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茅臺國際大酒店群賢畢至,少長咸集。由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與中國茅臺共同主辦的首屆“天地位育”2025赤水河論壇在此舉行。
![]()
來自新華社、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駐華大使館、法國國家品評鑒定酒類專家協會、中國酒業協會、中國酒類流通協會、保樂力加、人頭馬君度、酩悅軒尼詩、卡慕世家、肖邦伏特加、茅臺、五糧液、汾酒、瀘州老窖、洋河、習酒、郎酒等國際知名嘉賓、中外名酒企業代表及海內外媒體代表,茅臺經銷商、供應商代表400余名嘉賓,共同參與這場以“酒+”為核心概念的思想盛宴。論壇通過高層對話、專題研討、主旨演講等多種形式,旨在深化跨國合作、推動技藝創新、共享行業資源、共筑品質標準,為全球酒業的高質量發展探尋新路徑、注入新動能。
1
1
古老智慧照見現實,
“天地位育”的當代酒業啟示
本屆論壇的主題“天地位育”,源自中華經典《中庸》中的“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一深邃的東方哲學,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對宇宙秩序與和諧共生的理想追求,如今更被賦予了全球酒業可持續發展的現代意義。
“天地位”,意味著對自然規律的敬畏與恪守。對于深深植根于特定風土的酒業而言,這要求尊重產區的生態本底,守護傳統釀造技藝的靈魂,避免盲目擴張對核心環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壞。同時,它也啟示全球酒企,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自身差異化的價值定位,各安其位,各展其長。
“萬物育”,則是在“位”的基礎之上,追求共同成長與繁榮。它倡導打破地域與品類的壁壘,促進中外名酒的協同進步,推動酒業與經濟社會、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最終目標是滋養一個百花齊放、生機勃勃的全球酒業生態圈。
而實現“天地位”與“萬物育”的關鍵路徑,在于“致中和”,通過節制、平衡與廣泛協作,達到產業與自然、傳承與創新、競爭與共贏的和諧統一。舉辦赤水河論壇,正是以這一東方智慧為羅盤,搭建一個凝聚行業共識、探尋未來方向的高規格平臺,引導全球酒業走向一條更具韌性、更可持續、更富包容性的發展道路。
1
2
共識與共鳴,
協同發展成全球酒業最強音
在整個論壇的議程中,“協同發展”“共同進步”“文化共通”成為中外嘉賓頻繁提及的關鍵詞,凸顯了在全球格局下,酒業命運緊密相連已成為行業領袖們的普遍共識。
![]()
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華在主旨演講中,將赤水河定位為一條“傳承賡續”的文化之河、“和諧共生”的生態之河、“互通往來”的開放之河、“惠澤一方”的發展之河。他多次強調“攜手同行”與“共享共贏”,表示茅臺愿始終與全球酒業同仁一道,堅守品質初心,傳承文化根脈,呵護產區生態,深化交流合作,共同構建一個百花齊放、共享共贏的全球酒業新生態。他指出,“堅守傳承”是酒企薪火傳承的永恒使命,“綠色發展”是酒企永續向前的必由之路,“開放共享”是酒企順應時代的必然趨勢,“感恩反哺”是酒企責任擔當的價值體現。
卡爾瓦多斯品牌——流金傲威Orvie創始人蘇菲·瑪索分享了她的觀察,她認為中國和法國文化在珍視傳統手工藝的同時,都樂于擁抱更多可能性,中國悠久的烈酒文化與國際市場有著廣闊的對話空間。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駐華大使西尼沙·貝爾揚則強調了開放性、包容性與多樣性對于行業發展的重要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安德烈·切韋廖夫更是指出,東方和西方文化并非對立,而是“同一個偉大故事中的偉大合作伙伴”,無論是茅臺酒還是葡萄酒,都承載著關于風土、人與自然、傳統與進步的共通信息。
