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木白
一是,經濟觀察報發表文章,標題就是立意,鄭智化無需道歉。
![]()
在這個撕裂的氛圍下,官媒能發出這種直接表明觀點的文章出來,已經很不容易。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份不容易,這篇文章引發了諸多理性人士的點贊。自然,也引發了那些眼里沒有具體之人,只有假大空群體的謾罵。其實我一直不理解,為何有些明明是人,自己也是弱者,為何偏偏不去看到具體的人,對假大空卻往往淚流滿面。
![]()
二是,我上一篇文章的立意很明確,但有很多人其實并沒有精力讀完,以至于造成下面這位好友所說的景象:
![]()
在友圈看到幾則帖子。
一則是下面這個博主發的,殘疾人的尊嚴和屈辱,其實也是我上篇文章的表達。
![]()
還有下面這位,帖子是私信里好友袁純發來的,
![]()
基本就是站在殘疾者的角度在思考問題:
![]()
讀完上面的兩則帖子,基本也就能理解了當下的一些現狀。要給殘疾者一個出行的機會,要讓他們有尊嚴的走出那個封閉的家。而這就是對人的包容和尊重。
三是,寫鄭智化的事情是有一點風險的,因為一個不注意就會被罵死:
![]()
在這之前他在評論區留言說:他道歉了,就是他錯了。
![]()
在截圖完這張之后,我善意的將他的評論給取消精選了,當然不是為了他,而是為了他頭像上的女兒。網絡社會很復雜,你將女兒的照片做頭像,微信名還帶著自己的手機號,為人處事又是四處攻擊辱罵他人,真要遇到較真的人,你分分鐘都不知道災禍來自于哪里。因為這一點,說實話我挺為他女兒感到悲哀的。
最后,好像沒有什么可以說的了,在路上,電腦都沒電了,用手機敲的上面這些字,然后電腦打開來編輯,等一會要找個地方給電腦充電。我這一趟出行除了邊緣群體那些家長的自私教育給我造成一些心理陰影之外,所眼看到的都是樸實,遇到的也都是善良的人。今兒上午,有一個老人家看我在車里編輯文章,看我的車牌是外地的過來與我寒暄,我說是采風寫作的。老人家豎了大拇指,然后問我要不要到他家里接一杯開水泡茶。然后我爽快的跟著進去裝了一大壺水,現在都又快喝完了。
![]()
作為感謝,我送給老人一大塊沒開封普洱,然后閑聊問到認識鄭智化嗎?老人說不認識。我說是個殘疾人,因為腿腳不便輪椅無法登飛機,現在網上都在議論。老人說,是啊,殘疾人,老人走到哪里都被嫌棄,我現在就在門口種地,人多的地方是不會去的。
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