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馬遜裁 3 萬,英特爾砍 2.4 萬,微軟悄咪咪炒掉 1.5 萬人 ——2025 年的硅谷,裁員通知接踵而至、紛至沓來。”
![]()
10 月 29 日,在硅谷工作的程序員李哲在 GitHub 討論區發的帖子,一天內引來了 500 多條網友留言。有網友貼出帶公章的解雇信,有人曬出偷拍公司內部的組織架構調整圖,也有不少的網友在算 “N+8 賠償夠不夠撐到下家入職”。
翻遍《紐約時報》《商業內幕》的公開報道,2025 年美國科技圈的裁員規模已經逼近 10 萬人。從電商巨頭到芯片巨頭,從 AI 獨角獸到社交平臺,幾乎沒有公司能獨善其身。
![]()
但怪事在于,不少公司財報明明在賺錢 —— 亞馬遜二季度凈利潤漲了 101%,微軟前三季度營收多了 12%,賺錢的公司為啥非要大刀闊斧砍人?
裁員版圖:從巨頭到初創的 “瘦身運動”
不過仔細查看后發現,美國科技公司的裁員并不是 “一刀切”,而是在瞄準 “可替代崗位” 后下手。
以亞馬遜的 3 萬人裁員計劃來看。10 月 28 日官宣的裁員名單里,1.5 萬人來自人力資源部門,其中 “人才體驗技術團隊” 幾乎被砍半,這個負責招聘和員工培訓的部門曾在疫情期間擴招到 1 萬人。
CEO 賈西在內部郵件里說到:“AI 能自動篩選簡歷、生成培訓方案,這些崗位沒必要再留這么多人。”
比較充滿諷刺意味的是,就在裁員前一周,公司剛宣布招 25 萬個倉儲季節工,時薪比正式工低 40%,還不用給醫保和退休福利 —— 一邊裁掉高薪正式工,一邊用低成本臨時工補位,誰說老外不會算成本?
英特爾的 2.4 萬人裁員純屬業務拉胯拖累的。二季度財報電話會上,CEO 格爾辛格承認,核心員工要從 9.95 萬人縮減到 7.5 萬人,這已經是連續第二年裁員。
首先是PC 市場萎縮讓傳統芯片業務虧了 23 億美元,而新的 AI 芯片還沒量產,裁員就成了最直接的 “止血” 辦法。
有內部員工透露,被裁的主要是 45 歲以上的硬件工程師,“公司覺得這些人轉 AI 芯片研發太慢,不如招剛畢業的年輕人劃算”。看看,誰說歐美沒有年齡歧視?
微軟的 1.5 萬人裁員則是典型的 “戰略換血”。表面上看,裁掉的是中層管理和支持部門,但仔細看名單會發現,HR、市場協調這些 “非技術崗” 占了 80%。
CEO 納德拉在全員大會上說:“要把資源集中到 AI 上。”
公司今年給 OpenAI 砸了 130 億美元,內部強制要求技術崗全員用 Copilot,那些不會用、不想用AI 工具的老員工,自然而然成了被優化的對象。
美國科技獨角獸也加入了裁員大軍。OpenAI 悄悄裁了 10% 的運營崗,理由是 “流程冗余”;
Meta 的 FAIR 實驗室砍了 600 人,波及好幾個大模型研發小組,前研究員田淵棟在推特吐槽 “干完臟活累活被卸磨殺驢”。
人力資源專家魯特曼吐槽現狀:“現在招聘經理都在說,以前招三個的崗位,現在只招一個,剩下的活全讓這個人扛。”
裁員理由:AI 替代、成本壓縮與戰略收縮
把這些裁員案例串起來看,其實無非三類原因。
最主要的是AI 替代效應。亞馬遜用 AI 篩簡歷,把 HR 團隊砍了一半;微軟用 Copilot 寫代碼、做報表,讓支持部門崗位減少 40%;埃森哲CEO 直接放話 “不會用 AI 的員工遲早要走”。
這些公司不是缺人,是缺 “會用 AI 的人”,那些重復勞動、流程性的崗位,正在被算法一個個取代。
其次是成本控制需求。英特爾裁員是為了每年省 10 億美元填虧損窟窿;亞馬遜招臨時工替代正式工,一年能省出 20 億人力成本;雀巢雖然不是科技公司,但 1.6 萬人裁員計劃的目標 —— 到 2027 年每年省 30 億瑞士法郎。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減員增效” 成了所有公司的共識。
最后是戰略方向調整。Meta 砍 FAIR 實驗室的人,是因為要把資源集中到元宇宙和 AI 社交;福特裁 1.1 萬人,是因為歐洲電動車賣不動,要收縮產能;派拉蒙裁 2000 人,是傳統媒體向流媒體轉型的必然犧牲。公司戰略一轉向,舊業務線的員工自然成了 “多余的人”。
裁員后遺癥:加班潮從硅谷蔓延開來
就在大家以為裁員是 “終點” 時,更讓人崩潰的事情發生了 —— 留下來的人,要扛雙倍的活。
最先暴露問題的是亞馬遜云計算部門。裁員后團隊規模縮了 20%,但項目交付時間一點沒變。西雅圖總部的工程師馬克在 Reddit 吐槽:“以前五個人做的云服務運維,現在剩三個人,上周我連續三天睡在公司沙發上。” 有員工統計,部門平均每天要處理 120 個故障工單,比裁員前多了 50%,想準時下班根本不可能。
