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深水財經社 烏海
都說今年銀行日子更加難過,行長們愁得夜不能寐。但是強者從來不抱怨環境,他們只會用行動來證明,優秀是一種習慣。
作為金融行業研究者,每一家銀行財報的發布都會讓小強很興奮,透過這些數據總是能找到每一家銀行的方法論和性格。
比如10月29日晚上發布2025年三季報的常熟銀行(601128),就讓我們看到,他們是如何在大環境不利的情況下,還能夠從從容容游刃有余。
![]()
![]()
作為上市公司,首先要拿業績說話,常熟銀行的三季報表現沒有任何意外,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0.52億元,同比增長8.15%;歸屬凈利潤33.57億元,同比增長12.82%。
這兩項增速在上市銀行中都可以排進前五,屬于成長性好的銀行第一梯隊。
常熟銀行今年還有個重大突破,就是二季度資產規模首次站上4000億大關,到三季度已達到4022.29億,較上年末增長9.72%,成為非省級上市農商行中,唯一突破4000億的,已經算是農商行中的大行了。
為什么常熟銀行的盈利能力依然強勁呢?銀行經營,無非就是賺利差,由貸款利率和存款利率決定。
常熟銀行前三季度利息凈收入保持正增長(2.39%),這個增速已經很好了,很多銀行利息收入都已經出現下滑了,也是常熟銀行的增收主力,利息凈收入占營收比例高達78.08%,說明他們一直在積極地做信貸投放。
另外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今年有點超預期了,前三季度達到3.02億,同比增長365%。
在今年7月英國《銀行家》雜志發布的“2025年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上,按照一級資本排名,常熟農商銀行以40.83億美元位居全球銀行第368位,較上年度提升17位,穩居全球銀行400強!
對于過去24年的發展歷程,常熟銀行董事長薛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吐露他們的經營哲學:“小就是大,慢即是快”。
這兩個反義詞,很多金融人是容易理解的,但是卻是最難把握的。否則那么多農商行,為什么只跑出來一個常熟銀行?
對于持續零售轉型的常熟銀行來說,做小做散是聚沙成塔的發展觀,也是分散風險的風控觀。
用薛文的話就是“小業務里有大市場,慢功夫里藏快成長。”
![]()
![]()
重點說下息差的情況。常熟銀行2025前三季度凈息差為2.57%,這個是很厲害,也是常熟銀行盈利狀況仍然很好的核心原因。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常熟銀行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息差還能保持2個點以上的上市銀行。常熟銀行三季報中也透露了保持較高息差的秘訣。
首先是壓降存款成本,截至三季度末,該行存款余額為3122億,同比增長9.69%,其中活期存款占比19.08%,較年初提升0.97個百分點。
儲蓄存款中兩年期及以下占比50.33%,較年初提升3.38個百分點。縮短存款久期,盡可能的活期化,才能降低負債成本,也有利于促進消費。
其次是繼續拓展零售資產,提高貸款收益率。截至三季度末,該行貸款余額為2568億,同比增長7.13%,其中個人貸款及個人經營性貸款穩步增長,單季度增量呈持續上升態勢。通過積極增戶擴面,挖掘優質資產,凈息差及凈利差下行趨勢逐季放緩,繼續保持行業領先水平。
從歷史數據,常熟銀行的凈息差和凈利差下滑曲線都呈現走平趨勢,如果能夠穩定下來,那么對于常熟銀行這種以零售業務見長的銀行來說,成長性會更加突出。
在資產規模達到一定階段之后,可持續穩定發展將成為常熟銀行的長期目標。
在10月29日的第八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議上,常熟銀行還通過了一個議案是《綠色金融發展戰略(2026-2030年)》,這標志著常熟銀行繼續將綠色金融納入長期發展規劃。
根據公告,該戰略將圍繞綠色信貸、綠色債券、ESG信息披露等領域制定具體實施路徑,預計未來五年內逐步提升綠色資產占比,助力區域綠色經濟轉型。
事實上,早在2024年,常熟銀行就建立綠色金融領導小組,專設綠色金融部,指定了三年計劃。
我們認為,在“雙碳”目標背景下,區域性銀行布局綠色金融有助于拓展差異化競爭優勢,同時響應監管層對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綠色發展的要求。
![]()
![]()
優秀的銀行往往是全方位的,因為牽一發而動全身。譬如要做大規模,就可能冒著資產質量下滑的風險。
零售轉型是前些年銀行業的熱門話題,但是做得好的不多,不是他們不想做,而是學不來,這個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
首先是零售業務是一項風險很大的業務,需要特別獨特的風控機制反復推演測試,因為零售業務多數都是信用貸,但是常熟銀行的風控機制可謂獨步天下,把小微和個人業務滲透到無孔不入。
截至2025年9月末,常熟農商銀行個人貸款余額達到1379億,約占貸款總額約53.7%,其中個人經營貸余額為953.42億元,占個人貸款總額的約69%。這也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個人零售業務占比超過50%的商業銀行。
![]()
這么多個人小微業務,不會影響資產質量嗎?
