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由元寶生成
智東西
作者 李水青
編輯 漠影
想象一下這樣的場景:企業滿懷期待地引入數字員工,希望它們能自動完成數據整理、客戶服務等重復性工作,卻發現這些AI助手在實際工作中頻頻“卡殼”:
任務執行到一半突然中斷,面對突發流量時響應緩慢,算力成本居高不下,甚至因為安全漏洞讓企業數據面臨風險……這正是當下許多企業在部署AI Agent(智能體)時遇到的真實困境。
當下,AI正從“會說話”邁向“能辦事”的Agent協同階段,但落地企業生產環境卻遇到了新的痛點:傳統云計算環境難以適配智能體高自主、長會話、突發負載等原生特征。
由此,一種全新的云計算服務思路悄然興起——為Agent打造專屬“數字辦公環境”,打通Agent落地“最后一公里”。
騰訊云是這一思路的踐行者,其在9月全球數字生態大會發布Agent Infra解決方案——Agent Runtime。今日,騰訊云進一步開啟Agent Runtime的核心組件“云沙箱”與“執行引擎”的內測,以此為企業智能體提供一個安全、穩定、可彈性伸縮的運行空間。
![]()
▲騰訊在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發布Agent Runtime
這是騰訊首次將其內部AI業務實踐錘煉出的安全協作、極速啟動的“數字總部”對外公開。這些能力源自騰訊內部智能體業務的持續打磨,目前已成為騰訊AI生態的重要技術支撐。
那么,這個騰訊自用開放的“數字總部”的真面目是什么樣的?它能為企業Agent部署帶來什么樣的真實價值?企業又該如何上手使用?通過今日騰訊云團隊在其Agent Infra內測體驗會上的解讀,我們能對此有深入的了解。
一、把Agent門檻打下來,騰訊發了一個 “數字員工”專屬辦公室
自主性帶來的安全隱憂、長會話導致的狀態“失憶”、突發流量對算力彈性的極致要求……這些痛點已成為企業落地Agent的核心瓶頸,傳統云計算運行環境變得捉襟見肘。
為此,騰訊云推出的Agent Runtime解決方案,通過集成執行引擎、云沙箱和安全可觀測等五大能力。其中,云沙箱如同為Agent提供的“安全辦公間”,負責提供隔離的執行環境;執行引擎作為Agent的“智能調度中心”,負責統籌管理與資源分配——這兩大核心組件,目前已開啟內測體驗。
1、云沙箱:Agent的“安全辦公間”
為何Agent必須擁有沙箱?當Agent獲得代碼執行、瀏覽器操控等強大能力后,其自主性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風險。一個惡意指令可能導致數據被刪、系統被入侵。
騰訊云 Agent 沙箱服務的價值,正是為Agent提供一個安全隔離、極速啟動的云端執行環境,讓其在沙箱這個受控的“辦公間”內大膽操作,而不會危及企業核心系統。
據騰訊云原生Serverless產品負責人何世友解讀,騰訊云Agent沙箱服務的核心優勢在于四大關鍵能力:
安全隔離:基于自研的Cube安全沙箱技術,提供內核級強隔離,從根本上防止Agent執行任意代碼導致的數據泄露與越權操作。
Serverless彈性:采用“即開即用、用完即銷毀”的架構,資源按需動態調度,無需預留算力,在大幅降低成本的同時,滿足大規模并發需求。
極致性能:依托騰訊云百萬核資源池,通過資源池化、鏡像預熱及快照等技術,Agent 沙箱服務實現100毫秒級啟動速度,支持數萬實例并發,確保毫秒級交付可用實例,輕松應對突發任務。
豐富的接入與生態兼容:支持SDK、MCP、RESTful API等多種接入方式,并兼容社區開源沙箱協議,方便開發者靈活集成與低成本遷移。
在功能上,騰訊云沙箱支持多種類型,以覆蓋不同業務場景:
代碼沙箱:支持Python、JavaScript等多語言的安全運行,適用于數據處理、科學計算、圖表生成、Vibe Coding 等多種場景。
瀏覽器沙箱:提供安全隔離的瀏覽器環境,適用于深度研究(Deep Research)、通用 Agent 等瀏覽器操作場景。
在直播演示中,騰訊云產品經理展示了如何快速創建沙箱實例,并集成到開源Agent框架中。
一個簡單的指令——“打開騰訊招聘官網,檢索AI產品經理相關的崗位,過濾崗位的工作地點為深圳”——Agent便能自動在瀏覽器沙箱中執行搜索、過濾等一系列操作,整個過程安全、流暢,充分展現了沙箱作為Agent“手和腳”的執行能力。
2、執行引擎:Agent的“智能調度中心”
如果說云沙箱解決了單兵作戰的安全與環境問題,那么執行引擎解決的則是多兵種協同的調度與指揮難題。
