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相比兄弟品牌MG僅依靠MG4一款車爆發,即在新能源領域初顯破局姿態,榮威雖然布局更早、當前新能源產品矩陣也更加豐富,但始終未能誕生爆款車型,打響自身在新能源領域的招牌。
新能源矩陣 “大而不強”
相對于兄弟品牌MG及其旗下產品MG4過去一段時間在新能源領域的高光,作為布局更早、產品矩陣更全面的榮威,在新能源領域表現則顯得有些“乏善可陳”。
從2023年底,榮威宣布以新的D序列,沖擊國內新能源市場開始,至今的兩年時間,榮威已先后推出榮威D7、榮威D5X、榮威iMAX8(參數丨圖片) DMH、榮威D6、榮威M7等多款新能源產品。然而,從銷量上來看,在豐富的新能源車矩陣下,榮威卻尚未誕生出任何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爆款,呈現“大而不強”的局面。
數據顯示,9月,榮威新能源產品的銷量由高到低前五名,分別為榮威D6銷量3338輛,榮威D7銷量1232輛,榮威M7銷量1091輛、榮威i6MAX EV銷量994輛,榮威D5X銷量260輛。加上其余可以忽略不計的新能源產品銷量,其9月份,新能源車矩陣的累計銷量約7342輛。
![]()
這樣的表現顯然與過去一段時間,榮威品牌一直強調“重回主流賽道”的目標存在差距。無論是被寄予厚望的榮威D6、還是此前的核心之一榮威D7、亦或者是剛剛上市不久的榮威M7,在所屬的細分市場中均未能達到行業主流水平。以單一品牌新能源銷量表現論,榮威排在行業30名開外。
尤其是榮威D6,在今年上海車展期間,上汽乘用車常務副總經理俞經民曾為該車定下基調:“國民電動家轎——榮威純電D6,除了大賣,就是更大賣。”此前,榮威品牌事業部總經理錢漾也曾強調,“榮威D6是打造爆款的第一步。”而從數據上來看,該車其離行業爆款還存在明顯差距。
榮威D6定位A級純電車,在今年上海車展期間上市,限時一口價7.98萬元起。從銷量數據上來看,榮威D6上市以來的銷量分別為188輛、2001輛、2537輛、3002輛、3124輛、3338輛。不難看出,其雖然銷量在增長,但增速并不突出,市場表現還未能進入A級純電車銷量前5。
以“月銷過萬”作為行業中衡量一款車是否為爆款的標準,9月份,A級純電轎車市場中有三款月銷過萬的產品,分別為小鵬的MONA M03、以及零跑B01、還有剛剛上市不久的MG4。除了小車MG4,零跑B01作為榮威D6直接的競爭對手之一,上市第二個月,銷量即成功過萬。
起大早、趕晚集、仍落后
同時,更加需要注意的是,其新能源板塊的表現,已經不如兄弟品牌MG,剛剛推出的新車MG4、這一款車型的表現。8月29日,MG的純電小車MG4正式上市,9月份,作為該車上市首月,其銷量即達到11790輛。這意味著僅這一款產品,即超過了當下榮威全系新能源車型的單月銷量。
在上汽乘用車的新能源布局中,榮威、MG正呈現出兩種不同的發展局面。MG作為后來者,實現了單車破局,而榮威品牌,則呈現新能源產品攻勢不斷,卻始終難出爆款的局面。作為體系內更早發力國內新能源賽道的品牌,榮威新能源當前的表現顯然是已經“落后”MG一步。
在國內新能源市場的發展過程中,榮威對新能源車的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但受制于集團戰略規劃、轉型期品牌定位更迭、高管調動頻繁等因素影響,在2021年前后新能源車開始爆發式增長的階段,榮威并未吃到新能源發展的紅利,此前長期僅靠微型電車科萊威充場面。
在新能源領域,榮威是“起大早、趕晚集”的典型代表。然而,在當前新能源行業新能源滲透率節節攀升的當下,來自集團發展自主品牌以及新能源業務的需要,已讓榮威不能繼續沉淪。這也是過去兩年中,榮威在新能源領域投下重兵的根源。然而,當前在新能源領域“大而不強”的表現,并沒有給到行業驚喜。
從上險量數據來看,榮威的新能源矩陣,前三季度累計銷量還只約4.88萬輛,僅同比增長8.31%,銷量規模偏低,增速也暫還落后行業。
事實上,2025年以來,上汽乘用車體系,包括榮威品牌也做出了諸多調整,包括3月份由錢漾出任榮威品牌事業部總經理。且在其主導下,進行了品牌煥新,提出以“體面、超值、信賴”為核心的品牌煥新戰略。但當前新能源市場的表現,依然顯現出榮威品牌長期低迷的環境下,存在諸多短板。
而這一點俞經民也直言不諱,包括在營銷方面,其稱,“榮威的營銷需要向華為、小米等學習,包括發布會、網絡、服務承諾以及用戶響應,以及了解用戶需求等方面。”
![]()
銷量同增,目標尚有差距
從整體上來看,今年以來,榮威在國內市場還較去年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增長。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榮威國內累計銷量達到12.7萬輛,較去年同期的9.98萬輛,同比增長27%。不過,在品牌內部的銷量結構上,新能源車的“大而不強”,使得榮威當前的銷量核心甚至仍是燃油車。
面向入門級燃油車市場的榮威i5,還是榮威品牌的銷量支柱,9月,該車銷量8686輛,占到1.78萬輛的總銷量近半,單車銷量也是超過了旗下所有新能源車的銷量總和。整個前三季度,榮威i5的銷量為6.2萬輛,還較去年同期接近翻倍,也是拉動榮威增長更直接的因素。
但集結了重兵的新能源板塊未能誕生爆款,且增速不顯。這也令榮威離其今年制定的目標還存在一定差距。俞經民在2025年,給榮威品牌的制定銷量目標為20萬輛,盡管這一目標并不夸張。但這也意味著,在四季度,榮威要實現月均2.4萬輛才能實現目標。新的增長引擎,被托付給了剛剛上市不及的榮威M7。
對于這款新車,俞經民、錢漾同樣寄予厚望。俞經民說,“就像當年的RX5一樣,我們希望M7能重新引領市場。”其還稱,“車子夠大,空間夠大、夠舒適豪華,DMH技術格局也大,這樣的‘大美好’,銷量不可能小。”并且強調,“汽車工業你不能量小,量小活不下去。”
然而,引領市場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目標,在榮威M7的競爭對手中,包括了比亞迪秦L、吉利銀河A7等新老強敵。銀河A7早于榮威M7一個月上市,而其上市以后,已經連續兩個月銷量過萬。秦L也是該車不容忽視的勁敵,就在前不久、比亞迪推出了26款秦L DM-i以應對市場激化的競爭。
榮威M7能否完成引領市場的目標還難下定論,但榮威的煥新顯然是一個長期的任務,還需進一步完成競爭力重構。
根據規劃,榮威會對于燃油車、混動車、純電車、增程車進行不斷投放,接下來每個季度都會有新品投放。而在體系上,俞經民則說,“馬上我們有實體的營銷公司誕生,成為我們國內的CBG。”其直言實體營銷公司的三個使命為:一是打通產品端到端,二是徹底的toC轉型,三即是提升產品銷量、利潤、均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