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10月8日,印尼正打算與中國就雅萬高鐵45億美元債務進行重組談判,希望延長還款期限。
這條剛剛通車兩年、被譽為"東南亞第一高鐵"的項目,怎么這么快就出現了還不起錢的問題?還有,中方該如何決定呢?
![]()
高鐵火了,錢包空了
雅萬高鐵的人氣確實沒得說,自2023年通車以來,這條連接雅加達和萬隆的142公里高鐵,日均載客2.4萬人次,累計運送旅客超過1125萬人。
印尼民眾親切地稱它為"Whoosh",節假日更是一票難求。按理說,這樣的客流量足以支撐基本運營,那為什么會出現債務問題?
關鍵在于成本結構的失衡,整個項目投資從最初的60億美元飆升到73億美元,超支了13億美元。這些超支部分的貸款利率從2%上調到3.4%,大大增加了印尼的還款壓力。
![]()
并且,印尼國家鐵路公司2024年虧損2.5億美元,2025年上半年又虧了1.07億美元。單靠賣票的收入,根本無法覆蓋巨額的債務利息。
實際的問題出在印尼自己身上,中國不僅提供了高鐵技術和資金,還把成熟的"高鐵經濟"發展模式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印尼。
可印尼政府在配套建設上拖了后腿,規劃中的商業綜合體、交通樞紐、產業園區大多還停留在紙面上。高鐵車站周邊依然荒蕪,無法形成"以站促城、以城養站"的良性循環。
![]()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也在不斷扯皮,土地審批程序繁瑣,開發商投資意愿不高。本該由高鐵帶動的產業發展和土地增值收益,統統化為泡影。結果就是,高鐵只能依靠單一的票務收入維持運營,這顯然是不可持續的。
中國伸出援手還是堅持原則?
面對印尼的債務重組請求,中國陷入了微妙的兩難境地。一方面,中印尼關系確實重要,雅萬高鐵也是"一帶一路"的標志性項目;另一方面,輕易妥協可能開創不好的先例,讓其他國家也有樣學樣。
![]()
從商業角度看,中國的立場應該很明確,做生意就要講信用,借錢就要還錢,這是基本的市場規則。即便是友好國家,也不能因為關系好就隨意違約。如果今天對印尼網開一面,明天其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不是也可以要求"特殊待遇"?這樣下去,中國的海外投資風險控制體系將面臨嚴重沖擊。
更深層的問題是,這種"修好了基建,配套跟不上"的情況在其他國家也存在。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最終"以港抵債",肯尼亞的內馬鐵路也長期虧損。如果不在雅萬高鐵問題上劃清底線,類似的風險可能在更多項目上重演。
![]()
當然,中國也不是完全沒有回旋余地,在債務重組談判中,中方可以適度讓步,但必須設置明確的條件。比如,要求印尼政府承諾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配套建設,或者將部分債務轉換為股權,讓中方在項目運營中擁有更大話語權。
國際社會反應
雅萬高鐵的債務重組消息一出,西方媒體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彭博社、路透社等迅速跟進報道,重新炒作"債務陷阱論"的老調。他們聲稱這證明了中國的基建合作"不可持續",會讓發展中國家陷入債務困境。
![]()
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全球基礎設施項目的平均成本超支率為27%,而雅萬高鐵的超支率為18%,實際上低于國際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這種超支很大程度上是由疫情和印尼國內的土地征收問題造成的,而非技術或管理缺陷。
一些發展中國家對此事的態度相當理性,泰國交通部長就公開表示,基礎設施項目出現財務困難是正常現象,關鍵是如何通過合作解決問題。他還透露,泰國正在考慮參考雅萬高鐵的經驗,推進與中國的鐵路合作項目。
![]()
馬來西亞的態度更加務實,該國總理安瓦爾最近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東海岸鐵路項目也面臨類似的挑戰,但馬方愿意與中方坦誠溝通,尋找雙贏的解決方案。他強調,基礎設施建設是長期投資,不能用短期的財務指標來簡單評判成敗。
歐洲一些國家的反應則更加微妙,法國和德國的基建企業,雖然在公開場合對中國的海外項目持批評態度,但私下里卻在積極研究中國的融資模式和技術標準。意大利甚至派出代表團到印尼實地考察雅萬高鐵,希望在未來的基建合作中借鑒相關經驗。
![]()
最有意思的是日本的反應,當年在雅萬高鐵項目競標中敗給中國的日本,現在似乎有些"幸災樂禍"。日本《讀賣新聞》等媒體大幅報道印尼債務問題,暗示如果當初選擇日本方案,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但日本忽略了一個關鍵事實:他們當初提出的方案不僅價格更高,還要求印尼政府提供主權擔保,風險同樣不小。
![]()
誰更需要妥協?
當前雅萬高鐵債務重組談判中,印尼并未簡單要求債務減免,而是強調通過 “全面改革” 讓項目未來實現盈利,其投資部長羅桑還特別提及,希望借此次重組為后續雅加達 - 泗水高鐵項目積累經驗。這種表態既展現了誠意,也給中方留下了協商空間。
對中國而言,這次談判暴露出海外投資風險管控的短板,過度依賴合作方的承諾與執行能力,卻缺乏剛性監督約束機制。所以未來推進類似基建項目,必須在合同條款中明確更嚴格的績效考核標準與違約責任。
![]()
印尼也需借此危機深刻反思,基礎設施建設不能只聚焦工程本身,更要重視配套體系搭建與運營管理完善。若只有一流硬件,沒有相應軟件支撐,項目很難達到預期經濟效益。
從更廣泛視角看,這個案例也給國際社會提了個醒,評判跨國基建合作項目,不能簡單以 “成敗” 下定論。任何大型基建項目都會遭遇各類挑戰與風險,關鍵在于合作各方能否坦誠溝通,共同尋找解決方案。
![]()
說到底,雅萬高鐵的未來走向,不僅關乎中印尼雙邊關系,更影響全球基礎設施合作的發展方向。
中國可在具體條款上適度讓步,但原則問題絕不能妥協。畢竟在國際合作中,維護契約精神比一時的外交便利更重要。
只有讓所有合作伙伴都明白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的道理,跨國合作才能真正實現互利共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