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30日,特朗普用他最熟悉的方式在“真相社交”平臺發布了一道命令:美國將正式重啟核試驗。
這一刻,中國最擔心的事,真的發生了。坦率地說,特朗普的這道命令并不意外。過去幾個月,他在公開場合多次暗示“美國不能繼續用冷戰遺產來嚇唬新一代的對手”。
但真正將“核試驗”四個字寫進總統命令,并且在中美領導人即將會晤的幾個小時前拋出,這種精心挑選時機的打法,已經遠遠超出了核戰略本身的范疇。
![]()
特朗普在聲明中用了詞匯極其狠辣的措辭。他稱美國是“全球最強核國家”,俄羅斯“勉強第二”,而中國只是“遙遠的第三”。
但他話鋒一轉,警告稱“在未來五年內,中國將迎頭趕上”。這種既打壓、又預設對手崛起路徑的表態,并不是出于事實本身,而是刻意制造一種“必須先下手為強”的緊迫感。
回顧過去十天,俄羅斯連續完成了兩項震動全球的戰略武器試驗。首先是10月21日試射成功的“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
![]()
這種導彈的最大特點是近乎無限的射程和幾乎無法預測的飛行路徑。15小時長時間飛行,繞過任何防空系統,這是一次對傳統導彈防御體系的公開挑戰。
其次是10月29日,普京宣布“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測試成功。這種深海核打擊武器,號稱可以引發“核海嘯”,對港口城市和航母編隊構成毀滅性威脅。
特朗普不是沒看懂俄羅斯的信號,他只是選擇了用另一種方式回應。在10月27日,他表面上批評俄羅斯的導彈試驗“不合適”,但三天后,他便親自揭開了美國的底牌。
![]()
核試驗的重啟,看似是對俄羅斯的回應,實則更像是一場精心編排的雙重博弈——既對外施壓,也對內造勢。眼下的美國,正承受著通脹、債務、移民等多重壓力。
特朗普需要一個能轉移國內視線的突破口,而“讓美國重新核強大”,顯然是再合適不過的口號。但真正值得警惕的,是他選擇的宣布時機。
就在他發布命令的幾個小時后,中美領導人在釜山展開了自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的首次面對面會晤。
![]()
從表面看,會談聚焦經貿合作、芬太尼管控和亞太安全,但特朗普顯然不想帶著“平等姿態”走進會場。他故意提前投下這枚“核震撼彈”,意在制造心理優勢,迫使中方在談判桌上讓步。
但中國顯然早已識破這套套路。事實上,早在去年特朗普提出“中美俄三邊核裁軍談判”的設想時,中國就明確拒絕參與。
原因很簡單,中國的核力量始終堅持自衛防御戰略,核彈頭數量遠遠少于美俄,不在一個數量級上。參與在當前結構下的三邊談判,無異于自縛手腳。
![]()
而特朗普的這次“出爾反爾”,恰恰印證了中國此前拒絕的正確性。他一邊呼吁裁軍,一邊啟動核試驗,這種典型的“談判陷阱”,本質上是為美國謀取不對稱優勢而設的圈套。
中國沒有上當,也不會上當。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可以掉以輕心。特朗普這一決定,等同于撕毀了自1992年以來美國在核試驗上的“自我約束”。
雖然美國至今尚未批準《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CTBT),但三十多年來的事實中止,至少維持了某種戰略克制。如今,這道防線已被特朗普親手打破。
![]()
一旦美國重啟核試驗成為既成事實,其他核國家很可能被迫跟進。這種“被逼著更新”的趨勢,正是中國最擔心的局面。
中國的核政策一貫強調“最低威懾”,但最低威懾的前提,是戰略環境的可控與規則的穩定。如果這一前提被美方主動撕毀,中國也將不得不進行戰略再評估。
這就是特朗普決定的真正殺傷力,它不僅可能掀起一場新冷戰的核競賽,更可能迫使中俄等國家重新定義自身的戰略底線。
![]()
而在亞太地區,這種不確定性尤為危險。當前,中美在南海、臺海、東海等方向的博弈本就日趨激烈。
如果美方在核政策層面進一步加壓,那些原本可以通過外交協調管控的風險,很可能滑向軍事誤判的邊緣。
這一次,中國不會被“談判陷阱”所誘,也不會被“核訛詐”所嚇。但這不代表中國會無動于衷。因為這個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不安全,而這一切,只因特朗普推開了那扇他永遠不該打開的大門。
信息來源:特朗普下令:重啟美國核試驗 魯中晨報2025-10-30 13:35山東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