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我愛大招遠免費訂閱↑快速關注我們
![]()
![]()
![]()
賡續地名文化
傳承金都之美
古村落系列之張星鎮口后韓家村
口后韓家村
口后韓家村,位于張星鎮政府駐地東北6千米處,早陽山東麓的山澗中,東距招黃公路0.5千米,屬山區丘陵地帶。東與徐家村接壤,西隔早陽山與叢家村為鄰,東南與口后王家村交界,北與宅科村毗鄰。村莊耕地10.44公頃,農果業為主,2015年8月,入選山東省級傳統村落。
![]()
明永樂年間韓姓由蓬萊北關遷垛石口后定居,取名口后韓家。村內街道統一,房屋整齊規范。村中南街、中街、北街3條街道由西向東,與22個南北胡同相交,形成典型的膠東山村居住區。村里保留了大量京式與本地相結合的三合院、四合院式民居。現有古民居151套,其中基本完好的明清民居70棟,且成方成片。街巷縱橫交錯,各顯千秋;拐子巷標新立異,獨領風騷。除了膠東地區少有的精雕細刻的“三雕”之外,保留有京味痕跡的主要有門樓上的裝飾等。四合院的建筑材料大多為磚石結構。磚為黑色青磚,石頭則多為方塊石,房基相對較高。石頭與石頭之間接合非常嚴密,就連一根麻線都塞不進去,俗稱“麻縫線”。房子外墻多嵌有攬馬樁,以備拴馬、拴騾子之用。保留完整的韓學元、韓萬益四合院等,堪稱民用建筑的精華,其木雕精細(如門簪)、磚雕叫絕(如影壁),挑檐石采用青磚斗拱,屋梁屋笆編織精細,構造精美,處處蘊含著豐富的傳統建筑藝術。除傳統民居外,村里存有200年以上香椿樹1株,200年以上的老柿子樹287株,古井5眼。
![]()
望夫石位于口后韓家村南頂的望夫山上。相傳古時朝廷征天下男丁服勞役,韓門蔣氏的丈夫在去服役路上開了小差,一去不歸,后經多方打探,方知去了南洋。蔣氏思夫心切,天天跑到南頂,向南眺望,期盼丈夫早日回家。一天、兩天,一年、兩年、年復一年,山還是原來的山,人還是原來的人,老人還是沒有等到自己的心上人,直到有一天老人再也去不了南頂了。村里的人被她的舉動感動了,將她的尸體葬在了她經常去的南頂上,并堆起了類似老人的石堆,取名望夫石,南頂西面那個山也改名為望夫山。現在,仍有相親相愛的青年男女到此,祈福夫妻恩愛一生。
![]()
村西3000米的西頂山上,有一船形巨石,周圍西、北、南面以山為依托,東面是高大林立的石頭,似船擱淺于此。相傳明洪武二年洪水非常大,南海和北海都“親嘴了”,招遠最高峰羅山都被淹沒了,“掛鑼橛(羅山較高處的峰頂)上掛浮財,莎稂口(馬山的一個山溝)里跑大船”。據傳當時這一帶一片汪洋,海水退潮后,一只木船擱淺于此,年長日久,山頂的木船化成石頭,這便有了船石,這個山溝也叫成了船石溝。現在每逢山神節,人們還會來這里上香拜祭。
(欄目創辦單位:招遠市民政局)
來源:今日招遠 記者:董梓晴
看更多招遠事
文末可以寫留言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