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院線到流媒體,《哪吒2》毫無疑問是2025年的現象級作品。無數觀眾沉浸于其劇情的同時,也隱約察覺到一些變化:畫面的質感似乎更鮮明了,而片頭出現的,也不再是過去那個熟悉的“雙D”標志。
對大多數人來說,走進影院時看到的杜比片頭,或是家中電視亮起的“Dolby Vision”圖標,幾乎就是視聽品質的保證。多年來,杜比憑借杜比視界與杜比全景聲在全球范圍內建立起近乎壟斷的技術生態。
然而,《哪吒2》的上映讓風向悄然改變。
![]()
這部在海內外爆火的國漫頂流,在視聽標準上已經全面擁抱國產Vivid。不過,一個技術標準從被看到、被使用,到真正被市場廣泛接受,路徑遠比一部電影的成功要漫長得多。
在Vivid借助頂級IP突圍的背后,我們更要關注:國產影視標準為何難以突圍?越過杜比這座技術和生態積累已久的高墻,我們做了哪些努力?
![]()
要理解Vivid的突圍,必須先理解杜比的壟斷。
長久以來,電影的影音技術標準幾乎被杜比和DTS等少數美國公司所壟斷。
與傳統HDR10標準的靜態顯示方式不同,杜比視界則是“動態的”。它可以逐幀,甚至逐個場景地提供元數據。影院要獲得最佳音效和畫質,往往只能采用杜比的解決方案。杜比則通過封閉而完善的技術生態壟斷了全球影院影音體驗市場。
而壟斷背后是一套封閉且昂貴的商業閉環“杜比稅”。
內容端,電影后期制作必須使用杜比認證的設備和流程,并支付授權費;硬件端,電視機、手機、播放器等任何設備想要點亮“Dolby”Logo,都必須內置杜比芯片或軟件解決方案;平臺端,流媒體平臺要提供杜比內容,同樣需要支付相應的授權和認證費用。
![]()
這套模式為其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也埋下了衰退的種子。
杜比的黃昏,始于壟斷背后的弱點。
首先是成本的重壓。在硬件制造業,尤其是競爭激烈的電視和手機市場,每一分錢的成本都至關重要。杜比對每臺設備收取的授權費,對于動輒出貨千萬臺的廠商而言,是一筆巨大的開支。當市場從增量變為存量,廠商降本增效的需求與杜比高昂的入門費產生了尖銳的沖突。
其次,是來自開放標準的反擊。市場討厭壟斷,為了對抗杜比的高額收費,新的標準和方案不斷涌現。例如,在HDR影像領域,除了杜比視界,還有HDR10、HDR10+等開放標準參與競爭;在音頻領域,DTS公司的Xperi集團推出了DTS:X等格式與杜比全景聲抗衡。這些新標準的出現,為市場提供了替代選擇。當消費者發現,其他標準也能提供接近杜比的效果,且價格更低時,“非杜比不可”的神話就開始動搖了。
![]()
最后,技術受制于人的風險在中美科技博弈背景下日益凸顯。關鍵技術不能長期依賴他人。影音標準看似沒有芯片那樣敏感,但同樣是文化產業的重要基礎設施。當一家美國公司掌握了從內容制作到終端顯示的“開關”時,這對于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內容消費市場和硬件制造基地而言,無疑是不能容忍的。
杜比的高墻花園雖然精致,但它太封閉、昂貴。當推倒高墻的意愿同時來自產業的降本需求和國家的安全需求時,衰落便已經注定。
![]()
Vivid的誕生是中美博弈背景下一場醞釀已久的產業自救。
2019年,國家發布《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提出要建立自主的超高清標準體系。以工信部、國家廣電總局為牽頭單位,央視、華為、海信、TCL、中科院聲學所等機構陸續參與研發。
![]()
經過數年攻關,中國首個面向全產業鏈的超高清標準——Vivid(又稱“超高清視聽技術標準體系”),終于在2022年正式發布。
該體系包括2020年推出的面向高動態范圍影像的HDR Vivid(菁彩影像)標準和2022年推出的面向三維沉浸聲的Audio Vivid(菁彩聲)標準。
而HDR Vivid就是為對抗杜比視覺標準壟斷、找回文化領域科技自主性的一項技術。
![]()
HDR Vivid采用動態元數據技術,可根據每幀畫面內容智能優化亮度和色彩,使影像明暗對比和色彩表現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技術規格與杜比視界、HDR10+等處于同一水準,支持10bit/12bit色深,峰值亮度可達10000尼特。
Vivid代表了中國在視聽技術上的重大突破,但不能只把它看作對杜比技術的簡單跟隨。它從以下幾個層面實現了差異化突破,展現出彎道超車的潛力。
