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普”實地普查階段,臨汾市文物新發現層出不窮。其中新發現的508溝遺址,經考古工作者初步判定,為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遺址。
![]()
508溝遺址全景圖(由西向東)。
508溝遺址位于臨汾市襄汾縣新城鎮上莊村南508溝南側臺地,因靠近當地“508糧庫”而得名。遺址處于東高西低、四面環溝的兩個臺地上,臺地間有通道可以相連,東側臺地面積約31700平方米,西側臺地面積約4300平方米,總分布面積約44000平方米。
東側臺地南側斷崖土層S1、S2中均采集有舊石器時代丁村文化石制品。東側臺地南側、東側斷崖暴露有灰坑6座,灰坑及文化層中采集有新石器時代廟底溝文化泥質紅陶盆殘片、繩紋夾砂紅陶片;陶寺文化磨制石刀殘段、磨制石斧殘段、籃紋細橫絲折肩罐殘片、磨光黑陶罐殘片、夾砂繩紋灰陶鬲足、泥質灰陶斝足等器物。
![]()
![]()
遺址內采集的新石器時代泥質紅陶殘片。
據襄汾縣“四普”隊長蘭會才介紹,該遺址的發現始于2014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組織的一次崇山西麓丁村文化遺存考古調查,當時僅發現灰坑1座,采集了幾枚陶片。由于該次調查重點為舊石器時代遺存,故未對該遺址中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進行詳細調查,僅對發現的1座灰坑作了簡單的地點、文化類型登記。
時逢“四普”,在2024年國慶期間,蘭會才組織臨汾市丁村民俗博物館老文物工作者周易(“三普”市級普查隊隊長)及已退休的“三普”老隊員傅勇共計3人,攜帶普查設備對該遺址進行了實地調查,進一步摸清了遺址文化遺存及文化類型,發現了一些新石器時期的遺存,并對該處新發現進行了普查登記。
508溝遺址各時期文化遺存豐富,既有10余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遺存,又有新石器時代廟底溝文化、陶寺文化遺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襄汾縣境內汾河東岸歷史時期人類繁衍生息、延綿不絕的文化特性。
專家點評
田建文 臨汾市“四普”工作隊專家組組長、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
襄汾縣城東南上莊村508溝遺址除少量舊石器外,主要是仰韶時代和陶寺文化的文化遺存。別看這個遺址面積有限,但這個小遺址連接起了陶寺400多萬平方米遺址與丁村龍山時代50萬平方米遺址之間的空白。在該遺址東南方,還有曲沃東許、方城和翼城開化、南石等遺址,構成了龍山時代由塔兒山北部、西部、南部的遺址布局,其發現的意義還是不可小覷的。
(圖文來源于“山西晚報”,侵刪)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場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
文物安全,社會參與,人人盡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