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越不好,什么行業反而越賺錢?隔壁日本其實早就告訴我們答案,他們在經濟下行期,有4個行業卻在逆勢增長。
先說第一個,平價折扣經濟。這很好理解,大家錢包收緊了,都想用更少的錢買到能用的東西。你看優衣庫、名創優品為啥在低谷期往往都表現不錯,還有各種社區團購、臨期食品店,甚至拼多多的崛起,核心邏輯就一個:幫大家省錢,還不委屈自己。
想在這塊賺錢,重點不是賣最便宜的劣質貨,而是要做出高性價比的日常必需品。那怎么做出高性價比呢?這得靠供應鏈整合,提升效率,砍掉不必要的環節和噱頭,關鍵是能讓用戶切實感覺到值。
第二個,多巴胺經濟。這詞聽起來玄乎,說白了就是在大家壓力大、情緒低落的時候,販賣小確幸和即時快樂。經濟差、焦慮多,人們反而更渴望一點點簡單的快樂刺激,這就是泡泡瑪特這樣的盲盒在今年下行時銷量還行的原因。為什么游戲充值、抖音打賞、網紅奶茶甚至一點點麻辣燙都相對堅挺?
因為它們花錢不多,卻能快速帶來情緒價值。想在這個領域做,核心不是做標品,而是創造能瞬間點亮心情的個性化、互動性強的體驗或者小東西,抓住一個情感出口,哪怕它很小。
第三個,二手經濟。這符合物盡其用、能用就行的新消費觀。像轉轉的火爆不用多說,還有二手奢侈品店、循環書店,甚至二手設備租賃市場都開始升溫。為啥?
因為大家都想把閑置的東西盤活,一邊省錢,一邊回血。這里的賺錢機會,關鍵在于解決信息不對稱,建立信任機制,提高流通效率。你不是簡單地收舊貨、賣舊貨,而是做交易平臺,做專業的鑒定估值服務,或者專注于某個細分二手品類,把它做透做深,讓買賣雙方都放心、省事。
第四個,單身經濟。這個群體的數量龐大且持續增長,他們的消費需求非常明確:小分量、一人食、個性化服務、悅己型消費,害怕麻煩。單人小火鍋、迷你家電、寵物經濟、量身定制的健身課、小戶型智能家居方案,都是迎合這個趨勢的。想賺單身經濟的錢,核心思路其實就兩點:
一是提供極度便利、省心省力的小而美服務或產品,直接幫他們解決痛點;
二是深度挖掘某個垂直需求,哪怕只服務1萬個單身寵物主人,但你做到極致,就是這個細分領域的龍頭。
所以你看,環境變化的時候,舊的賺錢方式會很難,但新的機會也在冒頭,關鍵就是看清需求的變化,然后用對策略。
無論是個人選擇賽道還是研究投資方向,請記住:瞄準緊縮錢包下的剛需和情感宣泄口,在一個足夠聚焦的地方,成為專家,并不斷積累你的數字粉絲和信任感。
這可能就是在逆境中的突破口,希望對你有點啟發。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