中一次精準打擊波及希法醫院周邊區域——這是加沙最大的醫療中心,所幸未造成醫護人員或患者傷亡。
8. 此次軍事行動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以軍對近期一系列挑釁行為的集中回應。以色列官方強調,哈馬斯不僅涉嫌策劃針對以軍士兵的伏擊,更嚴重違背了關于歸還剩余人質遺體的承諾。
9. 在28日緊急召開的安全內閣會議后,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下令軍隊“立即展開有力回擊”。他明確表示,面對屢次破壞停火的行為,以色列不會袖手旁觀,已決定擴大在加沙地帶的實際控制范圍,并正與美方高層就后續行動保持溝通。
![]()
10. 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態度更為強硬,直言哈馬斯的做法已“徹底踩踏紅線”,以軍將以壓倒性力量予以報復,要求對方為殺害士兵和拖延遺體移交付出“成倍代價”。
11. 以軍總參謀長扎米爾在一場授勛儀式上痛斥哈馬斯的本質是“建立在恐怖主義、欺騙與背叛之上的組織”,指責其多次謊稱發現人質遺體,實則故意拖延歸還進程。
12. 扎米爾強調,讓犧牲者安息是以色列不可推卸的道德責任,若對方繼續背信棄義,必將面臨更加嚴峻的后果,“這場戰爭遠未終結”。
![]()
13. 面對以軍的強勢出擊,哈馬斯采取反制措施。“卡桑旅”于28日晚宣布,原定當晚8點移交一名人質遺體的計劃暫時擱置,理由是抗議“占領方率先違反停火協定”。
14. 據知情人士透露,哈馬斯此前已在汗尤尼斯南部隧道系統中找到另一名人質遺骸,原計劃與早前發現的遺體一同移交,但因局勢突變全部暫停。
15. 上周,兩名以色列士兵在拉法遭遇襲擊身亡,以軍立即將責任歸于哈馬斯,但該組織反駁稱,其不對以軍控制區內發生的武裝活動負責。
![]()
16. 更令以方憤怒的是人質遺體處理問題。以色列公共廣播公司28日報道指出,哈馬斯實際上掌握絕大多數甚至全部13具未歸還遺體的具體位置,卻蓄意延緩移交進程。
17. 此前更曾在加沙城東部,在紅十字會代表在場的情況下上演“虛假發現”鬧劇,直到27日晚間才正式交還奧菲爾?扎爾法蒂的遺體,此舉引發以方強烈不滿。
18. 美國作為中東事務的關鍵參與者,其立場顯得復雜且矛盾。現任總統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向媒體表示,哈馬斯殺害了一名以軍士兵,以色列采取反擊合情合理,“遇到這種情況,他們理應出手”。
![]()
19. 但他同時強調,“沒有任何事情能動搖”停火協議的基礎,認為哈馬斯只是實現中東和平的一個小環節,必須服從既定規則。
20. 副總統萬斯的發言則更為克制。他在國會山接受采訪時稱,美方初步判斷襲擊可能來自哈馬斯或其他加沙武裝團體,但目前停火機制“依然有效”,局部摩擦難以完全避免。
21. 萬斯透露,美國早已預判到以色列會有所反應,但仍相信特朗普主導的和平議程可以持續推進。然而他也承認,本次以軍行動屬于“先行動再通報”模式。
![]()
22. 以色列總理辦公室向《以色列時報》證實,內塔尼亞胡是在下達空襲命令后才通知美方。一名特朗普政府高級官員表示已收到相關通報。
23. 雙方通過位于以色列南部基里亞特加特的民事-軍事協調中心保持聯絡,該機構由美國牽頭設立,旨在監督停火執行情況并追蹤特朗普推動的加沙和平進程進展。
24. 內塔尼亞胡此舉被廣泛解讀為對外界傳言“加沙重大決策受美國操控”的公開回應,其辦公室特別強調:以色列是一個擁有完整主權的國家,有權獨立決定涉及國家安全的一切事項。
![]()
25. 局勢更趨復雜的還在于,特朗普近日提及“國際維和部隊將在不久后進駐加沙”,但以色列與哈馬斯對該部隊的組成與權限存在根本分歧,使得停火進入第二階段面臨巨大阻力。
26. 沖突與人道主義研究中心非常駐研究員穆因?拉巴尼在接受卡塔爾半島電視臺采訪時表示,以色列正有意削弱當前停火協議的有效性,而這項協議本就是在美方強力施壓下達成的,以色列“從未真正兌現過任何關鍵條款”。
27. 拉巴尼進一步指出,美方曾明確要求以色列撤出協議劃定的邊界線之外,并允許約定數量的人道物資進入加沙,但這兩項承諾均未落實,“現在的問題是,美國將如何應對這一漸進式違約的過程?”
![]()
28. 此次局勢驟然升溫,無疑加大了中國在中東調解工作的難度。長期以來,中國堅持客觀公正立場,積極倡導通過對話協商解決爭端,以多邊外交、人道援助等多種方式為緩解地區緊張發揮建設性作用。
29. 然而當前以哈雙方已陷入“報復—反擊”的惡性循環:以軍擴大軍事行動加劇了巴勒斯坦民眾的敵意情緒,而哈馬斯推遲移交遺體的行為又進一步刺激以色列采取更強硬手段。
30. 美以之間既協作又博弈的關系格局也為外部調停增添了不確定性。美國一面支持以色列行使“自衛權”,一面試圖維系脆弱的停火框架,這種雙重姿態使得地區力量難以形成穩定平衡。
31. 特朗普提出的“國際部隊”設想尚未落地便已引發爭議,凸顯出中東問題的深層結構性矛盾。對中國而言,如何在尊重各方主權的基礎上促成以哈重返談判軌道,如何在美以協調機制與阿拉伯國家訴求之間尋求契合點,已成為亟需破解的新課題。
32. 回顧歷史經驗,中東和平的實現往往依賴長期耐心與持續投入。中國此前提出的一系列和平倡議,核心在于構建均衡、有效且可持續的安全架構,這一理念已獲得多數地區國家的認可。
33. 但此次停火協議的崩塌警示世人,任何和平成果都極易被反復沖突所摧毀。未來,中國或許需要更具彈性的調解策略,既要確保與以哈雙方的溝通渠道暢通無阻,也要深化與美國、阿拉伯聯盟等關鍵方的戰略協調,在遏制暴力升級的同時,為重啟政治談判創造有利條件。
![]()
34. 加沙夜空中的爆炸聲再次提醒世界,和平在這片土地上依舊遙不可及。30條生命的消逝背后,是無數家庭的破碎與淚水;不斷升級的對抗之下,是仇恨的深淵越挖越深。對中國來說,調解難度的提升既是嚴峻挑戰,也是展現負責任大國擔當的重要契機。
35. 如何在動蕩中錨定和平方向,引導各方重拾理性對話,這不僅是對中國外交智慧的重大考驗,更是對人類良知的深刻叩問。而對于生活在加沙的普通人而言,他們所渴望的不過是寧靜的夜晚不再被炮火驚擾,親人不再因戰火分離——這份最樸素的愿望,何時才能照進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