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沉默的受害者
內蒙古額爾古納市,15歲的小郝蜷縮在病床上,突然瞪大眼睛嘶喊:“別打我!我害怕!”母親王女士沖過去抱住女兒,眼淚止不住地流。兩個月前,這個成績中等的乖巧女孩還期待著中考,如今卻被診斷為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癥,治病花光了家中積蓄。
![]()
一切要從2025年6月說起。王女士發現女兒頻繁要錢,最多一次要600元,理由牽強。小姨到學校打聽,一個同學偷偷說:“高某經常打她,她不敢反抗。”
02 監控里的13次暴行
6月22日,在民警協調下,王女士第一次看到監控畫面——高某因為考試失利,抬手就扇了小郝兩耳光,而小郝低著頭一動不動。更讓人心寒的是,5月21日的監控顯示,副校長林某從正在施暴的高某身旁走過,卻未制止。
警方最終查實:5月7日至6月20日,小郝被毆打13次——薅頭發撞墻、拳打腳踢、掐脖子……每一次,小郝都沒有還手。
03 “好朋友”的謊言?
面對指控,校方負責人語出驚人:“她們關系很好,一起吃飯上下學,不構成校園欺凌。”班主任聲稱從未收到欺凌舉報,卻在高某威脅“不和我玩就打你”的恐懼氛圍下,其他同學根本不敢發聲。
打人者高某年僅15歲,被處行政拘留15日卻不予執行,僅罰款1000元。校方對領導層作出警告、調崗等處分,但堅持“責任大小無法劃定”。
04 破碎的青春
小郝的病歷記錄著病情的急轉直下:6月確診情緒障礙,8月惡化成精神分裂。醫生分析病因指向“過度驚嚇”。王女士哽咽道:“2022年她抑郁過,但早已治愈。現在整天胡言亂語,會突然打人……”
教科局建議申請殘疾認定獲取救助,但談及醫療費時表示:“最終責任要由法院判定。”
05 被掩蓋的真相
心理咨詢師楊向陽一針見血:“若索要錢財屬實,所謂‘友好’可能是受害者在暴力威脅下的被迫服從。”他強調,校方認定欺凌時未通知家長參與,程序涉嫌違法。
更諷刺的是,挨打學生曾向校領導反映情況,卻石沉大海。如今校方建立的“防欺凌舉報郵箱”,在小郝身上形同虛設。
當13次毆打被輕描淡寫寫成“朋友沖突”,當副校長目睹暴力卻視而不見,我們不得不問:究竟要付出多少代價,才能撕開校園欺凌的遮羞布?精神診斷書背后,是一個女孩被摧毀的人生,更折射出防治機制的執行乏力。霸凌從來不只是拳腳相向,更是整個環境對弱勢者的系統性失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