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趙祖樂
編者按:
在四川省委城市工作會議即將召開之際,人民網四川頻道聯合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開設“四川城市高質量發展”專欄,聚焦“人民城市”本質,生動呈現四川各地在城市更新、住房保障、歷史文化保護、基礎設施提升、智慧城市等領域的實踐成果與鮮活經驗,全面總結展示近十年來四川在城市發展、建設與治理方面的歷史性成就與特色路徑,深入闡釋四川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實踐成果與寶貴經驗。
在時代浪潮奔涌向前的當下,傳統記憶的守護顯得尤為珍貴。近日,記者在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了解到,四川積極開展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利用工作,構建起系統性保護、創造性轉化、高質量發展的文化遺產保護全新格局,使千年文脈在新時代煥發出蓬勃生機。
![]()
中國傳統村落、世界“最佳旅游鄉村”阿壩州理縣桃坪村。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供圖
守文脈根基 煥遺產新機
遺產保護,從“點上突破”到“全域提質”。四川全省累計認定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8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28座、歷史文化街區112片、歷史建筑3273處;持續豐富保護類型及保護對象名錄,將保護范疇拓展至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古樹名木等;新增三線建設歷史遺存、震后恢復重建典范工程等保護類型;增補保護對象583個,構建起較為系統、完整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
![]()
首批四川傳統村落、世界“最佳旅游鄉村”甘孜州丹巴縣基卡依村。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供圖
政策標準,從“基礎構建”到“體系夯實”。在全國率先制定《四川省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活化利用消防設計指南(試行)》,發布《四川省歷史建筑測繪建檔標準》《四川省歷史建筑保護修繕技術標準》等標準,頒布《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歷史文化街區申報管理辦法》《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編制導則(試行)》《四川省加強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聯合保護工作方案》等。
![]()
中國傳統村落阿壩州馬爾康市西索村。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供圖
傳承路徑,從“特色探索”到“模式創新”。成都“兩江環抱、三城相重”的古城格局與川西園林交織。自貢井架林立,江湖市井與巴蜀民居獨具“川南味”。閬中古城川北山地民居與紅色革命舊址刻畫出川東北地區獨有的質樸剛健風貌。會理古城“四街、三關、二十三巷”的棋盤式格局至今保存完好。松潘古城藏羌碉樓群與宗教寺廟、茶馬古道描繪出川西北石砌建筑與漢藏文化交融的莊嚴神秘。
![]()
中國傳統村落涼山州鹽源縣木垮村。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供圖
傳統村鎮煥生機 讓鄉愁有“鄉”可尋
堅持系統觀念,“高標準”強化頂層設計。出臺《四川省傳統村落保護條例》,印發《關于加強古鎮古村落古民居保護工作的意見》,指導成都市、甘孜州、宜賓市等地完成地方保護立法。編制《四川省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體系規劃》,建立四川傳統村落后備村落庫,構建“一核一環三帶五區”保護利用空間和“十六片五十四群1165院落”保護利用框架。
![]()
堅持保護為先,“多元化”夯實活化基礎。制定傳統建筑工匠認定辦法,將1391名傳統建筑工匠納入省級名錄。實施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動態監測調查,制定“問題清單”“經驗清單”。
![]()
中國傳統村落甘孜州稻城縣亞丁村。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供圖
統籌安排省級城鄉建設發展專項資金1.05億元,推進保護范圍內傳統民居建筑保護修繕、產業融合發展。設立省級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縣(市、區)10個,阿壩州黑水縣等1州5縣成功入選國家級示范州、縣(市、區),累計爭取補助資金4.25億元。
![]()
中國傳統村落瀘州市合江縣大亨村。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供圖
堅持傳承為本,“多維度”借勢宣傳推廣。推出“發現建筑之美”系列短視頻,展示傳統建筑文化內涵。開展100個“最美古村落”評選,在《鄉村·印象》系列欄目滾動播放。聯合四川電視臺拍攝《古村里的音符》,形成具有較高影響力和認知度的四川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品牌。甘孜州鄉城縣“四去四保”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瀘州市合江縣堯壩鎮“活著的古鎮”保護經驗全國推廣。
![]()
中國傳統村落阿壩州黑水縣色爾古村。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供圖
量身定策、活態傳承
眉山市打造太和老鎮“風貌長卷”
眉山市太和老鎮歷史文化街區探索全時空、全要素保護更新模式,復興眉山“城市之源”。
![]()
改造后的眉山市太和老鎮歷史文化街區。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供圖
整體保護街區立體風貌。修復“五街四巷”格局骨架基礎上,清末川西民居、計劃經濟時期公共建筑、改革開放時期個體商鋪等多元并存,完成核心區277棟、約4.3萬平方米建筑分類更新。
量身定策修繕歷史建筑。采用“低擾修繕,修補留痕,顯處用材,適用內改”的技術措施,歸納形成《太和老鎮歷史建筑語料圖庫》《太和老鎮歷史建筑修繕技術手冊》,分“局部維修”“揭頂修繕”和“落架修繕”三級施策,納入“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更新方法與技術體系”,創新應用“冷攤瓦屋面瓦件穩固構造改型”“磚結構內嵌預應力剛拉桿加固”等技術手段,修繕街區49處歷史建筑。
多元主體推動活態傳承。街區保護更新后同步開街運營,吸引居民創業、商戶返流85家,節假日日均吸引逾萬人客流,人氣、商氣、煙火氣不斷匯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