技術層面,HDR動態范圍和色彩表現已與杜比持平,并在影像與音頻首創AI算法、保持領先與趕超態勢。Audio Vivid則是全球首個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三維聲編解碼標準,能夠精確控制聲音的方位和運動軌跡,提供強烈的空間臨場感。它不僅適用于影院,還可用于客廳、車載等多種場景。
使用層面,Vivid打破了杜比技術的黑匣子。與杜比高度標準化、封閉的認證體系不同,Vivid標準開源了動態元數據產生、編輯和讀取等核心工具,為內容創作者和硬件廠商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與自定義空間,鼓勵在標準框架內進行技術優化與創新。
![]()
并且,與杜比授權付費不同,HDR Vivid采取開放授權模式。聯盟成員的芯片和硬件廠商可免費支持該標準。Vivid的高標準和開放生態大大降低了產業鏈各方采用新標準的門檻,推動了行業發展。
在短短兩三年里,Vivid從標準草案走向了完整生態。
CCTV以它為技術底座拍攝4K/8K紀錄片、轉播大型賽事;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紛紛接入Vivid內容格式;TCL、海信、創維等主流電視品牌相繼支持Vivid解碼。
到2025年,Vivid已在中國市場形成了“內容—平臺—終端”的閉環,成為首個從標準到消費全鏈路落地的中國超高清體系。
![]()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彩電生產國和出口國。如果Vivid標準能夠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下一步必然是隨著TCL、海信的電視走向全球。這不僅能為中國企業節省巨額的對外專利費,更能讓中國在下一代超高清視聽技術的標準制定中,從追隨者變為領跑者。
簡言之,杜比的強項在于品牌與歷史積淀,而Vivid的優勢在于智能化、開放性與本土化適配。
然而,盡管Vivid已在產業內部得到認可,對于廣大消費者來說,它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
Vivid要徹底落地,還需要講述一個能與大眾產生共鳴的故事。
![]()
杜比用幾十年的時間,通過無數的好萊塢大片將“Dolby”深深烙印在用戶心中。
Vivid要打破這種壟斷,光靠行業聯盟的內部循環是不夠的。它需要一個能穿透圈層、觸達C端用戶的文化事件。
《哪吒2》的熱映,就扮演了這樣的角色。
首先,國漫特有的視覺風格為Vivid提供了技術展示舞臺。動畫電影中高飽和的色彩、細膩的光影變化、宏大的神話場景,恰恰是HDR技術最能大顯身手的領域。《哪吒2》中哪吒火焰的熾烈、敖丙水波的剔透、乾坤圈掠過的金屬光澤,在Vivid“菁彩HDR”的加持下,呈現出超越傳統標準的色彩表現與動態范圍,讓技術優勢化為觀眾肉眼可見的視覺效果。
其次,《哪吒2》自帶的現象級流量加速了Vivid技術的出圈與普及。
華為視頻AiMax影院版本通過特定“HDR Vivid”標識,直接向《哪吒2》在線觀眾傳遞了這一技術信息。大家在談論劇情的同時,也會驚嘆于“畫面太炸了”“色彩太美了”。Vivid這個原本有些生澀的技術名詞開始走入大眾視野。
![]()
此外,以《哪吒2》為起點,影視綜藝內容的跟進為Vivid提供了持續的應用環境。在《哪吒2》之后,一批國產影視劇和綜藝節目開始采用Vivid標準制作。從綜藝《歌手2025》的Audio Vivid直播,到騰訊視頻“臻彩 MAX”專區采用Vivid標準制作的劇集《似錦》《棋士》,再到華夏電影推動、采用Vivid標準制作的《長安的荔枝》等院線影片,Vivid標準正通過持續產出的內容鞏固其應用生態。這種內容端的陸續采用,有助于Vivid從單點曝光轉向持續存在的常態,為技術的長期普及構建內容基礎。
對于Vivid而言,《哪吒2》只是一個起點。它能否真正成長為與杜比、HDR10+ 并駕齊驅的全球標準,還有賴于更多爆款內容的加持,以及國產硬件在全球市場持續打開局面。
但無論前路多遠,當《哪吒2》開始擁抱HDR Vivid技術時,這已經不只是技術的一小步,而是中國影像標準走向更廣闊市場的一次切實嘗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