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某地為了禁止燃燒秸稈,鄉鎮政府和農商銀行一起制作了一個低俗的宣傳標語,引起了網友的不滿。這到底是誰的餿主意?沒文化真可怕!
![]()
據媒體28日報道,近日,河南周口,網友吐槽太康一鄉政府宣傳禁止焚燒秸稈的條幅低俗。10月28日,芝麻洼鄉人民政府工作人員回應@荔枝新聞 表示,宣傳語確實不合適,已經給相關部門反映去處理了,不允許秸稈焚燒怕有大氣污染,現在是全面禁燒。
針對此事,有網友評論,禁止焚燒秸稈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政府應給群眾指出一條如何處理結桿的好辦法,讓老百姓自覺的去響應政府的號召。
有網友指出,這叫低俗嗎?桔梗焚燒在中國幾千年的農耕文化里,有哪一個農民沒有燒過桔梗。誰燒誰老婆跑。這樣的宣傳語是對農民的侮辱。
也有網友分析,潛意識就是誰焚燒秸稈,丈夫被拘留是一定的,家庭罰款也是一定的,這個家日子就沒法過了,不就等于誰燒秸稈老婆跑。
![]()
在三農領域,“秸稈能否焚燒”始終是爭議焦點。有人認為焚燒是處理秸稈最便捷的方式,能快速清理農田、減少病蟲害;也有人擔憂焚燒帶來的污染與安全問題。
但從科學依據、政策要求和實際效益來看,“不建議焚燒、推廣綜合利用”是明確且必要的選擇,絕非“非燒不可”或“一刀切禁止”的極端結論。
秸稈焚燒看似“便捷”,實則是“損人不利己”的短視行為;而綜合利用不僅能解決環境問題,還能為農戶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是兼顧生態保護與農業發展的雙贏之路。隨著政策支持的加強、技術的成熟,“秸稈不焚燒、資源變財富”已成為越來越多農戶的共識。
對于農戶而言,與其糾結“能不能燒”,不如主動了解當地的秸稈利用政策和渠道,讓秸稈從“燒不掉的負擔”變成“賺得到的資源”。這不僅是對環境負責,更是為自己的農田和錢包負責——畢竟,健康的土壤、清潔的空氣,才是農業長遠發展的根本。
對此,你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