騰訊云Agent Runtime的執行引擎由Serverless AI運行時提供支持,具備Agent Server、MCP Server、沙箱應用三大原子能力,可像“樂高積木”一樣靈活拼裝不同模塊,快速構建生產級Agent:
Agent Server應用:負責維護會話狀態與對話記憶,確保多輪交互不中斷。支持多種會話親和調度機制(如HTTP Header、Cookie、QueryString),實現上下文連續性。
MCP Server應用:作為Agent的“工具箱”,以標準協議(MCP SSE、MCP Streamable HTTP等)連接模型與外部工具,實現安全、高效的插件調用,增強Agent的能力擴展性。
沙箱應用:作為即取即用的“安全堡壘”,預置瀏覽器、代碼等安全沙箱,為高風險操作提供一鍵隔離的執行環境。
執行引擎通過請求感知的會話親和調度、實例級安全隔離與Serverless彈性伸縮三大核心能力,確保AI Agent復雜任務的穩定與流暢運行。面對突發流量,系統可每分鐘擴容超十萬實例,從容應對高并發挑戰。同時,引擎提供高效的會話生命周期管理,支持會話持續運行7天,并能暫停保留30天,完美支持需要斷點續辦的復雜長任務。
在實戰演示中,騰訊云產品經理僅用短短幾分鐘,就成功部署了一個瀏覽器Agent和一個天氣查詢MCP工具。用戶輸入需求,Agent便能調用模型思考、自主拆解任務、調用工具搜索并返回結果。
整個過程結合白盒化運維,展現了執行引擎在調度、隔離與彈性方面的強大實力,不僅將Agent的部署門檻從“數天”降至“分鐘級”,更讓開發者從底層設施、資源調度與運維監控中徹底解放,從而能完全專注于業務邏輯創新。
可以看到,騰訊云將執行引擎和云沙箱服務深度融合,共同構成了智能體快速落地的安全基座,直擊了企業在安全、性能和成本上的三重矛盾點。
正如何世友在直播中所總結的那樣:“Agent Runtime是讓AI從‘會想’走向‘能做’的關鍵一步。它讓每一個智能體都擁有一個安全、可控、可持續運行的云端家園。”
二、加碼2000億智能體市場,騰訊“淬煉”內部業務實戰經驗
Agent Infra的興起,并非空穴來風。
知名行研機構IDC預測,中國企業級Agent應用市場規模在2028年保守估計將達超270億美元(約合1923億元人民幣),金融、制造、零售等領域已率先規模化落地。其指出,中國企業AI Agent應用雖仍處于追趕全球的階段,34%受訪企業開展測試驗證,30%進入“較大投入+采購培訓”階段。
![]()
▲IDC報告截圖
在這種背景下,海外云廠商AWS、谷歌云、微軟Azure均已推出各自的Agent Infra服務,競相押注這一片新藍海。國內云計算服務巨頭也紛紛競逐這一被視為云計算下一戰略高地的賽道,有的拆分模塊并強化行業屬性,有的主打算力與行業場景結合,騰訊云的差異化則源自于騰訊內部龐大且復雜的業務生態的“淬煉”。
首先,是“內部先行”的實踐路徑。與直接推出產品不同,騰訊云傾向于讓自身業務成為新技術的“試驗田”。目前,Agent Runtime不僅服務外部客戶,更承載著包括騰訊內部智能體在內的核心業務。
這些業務對復雜的任務處理和對穩定性、安全性的高要求,為Agent Runtime的產品打磨提供了最真實的場景。這種“自研上云”和“同源同構”的模式,確保了產品在對外發布前已歷經千錘百煉,在可靠性和性能上具備更高起點。
其次,是“安全與彈性兼得”的技術突破。行業長期面臨“安全與彈性不可兼得”的困局。騰訊云通過自研的Cube輕量虛擬化技術,在同一架構下既實現了虛擬機級的強隔離安全,又提供了Serverless級的極致彈性,實現毫秒級冷啟動、十萬級并發擴容,打破了這一行業僵局,讓企業無需在業務安全與成本效率間做艱難取舍。
再者,是“生態兼容”的開放策略。在Agent開發框架高度分裂的當下,騰訊云Agent Runtime堅持開放兼容,不綁定特定模型或框架,支持容器鏡像自由部署,并兼容社區協議。這為開發者提供了極大的靈活性和技術自主權,降低了遷移和集成成本。
結語:智能體時代,云廠商競逐下一戰略高地
AI Agent的出現,是一場深刻的軟件范式革命,其不確定性、復雜性和自主性,對傳統云計算基礎設施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也為云廠商開辟了新的賽場——誰能率先構建起原生支持Agent的新型基礎設施,誰就更有希望在未來的競爭中贏得先機。
隨著企業端需求的日益清晰和迫切,云廠商在Agent Infra領域的競賽已從概念走向落地。騰訊云此次將經過內部業務驗證的Agent Runtime“數字總部”對外開放內測,不僅是技術的輸出,更是其對于智能體時代基礎設施形態的一次重要詮釋。云廠商競逐下一戰略高地的競賽,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