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明確提出推進現房銷售制,實現 “所見即所得”,我國房地產市場正迎來歷史性轉型。從湖南平江、河南信陽到湖北荊門,多地密集落地現房銷售政策,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 2024 年現房銷售占比已達 30.84%,較 2020 年的 12.7% 實現翻倍增長。這場以告別 “樓花” 預售制為核心的變革,不僅回應了購房者對權益保障的迫切需求,更重塑了房地產行業的發展邏輯,成為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堪稱中國房地產市場近年來最具深遠意義的利好信號。
城市 / 省份
政策出臺時間
核心實施要求
配套支持措施
政策特點
河南省信陽市
2025 年 7 月 25 日(正式印發)
新出讓土地開發的商品房,一律實行現房銷售;新取得施工許可證的項目,需主體封頂方可申報預售許可
無明確專項補貼,通過嚴控預售條件降低市場風險
執行力度強,“一律” 要求體現全面推進決心,覆蓋中心城區全部新出讓土地項目
湖北省荊門市
2025 年 7 月 1 日
2026 年 1 月 1 日起,新出讓土地開發的商品房原則上實行現房銷售;2025 年 8 月 1 日后取得施工許可證的項目,需主體結構封頂方可預售
優先對優質地塊推行現房銷售模式,政策有效期 1 年
采用 “分步過渡” 策略,設緩沖期避免市場波動,“新老有別” 兼顧存量與增量項目
湖南省平江縣
2025 年 11 月
新出讓土地上的新建商品房項目,需竣工驗收后才可啟動銷售
提供分期辦理規劃許可、配套同步建設、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半、土地價格優惠等七大獎勵
湖南首個全面推行現房銷售的縣城,聚焦 “好房子” 建設,通過多重獎勵降低房企轉型壓力
山東省
2025 年初
未明確全面推行現房銷售,重點支持現房銷售模式
購買現房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最高貸款額度可提高 10% 以上
從需求端發力,以金融政策激勵現房消費,政策靈活性強
海南省
2020 年 3 月
全省范圍內統一實施現房銷售制度,覆蓋所有新建商品房項目
無專項配套獎勵,通過省級層面制度約束推進
全國首個省級現房銷售政策,先行先試為后續各地提供經驗參考
合肥 / 鄭州 / 長沙
2022 年末起
選取部分商品房項目開展現房銷售試點,
政策演進:從試點探索到全國推進的制度變革
我國商品房預售制自上世紀 90 年代從香港引入,在房地產行業高速發展期發揮了重要作用,幫助房企快速回籠資金、擴大開發規模。但隨著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預售制引發的交付風險、質量糾紛等問題日益凸顯,“爛尾樓”“貨不對板” 等現象嚴重影響市場信心。在此背景下,現房銷售從局部試點逐步走向全國推進,政策演進呈現清晰脈絡。
自 2022 年末以來,全國已有超 30 個省(市)試點現房銷售或出臺相關支持政策。合肥、鄭州、長沙等城市率先開展部分項目試點,贛州、九江、山東等地則通過延長土地出讓金繳納期限、提供契稅補貼、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等配套措施,為現房銷售鋪路。2025 年成為現房銷售政策落地的關鍵年份,河南信陽明確新出讓土地項目 “一律實行現房銷售”,湖北荊門提出 2026 年起新出讓土地項目原則上現房銷售,湖南平江成為省內首個全面推行現房銷售的縣城,形成 “多點開花、梯度推進” 的政策格局。
![]()
![]()
中央層面的定調為這場變革提供了核心支撐。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在《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一文中明確,要改革完善商品房銷售制度,推進現房銷售制從根本上防范交付風險,繼續實行預售的則需規范資金監管。這一表述標志著現房銷售已從地方探索上升為國家層面的制度改革方向,“十五五” 時期逐步推進現房銷售成為行業共識。
多維利好:重構房地產市場生態
購房者:權益保障邁入 “所見即所得” 時代
對購房者而言,現房銷售是最直接的權益保障。在預售模式下,購房者需支付全額房款或高額首付,卻要面臨長達數年的等待,期間可能遭遇項目爛尾、規劃變更、質量不達標等多重風險。而現房銷售模式中,房屋實體已完全建成,購房者可實地查看房屋質量、戶型布局、小區配套等實際情況,直觀判斷房屋是否符合預期。
政策配套進一步降低了購房成本,山東等地明確購買現房的公積金貸款額度可提高 10% 以上,九江等多地對現房購房者給予契稅補貼,讓購房者在規避風險的同時享受實際優惠。湖北省荊門市的城控?易居苑項目作為現房銷售試點,開盤當天 106 套房源全部售罄,印證了市場對現房產品的強烈需求。這種 “即買即住、風險可控” 的購房體驗,將有效釋放積壓的購房需求,重塑市場消費信心。
