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步兵戰車或裝甲輸送車為主要裝備的步兵,稱為機械化步兵,這個兵種是現代步兵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地面戰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機械化步兵配備履帶式、輪式和半履帶式裝甲輸送車,進攻時用于突破和追擊,防守時可固守陣地和反沖擊,作戰效果優于徒步步兵。
![]()
蘇聯軍隊一直重視裝甲機械化部隊的發展,1932年,蘇聯軍隊將機械化步兵正式作為陸軍中的一個新兵種。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軍裝甲機械化部隊為戰爭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到上世紀50年代,蘇聯陸軍的機械化部隊獲得了更大的發展,配備比較不錯的武器裝備,實現了步坦協同。
受篇幅所限,蘇軍機械化步兵各級編制的裝備不可能講得很仔細,咱們用基礎編制排級單位為例,講一講上世紀50年代蘇聯陸軍的編制和裝備情況。
![]()
那個年代蘇軍機械化步兵排編制28人,分為排部與3個步兵班。實際上排部就排長一個人,為什么會這樣,因為當時蘇軍已經普及了無線電通訊,連部的命令可以直接傳達到每一輛裝甲車,所以排部沒必要配備通訊兵,只設一個負責戰場指揮的排長。
每個排配備3輛BTR-40論述人員輸送車,平均每個班1輛,各班班長既是車長又是司機,他負責第一時間接聽連部下達的各種命令。
![]()
機械化步兵排下轄的每個班編制9名士兵,分為兩個小組,班長指揮火力組,這個組包括火箭筒手、機槍手、副機槍手,副班長指揮步兵組。作戰時兩個小組分工明確,火力組負責實施火力壓制,步兵組在火力掩護下突擊前進,用突擊步槍消滅敵人。
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蘇軍機械化步兵的武器包括AK-47突擊步槍和SKS半自動步槍,當時蘇聯工業受二戰的影響產能有限,每個班只有2支AK-47。1955年,隨著蘇聯國力的逐漸增強,AK-47突擊步槍產量很大,SKS半自動步槍退役,機械化步兵全部換成了AK-47突擊步槍,火力大為提高。
![]()
誕生于1944年的RPD輕機槍,是機械化步兵班的制式武器,該槍全長1037毫米,特點是性能可靠、操作簡單、造價低廉,1953-1954年全線列裝蘇軍。RPD輕機槍缺點是射速慢,戰斗射速為150發/分。
火箭筒手配備RPG-2火箭筒,是二戰末期參考繳獲德國軍隊火箭筒而研制的。這款武器從40年代末開始服役,是50年代蘇軍步兵的主要壓制火力。RPG-2全重2.83公斤,發射80毫米火箭彈時重量4.83公斤,攜行狀態下長度950毫米,比較輕便,非常適合在狹窄的裝甲輸送車上使用。
![]()
以上是50年代,蘇聯陸軍機械化步兵采用的編制和使用的武器情況,從裝備來看搭配的還是比較合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