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智元報道
編輯:好困 桃子
【新智元導讀】今天,馬斯克親手放出「開源版」維基百科——Grokipedia V0.1,收錄超88萬篇文章,每次查詢Grok都會核驗事實。然而,也有人吐槽內容抄襲Wiki。
維基百科,終于開源了!
今天,馬斯克正式發布Grokipedia V0.1版本,并預告1.0版本要比現在強十倍。
他自信滿滿地表示,就現在這個版本,就足以秒殺維基百科了!
![]()
進入Grokipedia主頁,設計非常簡潔,核心就是一個輸入框。
背景是那種深邃的黑,上面閃爍著星辰點點,將知識的星辰大海的感覺瞬間拉滿。
它目前收錄了超88萬篇文章,主要通過Grok去核查事實。而且,還支持在線交互、申報錯誤。
傳送門:https://grokipedia.com/
上線不過幾小時,這項揚言要取代維基百科的項目,就引爆了爭議。
有網友辣評,Grokipedia就是對著維基百科玩了一把「復制粘貼」,從內容到排版,全都照搬過來了。
![]()
如下,在解釋半導體中的「米勒效應」(Miller Effect),前者直接一字不差地「抄襲」。
![]()
馬斯克立即打臉,「我們永遠無法做到完美,但將依然為之努力」。
Grok和Grokipedia的終極目標是真理,全部的真理,別無其他。
![]()
維基百科的時代,真的成為過去了嗎?

開源版「維基百科」
十月初,xAI團隊在內部秘密打造Grokipedia消息,才被正式爆出。
當時,馬斯克稱,這是一款由AI驅動、開源的百科全書,這是朝著xAI理解宇宙的目標邁出的必要一步。
![]()
早在2019年,馬斯克偶然看到維基百科中的個人介紹,直接破防了——
他吐槽道,頁面像是有幾十億次編輯的battle現場,還要打假人們給自己扣的「投資者」的帽子。
![]()
后來,馬斯克因為維基百科一些政治不正確等問題,與其創始人Jimmy Wales在全網互噴。
這一次,Grokipedia正式開源,追尋到馬斯克口中所謂的真理了嗎?
![]()
小試一下,搜索「Elon Musk」,可以看到幾秒內,Grokipedia迅速給出一個完整的介紹,堪比個人傳記。
除了開頭的綜述,下面分別詳細介紹了馬斯克童年經歷、早期創業經歷、企業版圖、個人生活、在政治、商業等領域的大事紀。
最后,Grokipedia還附上了超300多個參考鏈接。
相較于維基百科,Grokipedia的介紹有所區別,但基本信息差異很小。
![]()
![]()
最大不同在于,其上方有一個Grok核查事實的標注,會顯示每篇文章,最后一次事實核查的時間,確保內容準確可信。
而且,用戶可以在內容下方劃線,與Grok交互;若是遇到了事實錯誤,任何人還可以提出改進建議。
![]()
![]()
如前所述,目前Grokipedia已收錄了885,279篇文章。
作為對比,維基百科在其網站上表示,截至目前,英文維基百科共有7,081,800篇文章。數量是Grokipedia的近8倍。
![]()
好評如潮,但抄來的?
Grokipedia上線之后,因各種不穩定,時而可以進入,時而宕機,引來不少人吐槽。
不過,就知識查找的結果,業界對此評價也是褒貶不一。
「暗黑」幕后操盤手Mark Kern認為,Grokipedia對GamerGate的定性夠公道,終于講出了大實話。
這是史上最公正的定論,而不是維基百科那些,年復一年照搬游戲媒體編造的謊言。
![]()
![]()
![]()
左右滑動查看
另一位網友稱,George Floyd詞條的處理,兩者差距立判。
Grokipedia在細節把握和敘事深度上,完全碾壓維基百科,不像至于像后者輸出意識形態。
![]()
![]()
還有更多的好評,蜂擁而出。
![]()
問題就在于,細心的網友們發現,很多內容Grokipedia直接從維基百科照搬而來。
![]()
![]()
不過,正如現在幾乎所有AI搜索都會把Wiki當做信源之一,隨著內容不斷完善,Grokipedia或許很快也會成為其他AI的引用來源之一。
xAI
接下來我們簡單體驗一下。
首先,試一試xAI。
Grokipedia直接給出了一份差不多4200字的材料,而Wiki只有1000個字。
除了引入的介紹更加詳細之外,從Grokipedia左側的目錄中也能看到,不僅有歷史發展、產品技術、基礎設置、財務表現,甚至連爭議都寫了進去(比如對Grok極端言論的批評)。
![]()
在參考資料上,Grokipedia也是以98比65碾壓Wiki。
![]()
![]()
上下滾動查看
OpenAI
如果覺得xAI能有這么多信息是因為偏袒自家產品的話,我們再來搜一下老對手OpenAI的信息。
這次,Grokipedia洋洋灑灑寫了約8750字,而Wiki只有6200字左右。
在Grokipedia里,OpenAI從2015年的創立,到2025年的最新產品;從商業合作、人員變動,到開源對齊、社會影響,再到奧特曼的解雇與復職、近期少年自殺的訴訟等等,非常全面。
![]()
AI搜索截流8%,馬斯克橫插一腳
2000年,Jimmy Wales和Larry Sanger兩人,上線了一個專家審稿的網站——Nupedia。
當時,它主要由專家撰寫、多輪評審,流程嚴謹但極慢。一年后,正式通過的條目還不到兩打。
為了提速,2001年初,他們決定正式上線「開放協作」的維基百科,任何人皆可編輯,很快就自成體系。
![]()
2006年時,英文維基條目已破百萬。如今,已經收錄數千萬篇文章。
過去24年里,維基百科成為了互聯網上最優質的網站,堪稱全世界的「百科全書」。
![]()
然而,AI搜索時代的來臨,讓維基百科逐漸走向低谷時期。
維基媒體基金會最新數據,維基百科頁面瀏覽量同比減少了8%。
主管Marshall Miller指出,GenAI和社交媒體對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產生了巨大影響。尤其是,搜索引擎直接使用AI總結答案,而不是鏈接到我們這樣的網站。
![]()
谷歌Overviews、OpenAI的Atlas、Perplexity的Comet等瀏覽器,都成為了維基百科最大的威脅。
如今,馬斯克直接要「掀桌」——打造一個開源版Grokipedia。
![]()
創始人Jimmy Wales在一次采訪中表示,AI是無法取代維基百科的準確性。
為了挽回優勢,Wales帶頭成立了一個內部工作組,專攻兩件事——
一是確保內容中立客觀,二是指定條條框框,鼓勵學術界研究其中的偏見。
![]()
在AI搜索時代,維基百科需要打一場翻身仗。
參考資料:
https://x.com/MarioNawfal/status/1982989203169243387
https://www.nytimes.com/2025/10/27/technology/grokipedia-launch-elon-musk.htm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