房企:從規模擴張到品質競爭的轉型契機
現房銷售對房企提出了全新挑戰,卻也成為行業高質量轉型的催化劑。與預售模式下 “賣圖紙” 就能回籠資金不同,現房銷售要求房企自行籌集資金完成項目建設直至竣工交付,資金回籠周期拉長,對企業資金實力和融資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短期來看,部分中小房企可能面臨資金壓力增大的困境,但長遠而言,這種模式將倒逼行業回歸本質。
現房銷售讓產品品質成為核心競爭力,房企必須在設計規劃、建材選用、施工質量、配套建設等方面下足功夫,才能贏得市場認可。這將推動房企從過去的 “高杠桿、高周轉” 規模擴張模式,轉向 “重產品、重服務” 的品質發展模式。具備強產品力、高品牌影響力和穩健資金鏈的房企將獲得更大發展機遇,而實力薄弱、依賴預售回款的企業可能被市場淘汰,最終實現行業優勝劣汰和資源優化配置。
![]()
![]()
行業:構建供需平衡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現房銷售對房地產行業的影響遠超銷售模式本身,將推動行業生態的全面重構。在庫存量大的城市和區域,推進現房銷售有助于控制新增供應規模,加快存量庫存去化,改善市場供需結構,緩解產能過剩壓力。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24 年現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 19.1%,2025 年前三個月占比進一步提升至 36%,現房銷售占比的持續提高正在優化市場供給結構。
同時,現房銷售將工程質量置于公開監督之下,有效減少偷工減料、違規建設等問題,促進行業標準化、規范化發展。隨著配套政策的不斷完善,適用于現房銷售模式的融資制度逐步建立,房企資金壓力將得到緩解,行業發展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顯著增強。這種 “去杠桿、提品質、優結構” 的變革,正是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核心內涵,將推動行業擺脫周期性波動依賴,走向長期健康發展。
挑戰與應對:平穩過渡需政策協同發力
盡管現房銷售的長期利好明確,但全面推進過程中仍面臨諸多挑戰,需要政策層面精準把控、協同發力。對房企而言,資金壓力是短期內最突出的問題,現房銷售模式下,企業需承擔更長周期的資金占用成本,若融資渠道不暢,可能導致項目建設放緩甚至停滯。這就需要金融部門配合出臺支持政策,拓寬房企融資渠道,合理延長貸款期限,降低融資成本,為企業轉型提供資金保障。
從市場供給來看,現房銷售可能導致短期內新房供應量階段性減少,尤其是在庫存較低的城市,可能引發供需失衡。因此,各地推進現房銷售需堅持 “因地制宜、循序漸進” 的原則,庫存量大的城市可加快推進節奏,庫存不足的地區則需精準把控力度,避免影響市場穩定。河南信陽、湖北荊門等城市采用 “新老有別” 的過渡政策,為存量項目預留調整空間,這種做法值得推廣。
此外,相關配套制度的完善也至關重要。要進一步規范現房銷售的驗收標準和流程,明確房屋質量責任劃分,建立健全售后服務體系,讓購房者權益得到全鏈條保障。同時,需加強房地產市場監測,及時跟蹤現房銷售推進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動態優化政策措施,確保改革平穩過渡。
結語:利好落地開啟行業新周期
告別 “樓花” 時代、推進現房銷售,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到新階段的必然選擇,更是兼顧短期市場穩定與長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這一變革不僅從根本上防范了交付風險,保障了購房者合法權益,更推動房企轉型發展,優化了行業供需結構,為房地產市場注入持久動力。
隨著中央部委政策的明確引導和地方配套措施的逐步完善,現房銷售將成為未來商品房銷售的主流模式,房地產行業將徹底告別依賴預售的粗放發展階段,進入 “品質為王、穩健經營” 的新周期。對于購房者來說,這意味著更安全的購房環境和更優質的住房產品;對于房企而言,這是實現轉型升級、增強核心競爭力的歷史機遇;對于整個行業來說,這將推動形成供需平衡、風險可控、良性循環的高質量發展格局。
這場深刻的制度變革,正是中國房地產市場最堅實的利好。隨著改革的持續深化,房地產行業將更好地發揮 “住有所居” 的民生保障功能,為國民經濟穩定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一個更健康、更可持續的房地產市場正在加速到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