這些聲音匯聚成一個清晰的信號,在當下時代,合作共贏才是通向未來的鑰匙。為此,論壇上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舉措,“世界酒業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正式啟動。同時,包括茅臺、五糧液及多家國際名酒企業在內的20余家酒企共同發布了《國際名酒赤水河宣言》,從生態、品質、消費、社會責任、科技創新、文化互鑒等多個維度,勾勒出全球酒業協同發展的行動框架。
![]()
此外,為了將理念轉化為行動,為協同發展提供理論支撐與實踐指南,本次分別聚焦年輕化、國際化、數字化的三場專題論壇發布了多份重要報告。
其中,《以酒為媒襄盛舉 文化交融塑未來——攜手共筑全球酒業文化生態》智庫報告,“報告”指出,美酒作為文明共通語言,正通過多元交流、需求適配與數智革新,構建開放包容的全球酒業文化生態。
![]()
![]()
![]()
《中外名酒發展指數報告(2025)》以數據量化發展態勢,明晰行業坐標;《世界醬香白酒核心產區(貴州·仁懷)可持續發展ESG報告》,則展示了核心產區在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實踐與承諾,為全球產區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赤水河樣本”。
1
3
“酒+”賦能,
解鎖全球酒業跨界融合新想象
在赤水河論壇的核心議程中,“酒+”概念的深度探討成為一大亮點。這一概念是以酒為核心紐帶,打破行業邊界、連接文化與生活的創新發展路徑。論壇主論壇特別設置“名酒+文化”“名酒+時尚”“名酒+美食”三場跨界對話,邀請中外嘉賓從產業實踐、文化傳播、消費場景等維度展開交流,為“酒+”生態的構建提供了多元視角與實踐思路。
![]()
![]()
![]()
“酒文化的內核足夠博大”,茅臺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莉將酒文化拆解為“本質堅守”“感知傳遞”“生活融入”三個關鍵維度,為“酒+文化”的落地提供了清晰框架。
![]()
從本質來看,無論是中國白酒還是國際名酒,對“產區、原料、功法”的極致追求是共通語言。王莉以茅臺工藝內核“時空法”為例,提出“順天應時,因地制宜,循法而成”的12字準則。
在消費者感知層面,細節與體驗是文化傳遞的關鍵載體。王莉分享了茅臺“紅絲帶”的故事,讓消費者從視覺符號中讀懂背后的工藝態度。同時,茅臺布局的文化體驗館,以及“請進來”活動等,讓消費者跳出單純的飲用場景,通過沉浸式體驗感受酒文化的深度與溫度。
酒文化的價值還在于融入現代生活。王莉提出,“酒+文化”需要加強與餐飲業態、生活場景的融合,更需要通過ESG理念的踐行、品質表達的國際化、文化敘事的創新,讓傳統酒文化找到與當代人生活的連接點。
這與觀復博物館創辦人、著名文化學者馬未都的觀點不謀而合。馬未都從消費場景演變的角度展望,認為中國酒的社交屬性將日益多元化,未來飲酒場景會突破宴會、聚餐的傳統邊界,延伸到更多日常場景中,而這一切的核心,是讓人們在飲酒過程中“感受酒所帶來的文化享受”,而非單純追求飲用本身。
![]()
首屆赤水河論壇雖已落幕,但其擘畫的“天地位育”行業圖景剛剛展開。它不僅是全球酒業一次高端對話,更是一次面向未來的思想啟航。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和諧氛圍中,以茅臺為代表的中國酒企正攜手全球同仁,以文化互鑒為紐帶,以協同合作為路徑,推動酒業蓬勃生長。當赤水河的清澈與奔流融入世界酒業的浩蕩江河,一個更加開放、包容、協作、共榮的全球酒業命運共同體,正從愿景照進現實。
監制:武學峰 美編:吳寧
聲明:
①酒說始終踐行客觀呈現、真實表達的新聞立場;
②酒說原創文章歡迎個人及公眾平臺轉載、分享,但務必在顯著位置標明文章來源酒說!否則,酒說有權追究法律責任。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