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車圈里有件挺有意思的事兒,說的是美國一家叫Rivian的造車新勢力,把咱們國內正當紅的小米SU7給買回去拆了。
這本來是行業里的常規操作,同行之間互相學習嘛,不稀奇。
可稀奇的是他們拆完之后給出的評價,聽著特別擰巴,讓人一時間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生氣。
![]()
他們說,小米SU7這車,“做工精良,但是沒有新東西可學”。
這話就跟有人夸你飯做得色香味俱全,然后補一句“可惜用的都是別人家的菜譜”一樣,聽著總覺得哪里不對勁。
這到底是真心實意的夸獎,還是一種帶著優越感的貶低呢?
這事兒值得咱們好好聊聊。
首先,咱們得知道小米汽車在國內現在是個什么地位。
自從小米宣布造車,就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等到小米SU7正式上市,那場面可以說是相當火爆,訂單量大到工廠加班加點都忙不過來,現在下單還得排隊等好幾個月。
一輛新車上市都一年多了,還能有這么高的熱度,保值率都高得嚇人,這在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里,絕對算得上是現象級的成功。
![]()
小米的成功,讓很多人看到了,造車不一定非得是那些百年老廠的專利,后來者只要產品做得好,一樣能贏得消費者的心。
也正因為如此,小米在國內沒少被同行明里暗里地“關照”,畢竟市場就這么大,你多吃一口,別人就得少吃一口。
就在國內同行們心情復雜的時候,大洋彼岸的美國同行也坐不住了。
先是福特汽車的首席執行官,也就是一把手,弄了輛中國的電動車開,還在公開場合一個勁兒地夸,說開著這車感覺特別好,都不想開自己以前的車了。
這話一出,可把美國自家的消費者給氣壞了,覺得他這是“胳膊肘往外拐”。
這事兒還沒過去多久,另一家美國新勢力Rivian也加入了“研究”中國車的行列。
他們這次研究的對象,就是小米SU7。
Rivian得出的第一個結論:“做工精良”。
![]()
這話聽上去是句好話,但咱們得看看這話是誰說的,以及他們是跟誰比。
說到汽車的制造工藝,尤其是車身鈑金的接縫、內外飾的裝配水平,咱們國家的車企現在確實有底氣。
就拿大家最熟悉的特斯拉來舉例子吧。
好幾年前,很多人都對比過美國工廠生產的進口Model 3和咱們上海工廠生產的國產Model 3。
結果很明顯,國產的Model 3在各種細節處理上,比如車門縫隙的均勻度,要比美國原廠的精細得多,甚至比更貴的Model S做得還好。
這說明,在把一輛車精細、漂亮地組裝起來這件事上,我們已經走在了前面。
所以,當以“粗獷”聞名的美國汽車制造業里的一員,夸獎小米SU7“做工精良”時,這更像是在承認他們自己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好。
這句夸獎,咱們聽著心里有數就行,它在肯定小米的同時,也無意中暴露了他們自己的短板。
![]()
接下來就是那句讓人聽著不舒服的后半句了:“但是沒有新東西可學”。
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你們小米雖然是個好學生,把卷面弄得干干凈凈,但解題方法都是我們教過的,沒什么自己的獨創。
在他們看來,小米SU7在電池技術、電驅系統或者底盤結構這些“硬核”技術上,沒有拿出什么讓他們眼前一亮、覺得可以顛覆行業的東西。
他們認為小米只是一個優秀的資源整合者,把市面上成熟的技術很好地組合在了一起。
這種看法,其實暴露了他們對“創新”這個詞的理解還停留在比較傳統的層面。
在很多傳統工程師的眼里,只有物理層面、化學層面的重大突破才叫創新。
但他們似乎忽略了,在今天的智能電動車時代,另一種創新正變得越來越重要,那就是用戶體驗的創新和生態系統的創新。
這恰恰是小米最擅長的地方。
![]()
小米造車的最大優勢,不是它的電池能跑多遠,也不是它的自動駕駛有多厲害,而是它獨一無二的“人車家全生態”體驗。
咱們可以想象一個場景:你開著小米SU7快到家了,車上的中控屏輕輕一點,家里的空調就提前打開了,燈光也調整到你喜歡的模式,掃地機器人開始最后一遍清潔。
你在車上沒聽完的歌,一進家門,家里的智能音箱就自動接著播放。
你的手機、你的車、你家里的所有智能設備,都被無縫地連接在了一起。
這種把生活場景完全打通的流暢體驗,本身就是一種極具價值的創新。
它不是一個冷冰冰的技術參數,而是實實在在提升了人們的生活品質。
這種基于軟件和服務的創新,是很多傳統車企和美國新勢力想做但做不到的,這難道不算是值得學習的“新東西”嗎?
此外,小米SU7在很多細節設計上也體現了對用戶的深刻理解。
![]()
比如,車里預留了很多標準接口和拓展平臺,方便車主自己加裝各種各樣的小配件,想裝手機支架、運動相機、小桌板,都有現成的位置,不用自己到處找地方粘。
這種高度開放和自由的設計理念,極大地滿足了現在年輕人個性化的需求。
這種時時刻刻想著用戶怎么用著方便、怎么玩著開心的思路,難道不值得那些還沉浸在自己工程師思維里的美國同行學習嗎?
所以,Rivian說“沒有新東西可學”,只能說明他們的眼光還不夠開闊,他們的“學習雷達”沒有掃描到真正代表未來趨勢的信號。
他們看到的只是一堆零件,而沒看到小米是如何用一個強大的智能系統,把這些零件變成一個懂你的、貼心的生活伴侶。
說白了,他們只看到了“車”這個軀殼,沒看懂“智能生態”這個靈魂。
其實,對于Rivian這樣的公司來說,他們需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
先不說那些關乎用戶體驗的軟件和服務創新,單單是他們自己親口承認的“做工精良”這四個字,難道不就應該是他們最應該虛心學習的第一課嗎?
把車造得更精致、更可靠,讓消費者拿到手的時候感覺物有所值,這是一個制造業的本分,也是贏得市場尊重的基礎。
連基礎都沒完全打牢,就去評價別人沒有“新東西”,這種姿態未免顯得有些傲慢和短視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