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23日,貴州省考古標本庫房建設項目整體進度超80%,室內外裝飾裝修進入關鍵階段,正全力沖刺今年12月底竣工交付目標。
![]()
作為我國“十四五”規劃明確布局的“20個國家重點區域考古標本庫房”之一,貴州省考古標本庫房位于貴安新區馬場鎮大松山墓群旁,總用地面積近1.5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建筑主體為三層結構,含地下室一層、地上兩層。庫房將用于貴州考古發掘出土的石器、陶器、瓷器、青銅器、玉器等各類文物整理、修復、儲存及展示,促進文物研究、闡釋、展示和人才培養,為貴州考古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項目由貴安發展集團旗下貴安城投集團代建,于2025年1月進場施工。“主體結構于今年7月封頂,現在同步推進室外龍骨安裝、室內地磚鋪設及水電氣安裝,整體進度超80%。”貴安城投項目管理有限公司考古所負責人敖超介紹,為保障建設進度,項目日均投入施工人員100人以上,“結合當前施工節奏與進度管控,項目可確保在今年12月底如期竣工投用。”
記者在二樓看到,地磚鋪設已近尾聲,墻面抹灰平整細膩,水電氣管線正按規范有序接入,館內相關功能布局雛形已現。“我們始終把安全與質量放在首位,每一道工序都經過嚴格驗收,就是要讓這座庫房真正成為貴州考古文物的‘安全港灣’。”敖超說。
據了解,貴安新區是貴州省自舊石器時代至明清時期文化唯一連續的地區,大松山墓群是貴州已發掘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的一處墓群。庫房在外觀設計上深度融合“考古探方、地層學、貴州考古地圖、貴州出土代表性文物”等文化元素,既彰顯貴州考古特色,又具備鮮明辨識度。同時,預留了充足的文旅融合發展空間,將依托大松山墓群的文化價值,通過組織公眾考古研學、文物科普展覽等活動,打造集文物保管、知識傳播、文化展示、研學體驗于一體的文旅融合新地標,為貴安新區文化旅游業發展注入新動能,助力貴州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雙向賦能”。
“待項目正式投入使用后,我們將根據不同類型文物的保護需求,為各功能庫房配置專業恒溫恒濕、安防監控等設備,讓這里成為貴州出土文物‘安全、科技、專業’的家。”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張興龍在談及項目后續運營時表示,庫房周邊預留的空地還將規劃建設考古體驗區,“未來將成為群眾近距離體驗考古流程、了解貴州歷史文化的窗口與平臺,真正打破考古與大眾的‘距離感’,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來源/貴陽網
編輯/蒲愛佳 責編/謝茜 審核/曾昕 終審/謝濤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