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城新房成交671套 VS 北京增長52%:國慶樓市分化真相
黃金周樓市冷熱背后,專家不敢明說的三個趨勢
政策紅利釋放!一線城市樓市回暖,購房窗口期已至?
李宇嘉解讀:樓市分化如何影響你的購房選擇?
![]()
國慶樓市交出一份“分裂”成績單:全國30城新房日均成交僅671套,幾乎與去年同期持平;但北京、上海、深圳卻逆勢增長,北京新房日均成交面積同比增長52%,深圳增長22%,上海高端項目認購率翻倍。這種分化背后,是政策精準發力與市場優質供給共同作用的結果。
從整體數據看,樓市仍處于調整期。安居客數據顯示,15城二手房日均成交250套,同比下跌38%,部分城市跌幅甚至超過60%。但一線城市的回暖跡象明顯,北京國慶假期新房日均成交0.61萬平米,較去年增長超五成;上海前6天新房成交同比激增72%;深圳新盤成交量較平日提升40%至50%。這種“冰火兩重天”的局面,反映出樓市正在經歷一場結構性洗牌。
![]()
政策調整成為關鍵變量。8月以來,北京、上海、深圳相繼優化限購政策:北京五環外降低社保年限要求,上海外環外放寬非戶籍家庭購房條件,深圳多個區域取消限購。這些措施精準激活了改善型需求,尤其是對社保年限敏感的新市民和年輕家庭。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指出,去年“9.26新政”后各地政策組合拳帶動了高基數,而今年政策更注重“精準滴灌”,推動需求在核心城市釋放。
開發商也在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北京華潤旗下19個樓盤國慶聯動促銷,結合一口價特惠房和裝修禮包,7天銷售額達25億元;深圳部分項目組織“跨省看房團”,吸引外地購房者。產品力成為決定成交的關鍵,上海張江金茂府憑借科技住宅設計和大平層戶型,單日成交10套;北京城建·和知筑通過實景示范區展示社區品質,假期蓄客超600組。這些案例表明,購房者不再盲目追逐低價,而是更看重居住體驗和資產保值能力。
![]()
市場分化背后,是城市基本面的差異。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趨勢未變,教育資源、產業配套、交通便利性等因素持續推高核心區域房產的吸引力。例如北京海淀學區房掛牌價近期企穩回升,深圳光明科學城板塊因產業規劃帶動購房熱情。與之相對,三四線城市面臨庫存壓力,缺乏產業支撐的區域樓市活躍度明顯不足。
對于四季度樓市走向,業內普遍持謹慎樂觀態度。58安居客研究院分析認為,5年期LPR下調預期增強,有望進一步降低購房成本;一線城市可能繼續優化非核心區限購政策,打通置換鏈條。中指研究院指數研究部總經理曹晶晶指出,上半年房企在核心城市獲取的優質地塊將陸續入市,為市場帶來新增供給。此外,“專項債收購商品房改保障房”政策試點擴大,也有助于消化庫存,穩定市場預期。
![]()
樓市正在從普漲時代進入價值時代,分化不是衰退而是成熟的表現。對于購房者而言,核心城市具有稀缺資源的地段和優質項目,仍具備抗風險能力;對于市場參與者,唯有緊跟政策導向、提升產品競爭力,才能在新周期中抓住機遇。
互動話題:你所在的城市國慶樓市表現如何?歡迎分享你的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