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洲東路地鐵口的路邊,最近總被一串“奶香酸甜”的隊伍霸占!
“顏糖記”的店門前,買糖葫蘆的人排起了蜿蜒長隊,有人攥著手機舉著號,有人踮著腳往店里望,就為等一串奶皮子糖葫蘆 —— 奶皮子的醇香搭配山楂的酸爽,再疊加香甜糯米,不少人慕名前來打卡品嘗。
![]()
這火爆場景的背后,藏著顏維沙與沈敏兩個姑娘,和一串糖葫蘆的三年創業故事 —— 從街頭的小推車到如今的熱門小店,每一顆糖葫蘆里,都裹著她們身處異鄉摸爬滾打的勇氣。
![]()
初到南京時,她們沒本錢、沒人脈,站在車水馬龍的街頭,連下一步往哪走都摸不清。思來想去,倆人都愛吃冰糖葫蘆,不如就從這份 “甜蜜” 下手 —— 不求賺大錢,先在這座城市站穩腳跟再說。
![]()
![]()
為了省下成本,她們沒買現成的推車,找了些舊木板、鐵架子,自己敲敲打打拼湊出一輛小三輪車。現在回想起來,那輛車大概是當時整個街頭最破的流動小攤車了:車身掉漆,輪子偶爾還會發出 “吱呀”的聲響……
可就是這輛不起眼的小車,承載著兩個姑娘所有的希望。每天天還沒亮,她們就一個推車頭、一個扶車尾,把車挪到人流量多的路口、小區旁,裹緊外套等著第一位顧客。
![]()
做糖葫蘆的每一步,她們都不敢含糊。知道來買的大多是帶娃的家長,水果清洗更是嚴到苛刻:草莓一顆一顆去蒂,沖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水變清澈;山楂要泡在清水里軟化雜質,再用手順著果縫反復搓洗;葡萄更是逐個捏一遍,有半點軟塌、斑點的,直接扔進垃圾桶。
“家長把吃的給孩子,圖的就是放心,咱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倆姑娘常這么互相叮囑。
![]()
慢慢地,周邊常路過的叔叔阿姨,開始常來她們的小攤前駐足。小區里的阿姨總會停下腳步:“我家娃就認你家的,說干凈不齁甜!” 大爺們也成了常客,有時多買幾串,說要帶給家里的孫輩。
她們漸漸有了自己的老顧客,甚至建了顧客群,群里的大家會偶爾聊聊天,還會給她們提些小建議,在陌生的城市里,漸漸有了歸屬感。
![]()


生意一天天有了起色,今年,她們終于在北外灘水城四街區租下了一間店面,從“流動小攤”變成了“有家小店”。開店那天,老顧客們特意趕來捧場,有人說著“終于不用追著小車買了”,倆姑娘看著熟悉的面孔,眼眶也熱了。
![]()
更特別的是,她們從顧客群里招募了伙伴。
她們覺得,和熟悉的顧客變成同事,大家更能理解這份“讓顧客放心”的初心,也能一起把這份小事業做得更好。現在店里的小伙伴,有的以前常來買糖葫蘆,有的是群里聊得來的朋友,大家一起洗水果、熬糖漿、串糖葫蘆,店里總是熱熱鬧鬧的。
![]()
如今,玻璃柜里的糖葫蘆越做越多樣,爆火的奶皮子款成了新寵,經典山楂款依舊熱銷。看著排隊的人群,想起三年前推著破三輪車的日子,倆姑娘心里滿是感慨。
這座城市,見證了她們的迷茫,也接納了她們的努力。一串小小的糖葫蘆,不僅讓她們扎了根,更收獲了比甜更珍貴的信任與溫暖。
素材來源 | 沿江街道
編輯 | 范馨兒
發布 | 徐雅瑩、吳小榮
審核 | 王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