然而并沒有,常熟銀行累計服務過150多萬戶小微企業,但是整體不良率只有0.76%,較去年末下降0.01個百分點。而且從2024年年報和2025年中報來看,常熟銀行均為不良率最低的上市農商行,在42家上市銀行中也位列第二。
在風險補償能力上,常熟銀行超高的撥備覆蓋率讓人艷羨,2023年最高時達到547%,截至2025年9月末仍高達463%。
從中報的489.53%來看,其撥備覆蓋率在42家上市銀行中排名第二。剛剛披露三季報462.95%的撥備覆蓋率,繼續保持領先優勢,這種超高撥備率,相當于每1元不良貸款有4.62元風險準備金護航。
再加上常熟銀行在對沖壞賬風險方面,還通過動態信用風險管理體系、多元處置渠道與溫情催收模式、全流程數字風控體系三大核心策略,構建了兼具風險抵御能力與業務韌性的風控框架。
![]()
當然這并不是說常熟銀行沒有不良,而是他們一方面風控先進,能夠降低不良發生可能性,其次是采取積極清收或處置核銷不良,減少不良基數。
其中前者是最重要的,對這方面有興趣的可以看看常熟銀行自己寫的零售轉型經驗的書《飛燕筑夢》,需要的讀者可以跟小強聯系。
據了解,2008年,正在戰略轉型關鍵期的常熟農商行,大膽引進了德國IPC微貸技術,解決客戶經理“不會貸不敢貸”的問題。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報表會騙人,但生活痕跡很難造假。”據董事長薛文介紹,“軟信息不對稱偏差分析”是關鍵一環。客戶經理必須走進客戶的生活圈,了解口碑,觀察家庭環境和鄰里關系,甚至評估婚姻狀況、教育背景,綜合判斷其還款意愿和能力。
由此常熟銀行形成了“人機結合、天地聯動”的風控網,并衍生出“望聞問切”四步工作法,這套方法論并不是武林秘籍,而是他們公開對外傳授和宣傳的,所有銀行都可以學習。
但是這種極致風控并非是要拒絕客戶,銀行本來就是經營風險的機構,如果看到風險都不做,常熟銀行也不可能達到現在的體量規模。
薛文認為:“我們的風控理念不是簡單地拒絕風險,而是通過深入了解客戶,把真正有潛力、講誠信的優質客戶篩選出來,給予他們發展的資金支持。”
比如說催收這個環節,常熟銀行絕對不是上門去拍門討債,成立“溫情催收團隊”。他們的目標不是追債,而是幫助陷入困境的客戶恢復“造血”能力。
針對潛在風險客戶,他們會生成“紓困建議書”,調整還款計劃、對接供應鏈資源。這套方法運行一年,累計幫助2000多戶客戶化解風險,收回資金超4600萬元,其中超70%的客戶在恢復經營后主動還貸、續貸。
這種秉持與客戶共生關系的思維模式,相較于眾多銀行而言,其先進程度遠遠超出,優勢極為顯著。
通過常熟銀行的季報,我們看到的是數字背后的經營模式和發展態度,如何保持持續優秀的能力,將貫穿常熟銀行更長久的未來。
我們相信,常熟銀行在攀上4000億規模的新高峰后,會帶著對市場更深的敬畏,謹慎且穩健地調整方法論,使其貼合不同發展階段。
在十五五偉大征程開啟之年,常熟銀行也將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穩扎穩打、行穩致遠,成為值得客戶信賴,值得投資者入股的優秀企業。
(全球市值研究機構深水財經社獨家發布,轉載引用請注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