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重陽,敬老添糧。10月29日,正值九九重陽佳節,“屯酒飄香 歌傳四方”文化展演暨走進100個美麗鄉村之“尋味鄉愁”第二十二站活動,在西秀區鮑家屯村這座擁有六百年歷史的軍屯古寨中溫情啟幕。這一天,重陽的熱鬧與屯堡文化的厚重,被熬成了一壇醉人的“鄉愁”。
![]()
開場歌伴舞《九哥》
下午2時,主會場人聲鼎沸,暖意融融。場上“屯酒飄香 歌傳四方”文化展演正式開啟。一曲激昂熱烈的開場歌伴舞《九哥》點燃全場。頭戴雕花面具、手持木制兵器的地戲演員躍上舞臺,步伐剛健,瞬間把觀眾帶回那段“金戈鐵馬”的年代。緊接著,別開生面的屯堡農耕文化T臺秀,村民們化身“模特”,用接地氣的農耕場景表演還原田間日常,繪聲繪色的演繹,逗得臺下老人掌聲不斷、笑聲連連。
![]()
屯堡農耕文化T臺秀
“我們鮑家先祖是明洪武年間的屯軍,地戲、鮑家拳都是那時傳下來的。今天把這些搬上臺,就是讓娃娃們知道,咱屯堡人的根,是‘屯墾戍邊,安家興邦’。”主持人話音未落,舞臺上的鮑家拳展演已起勢:傳承人弓步出拳,動作樸實卻帶著風聲,圍觀的孩童跟著比畫,拳風里裹著六百年的尚武余溫。
![]()
酒歌酒拳展示
如果說《鮑家拳》的剛勁展示讓人看到屯堡人骨血中的尚武精神,那么接下來的“酒歌酒拳”環節,則徹底打開了屯堡人熱情豪爽的情感閘門。
“三杯美酒又滿斟,雙手端來敬壽星”的歌詞裹著酒香飄出寨門。“屯堡人的酒歌不用教,端起碗就會唱!”表演者鮑優華舉著酒碗碰向游客,與游客吆喝對陣,勝者滿飲一碗米酒,敗者亦哈哈大笑。屯堡酒俗在此刻不再是展演,而是鮮活的生活。
![]()
高山流水敬酒迎貴客 李航 攝
全場最暖的時刻,應該是“添糧”儀式。四十余位銀發老人坐在廣場中央,晚輩們端著新米依次上前,把飽滿的稻粒添進老人的木斗,齊聲喊:“添糧添壽!添壽增福!”82歲的鮑吉才摸著禮物笑出皺紋:“今年重陽節,這么多人來給我們過節,添了糧還送了禮物,心理暖暖的。”這已不僅僅是儀式,更是把“孝”揣進了日子里。
62歲的韋艷專程從鎮寧趕來參與活動,眉眼間滿是喜悅:“今天也是我們的節日,我和姐妹團上臺為八九十歲的老人添糧,能沾沾老人們的福壽喜氣,真是件幸福的事。”
![]()
文化展演現場
活動現場,一個個精彩節目輪番上演,舞臺下,觀眾們舉著手機拍照錄像,鏡頭里的石墻、飛檐與歌舞疊在一起,像把六百年的時光按了“播放鍵”。地戲的鏗鏘鼓點、酒歌的醇厚鄉音、蘆笙的歡快旋律,與“黔中小都江堰”的潺潺水聲交織,仿佛將六百年的屯堡歷史一頁頁攤開在青山綠水間。
![]()
游客走進鮑家屯 李航 攝
主會場之外,“尋味鄉愁”的第二十二站也同步展開。游客們在觀看展演之余,信步走入鮑家屯的深巷古院,觸摸六百年的時光痕跡。不少人特地前往有“黔中小都江堰”之稱的古代水利工程打卡,至今仍在使用的溝渠系統,默默訴說著屯堡先民的智慧。
![]()
游客與村民圍坐一起共享“重陽宴” 李航 攝
暮色里,“屯堡一鍋香”的香氣漫過寨墻。游客與村民圍坐一起,鍋里的臘肉、豆腐煮得咕嘟響。“以前只在書里看過屯堡文化,今天吃著屯堡菜、聽著酒歌,才懂這是‘活著的歷史’。”游客孫慶華夾起一塊豆腐開心說道,“這重陽宴,吃的是飯,品的是六百年的鄉愁。”
這個重陽,屯堡用一場展演、一鍋暖香、一壇老酒、一段徒步,讓“鄉愁”二字,有了具體的味道與回響。
安順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陳思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