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6號,中美在吉隆坡的經貿談判剛落幕,兩邊的場面話都給得足足的。
中方說磋商“頗具建設性”,美方財長貝森特更直接,夸這是“特別成功的框架”,連特朗普都出來表態“有信心達成全面協議”。
![]()
中美吉隆坡剛談妥,美國又變臉,美財長通告全球,將繼續針對中國
本來以為這是緩和的信號,結果沒幾個小時,貝森特轉頭就對著媒體放話,美國不會改變針對中國的出口管制措施。
剛握完的手還沒涼透,就來這么一出,這波操作真是讓人看懵了,到底是談判成功還是另有算計?
共識不是和好,是兩邊都扛不住了的妥協
![]()
中美吉隆坡剛談妥,美國又變臉,美財長通告全球,將繼續針對中國
這所謂的初步共識,壓根不是誰說服了誰,純粹是兩邊斗了大半年,各自都有繞不開的難題,才不得不坐下來找個平衡點。
本來特朗普之前還放狠話,11月1號要對中國商品加征高額關稅,結果貝森特會后立馬改口“這威脅已經解決”,哪是心軟,分明是美國的實業主體快扛不住了。
9月底美國剛實施的出口管制穿透性規則,把被制裁中國企業的子公司全拉進了黑名單。
![]()
中美吉隆坡剛談妥,美國又變臉,美財長通告全球,將繼續針對中國
這一下,甲骨文、亞馬遜這些美國巨頭直接炸了,幾十億美元的出口貨物全卡在海關,中國這邊的合作方也在慢慢把它們從供應鏈里剔除。
更讓特朗普頭疼的是農民選票,要是中國不買美國大豆,他的票倉就得慌。
所以這次共識里,中方答應多買大豆,美方取消加稅,說白了就是互相換好處,誰也別虧太多。
![]()
中美吉隆坡剛談妥,美國又變臉,美財長通告全球,將繼續針對中國
中國這邊愿意讓一步,也不是軟了,而是想爭取點喘息的時間。
美國10月14號剛對中國船舶收了高額港口費,中方立馬反制也收特別港務費,兩邊的航運企業來回被折騰,日子都不好過。
延長關稅暫停期,能讓國內的出口企業緩口氣。
![]()
中美吉隆坡剛談妥,美國又變臉,美財長通告全球,將繼續針對中國
推遲稀土管制一年,看著是讓步,其實是給美方遞了個臺階。
要知道,中國掌控著全球絕大多數精煉稀土,真要卡脖子,美國的高科技產業和軍工領域肯定頂不住,現在先放一放,換來了談判的主動權。
何立峰說“合則兩利、斗則俱傷”,這話里全是現實,誰也不想把經貿戰拖成“兩邊都虧”的局面。
![]()
中美吉隆坡剛談妥,美國又變臉,美財長通告全球,將繼續針對中國
出口管制不松口,美國的霸權套路藏不住了
本來以為會談完能緩和一陣子,但后來發現還是想多了,貝森特那番“出口管制不松口”的表態,直接把美國的真實想法擺到了臺面上。
出口管制這張牌,是美國手里最核心的籌碼,怎么可能輕易松口。
![]()
中美吉隆坡剛談妥,美國又變臉,美財長通告全球,將繼續針對中國
從2022年到現在,光是針對中國集成電路的管制規則,美國就更新了四次,從芯片到制造設備,再到人工智能技術,一層比一層嚴。
美國這么執著,根源就是想靠科技壓制中國,這是他們遏制中國發展的根本路子。
中國商務部9月剛發起反歧視調查,說美國這些措施是“搞歧視性限制”,但美方鐵了心要保自己的科技霸權。
![]()
中美吉隆坡剛談妥,美國又變臉,美財長通告全球,將繼續針對中國
船舶收費、關稅這些都是表面事兒,真正想卡的是中國的技術脖子,這才是最關鍵的。
貝森特敢談完就翻臉,就是算準了經貿協作上能讓一步,但科技打壓的底線不能退。
美國內部的派系拉扯也很明顯,貝森特代表的財政部門,想保美國實業主體的利益,所以得跟中國談協作。
![]()
中美吉隆坡剛談妥,美國又變臉,美財長通告全球,將繼續針對中國
但五角大樓、商務部里的強硬派,看著中國科技進步就眼紅。
之前那穿透性規則明明坑了美國自己的企業,卻遲遲不取消,就是因為強硬派在國會里頂著。
這次“談完就翻臉”,其實是給兩邊都交差,對務實派說“搞成了框架”,對強硬派喊“管制沒松”。
特朗普更會玩,一邊跟中方說“要見面”,一邊讓貿易代表辦公室搞301條款調查,給自己留足了翻臉的余地。
![]()
中美吉隆坡剛談妥,美國又變臉,美財長通告全球,將繼續針對中國
美國這是典型的雙重標準,中國能推遲稀土管制,美國卻不肯松出口管制。
中國買美國大豆,美國歡迎得很,可中國要芯片,美國就封殺。
貝森特說“平等尊重”,但實際做的是“我要的你得給,你要的我不給”。
這種“挑著協作”的套路,本質就是霸權邏輯,只許美國占便宜,不許中國好好搞發展。
![]()
中美這種邊談邊打的模式,其實已經持續大半年了。
5月日內瓦會談搞了90天關稅休戰,9月美國就搞出穿透性規則。
10月吉隆坡談成共識,當天就放話管制不松。
之所以停不下來,是因為根子上的矛盾沒解決,美國想讓中國一直做“低端加工廠”,賺點辛苦錢就行,但中國肯定要搞產業升級,往高科技走,這倆想法根本擰不到一起。
![]()
中美吉隆坡剛談妥,美國又變臉,美財長通告全球,將繼續針對中國
中國人民大學的李巍教授說得挺實在,元首見面能緩和一下,但分歧很快又會冒出來,貿易問題只是表面,科技、產業上的較量才是核心。
不過兩邊都刻意不想把關系徹底搞僵,美國不敢把中國逼太狠,畢竟中國是很多美國實業主體的“最大市場”,真把供應鏈全斷了,美國企業得丟半條命。
中國也不想跟美國硬剛,出口管制影響著幾千家中國企業,爭取點時間搞自主創新才是關鍵。
![]()
中美吉隆坡剛談妥,美國又變臉,美財長通告全球,將繼續針對中國
所以才會有“談歸談、打歸打”的情況,關稅能暫停,稀土能推遲,但芯片管制、反制調查一個都沒停。
如此看來,美國想靠出口管制卡中國脖子,怕是打錯了算盤。
中國企業正在加速搞自主創新,中芯國際的芯片量產、華為的技術突破,都在一點點打破封鎖。
![]()
中美吉隆坡剛談妥,美國又變臉,美財長通告全球,將繼續針對中國
美國企業的抗議聲也會越來越大,畢竟誰也不想放棄中國這么大的市場。
吉隆坡的共識不是終點,而是新一輪“邊談邊打”的起點。
未來的博弈還會繼續,但有一點很明確,合作才能共贏,耍橫遲早會反噬自己,美國的霸權邏輯,終究撐不了太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