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出生于邵武市水北鎮的侯某換,初中畢業后就業于邵武第一運輸公司。青年時期工作穩定,但卻因與妻子的感情不和而結束婚姻,離婚后他長期情緒低落;父母去世后,他的內心更加敏感脆弱,與家人關系愈發緊張。在世紀之交的企業改制浪潮中,運輸公司倒閉使他失去生計。2001年,侯某換經朋友介紹,前往江蘇無錫務工,二十余年間,他在無錫從事過保安、油漆工、電焊工等多個崗位,但因沒有固定收入,過著漂浮不定、餓一頓飽一頓的日子,讓他的身體素質逐漸下降,糖尿病悄然纏身。
2024年3月,侯某換老人在無錫的出租屋里,糖尿病并發癥突然發作,危及生命,他的鄰居迅速撥打了120急救電話。
經醫院搶救、救助站中轉,3月28日,漂泊二十三年的游子終于回到邵武。
由于侯某換老人的身體狀況需要護理,救助站與福利院商議,為了給他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將他安置在福利院。福利院院長親自接站,當晚為老人安排好整潔的房間、嶄新的衣物和熱乎的飯菜。這時,高昂的醫療費讓老人發愁。邵武市民政局及時為老人辦理家庭經濟狀況核查等特困申請手續,最終認定了老人的特困人員身份,為其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生活照料、醫療保障等多方面的服務,讓老人吃下了“定心丸”。
侯某換老人入院檢查顯示:下肢血液循環壞死和糖尿病足。這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殘的首要并發癥,最終只能選擇截肢保命。術后沒有自理能力的侯某換成了“特護對象”。福利院護理人員24小時輪班照料,每兩天帶老人到醫院進行清瘡換藥處理,按醫囑帶老人到市立醫院進行復查,以保障老人身體健康。院內食堂為其定制糖尿病營養餐,每日嚴格監測血糖;福利院購買拐杖,幫助他進行康復訓練。在護理人員的悉心照顧下,老人的身體狀況逐漸好轉。
剛截肢的日子,老人十分沮喪,躺在病床上常對著空蕩蕩的臥室發呆,沒有親人探望的孤獨、失去左肢的絕望,化作頻繁的情緒爆發,稍不如意,就會發脾氣。為了讓老人重拾對生活的信心,社工用“情感日記”捕捉他的每個心緒波動,了解老人的興趣愛好、生活習慣、飲食習慣,聽老人分享在無錫的經歷和童年趣事,也跟對方分享身邊發生的趣聞趣事,排解老人心中的苦悶。漸漸地老人變得開始會主動與人交談,老人跟社工吐露:“如果沒有福利院,我可能早就失去生命了。沒有兄弟姐妹的關心,但是擁有福利院這樣一個大家庭,我是幸運的!”
![]()
福利院工作人員幫換老人換鞋
如今的侯某換老人有了全新的生物鐘:晨間養生操,午后手工、繪畫、剪紙、音樂等興趣班更是從未缺席,在最近的一次趣味運動會上老人參加了輪椅比賽,并奪得第二名的好成績,獲得滿堂喝彩聲。現在每天都能看到他臉上洋溢的笑容,那句“生活很好,未來可期!”也成了他的口頭禪,詮釋著他對新生活的熱愛與期待。
來源:邵武市民政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