微軟的情況更夸張。裁掉 1.5 萬人后,技術崗員工被要求 “用 Copilot 提高效率”,但效率提上去了,任務量也跟著翻倍。上海微軟做開發的朋友說:“以前寫代碼加測試要五天,現在用 AI 兩天就能寫完,但公司又加了三個新需求,等于每天要干以前兩天的活。” 內部數據顯示,員工平均每周工作時長從 42 小時漲到了 58 小時,晚上九點的辦公室比白天還熱鬧。
這股加班潮很快蔓延到整個硅谷,甚至催生出了新的 “卷王模式”。OpenAI 的招聘廣告里直接寫著 “對每周 70 小時不興奮者勿應聘”,新入職的算法工程師透露,公司在推行 “002” 模式 —— 基本從早到晚待命,周末只能休息兩小時,連吃飯都要在工位上解決。Sonatic、Rilla 這些 AI 初創公司更直接,干脆學起了國內的 “996”,HR 面試時會直接問 “能接受周末加班嗎”,拒絕的直接淘汰。
馬斯克早在 2022 年接管推特時就玩過這一套。當時裁了 50% 的員工,然后要求剩下的人 “長時間高強度工作”,自己帶頭睡在公司,還取消了遠程辦公,逼著員工每周坐班 40 小時以上。現在看來,他這波操作成了硅谷的 “范本”,Meta 裁完 FAIR 實驗室的人后,剩下的研究員被要求 “三個月內出三個新模型”,有人在推特曬出凌晨兩點的實驗室照片,配文 “這不是加班,是生存”。
打工人銳評:裁員是 “優化”,加班是 “奉獻”?
裁員加加班的組合拳,讓美國科技圈的打工人罵聲一片,調侃里全是無奈。
對亞馬遜的 “裁正式工招臨時工”,網友吐槽:“正式工裁了省福利,臨時工招了降成本,合著員工就是可替換的零件?”“以前說硅谷福利好,現在看來,福利是給‘能扛活的人’的,扛不動就滾蛋。”
微軟員工評論:“裁員時說‘感謝你的貢獻’,留下來后說‘請為公司奉獻’,合著貢獻不夠就要被裁,奉獻不夠就要加班?” 有人算得更細:“以前月薪 5 萬,每周工作 40 小時,時薪 250 元;現在月薪 5.5 萬,每周工作 60 小時,時薪不到 190 元,越加班越虧。”
OpenAI 的 “70 小時工作制” 成了群嘲對象。“拿美國的工資,干中國的 996,這是把兩邊的‘優點’都占了?”
“以前笑國內互聯網卷,現在硅谷卷起來更沒底線,至少國內還有 N+1,這里裁人只給兩周工資。”
不過也有清醒的:“田淵棟被 Meta 裁了,xAI 立馬搶著要,真有技術的不怕被卷,怕的是沒技術還得拼命的。”
裁員與加班背后:科技圈的新生存法則
看明白這波操作就知道,美國科技公司的裁員和加班是一套組合拳:用裁員清掉 “性價比低” 的員工,用加班逼留下的人 “高效產出”,本質都是為了在 AI 競爭中搶時間。
對打工人來說,現在的生存法則已經變了。北京三中院去年判過一個案子,公司為了逼員工離職惡意加工作量,最后被法院判違法賠償,但在硅谷,這種 “變相逼加班” 的操作還在愈演愈烈。與其糾結 “會不會被裁”“要不要加班”,不如早點想清楚兩件事:要么成為 “不可替代的技術核心”,就像田淵棟那樣,被裁了也有下家搶;要么學會用 AI 提高效率,把加班時間搶回來。
要知道巨頭可以隨便 “優化” 人,但自己的技術才是鐵飯碗 —— 總不能讓 AI 替你加班,還替你丟工作吧?
高贊文章推薦
荷蘭封禁安世中國團隊賬號,不排除緊急情況下切斷系統資金!聞泰回應:不得不采取自救!網友:這是被搶了300多億啊!
楊振寧直言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貢獻:是幫中國人克服了自己不如人的心理!網友:偉大的科學巨匠
黃仁勛自曝英偉達在中國市場跌到0%,難以想象美國政策制定者會認為失去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是一個明智選擇!
小米SU7成都事故后,雷軍首次現身演講!盡顯低調,彈幕很多“雷總好久不見,想你了雷總,雷總加油”
印尼國防部長確認:將采購中國殲-10戰斗機!網友:金杯銀杯不如巴印空戰實戰口碑
英國物理學會主席:中國極有可能成為全球首個核聚變發電的國家!美國已經放棄應對氣候變化
解說激動不已:星艦從4000公里時速剎到瞬間懸停!網友:big膽,致敬雷軍
查理·芒格:除了跟中國開展相對自由的貿易,我們別無選擇,強國更替、中國崛起是自然規律,何必惱火?
美經濟學家薩克斯:美國正試圖損害中國經濟,通過關稅、技術禁令、全面信息戰圍堵中國這些招數,注定失敗!
美媒稱臺積電因芯片含中國稀土,無法向美國出售任何半導體芯片!網友:正當之舉,豈容歪曲
印度出息了!莫迪宣布將派空軍教員赴英國擔任英皇家空軍教練!網友:日不落帝國沒落成這樣了?
特斯拉FSD落地緩慢,馬斯克說是因為中國車企阻撓!網友:全球都驗證了不行,潑臟水給中國第一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