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反內卷”重塑行業秩序際遇,外加光伏目前所處的多重“底部”境況,無疑是一個非常不錯的介入時機。
![]()
對于投資者而言,最好的機會往往是“跌”出來的。
在結束長達兩年多的趨勢性下跌后,光伏行業在今年夏天迎來了久違的投資機會。
進入6月后,光伏板塊在先是經歷企穩階段后便開啟快速爬升模式;10月9日節后首個交易日,光伏板塊強勢上漲,更是為最后一個季度收官之戰開了個好頭。
催化這一趨勢性反轉機遇的,正是國家層面劍指“內卷”的政策東風。
一系列“反內卷”政策組合拳精準發力,終結光伏行業內耗式的“價格戰”,行業秩序在重拳下得到重塑。
不僅如此,在最新的四中全會公報中更是提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美麗中國。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牽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增強綠色發展動能。要持續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和生態系統優化,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積極穩妥推進和實現碳達峰,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顯而易見,未來五年,政策將持續支持新能源發展。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光伏產業的潛在布局窗口期已正式打開。
一些基金公司順勢把握這一機遇,布局光伏板塊。比如,近日華夏基金發行的光伏ETF華夏(515370),便是瞄準了這一投資機會。
01 “多面”光伏
雖然“反內卷”指向的行業不少,但光伏成為政策首要關注目標不是沒有來由。
類比鋼鐵、煤炭、新能源等行業,光伏在盈利方面承壓最重。
2024年,光伏行業整體營收下滑至12473.23億元,同比下跌12.83%;歸母凈利潤由盈轉虧,當期虧損20.59億元,同比下滑高達101.69%。(來源:iFind、華夏基金,截至:2025年10月)
供需失衡下的低價競爭,是影響行業整體利潤的元兇。
而光伏的供需失衡,一方面是自身本就存在的產能過剩,這是特定的政策和技術雙重驅動背景下,產能無序擴張的結果。
2020年的雙碳目標下,政策給予了光伏不小的優惠條件,外加當時全球新能源轉型需求增加,國內光伏行業引來快速擴張時期。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國內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產能產量全球占比均達80%以上,其中以多晶硅、硅片為代表的上游環節,我國在全球的產業規模占比甚至達到90%以上。
![]()
注:我國光伏產業規模增速,資料來源:NCCC、CPIA、華夏基金,數據截至2025年10月
另一方面,光伏需求卻在各國的貿易保護下急劇下滑。
一邊供給過剩、一邊需求下滑,行業由此便陷入嚴重的價格戰,低價競爭嚴重壓縮著行業整體利潤。
參照近些年的產品價格走勢,比如電池組件的價格,距離高峰時跌幅有60%以上;硅料價格跌幅甚至超過了80%。
從產業規模來看,我國在光伏這一塊毫無疑問占據全球主導地位,但內卷嚴重影響了整個行業的生態,不利長期健康發展。
![]()
注:光伏板塊資產減值情況(百萬元),資料來源:Wind、國泰海通證券研究、InfoLinkConsulting公眾號,數
根據已披露的公開資料,受價格下跌影響,近幾年光伏板塊的資產減值明顯加劇。
此外,光伏投資回報率低的問題,也在加速擴張的過程中逐步顯現。這是因為它并非24小時運作,發電高峰和用電高峰是錯峰的。
一系列因素的疊加,令光伏板塊從“高速擴張”的紅利期快速轉入“深度調整”的陣痛期。
02 新周期
政策層面則在積極尋求解決方案,今年市場便感受到了“反內卷”強有力的政策信號。
從去年7月份的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及防止內卷式競爭,到同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再到今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寫入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以及6月出臺修訂《反不正當競爭法》,政策對于“反內卷”的態度愈發堅定。
結合光伏這段時間表現,市場對于“反內卷”信號強烈的反饋變得積極。
![]()
注:中證光伏產業指數走勢,資料來源:Wind、公開信息,數據截至2025年10月
中證光伏產業指數整體表現為低位企穩,并于今年6月走出觸底反轉向上行情。
另外光伏指數自今年6月以來上漲43.84%,跑贏同期上證指數27.65個百分點。
![]()
注:光伏指數與上證指數漲幅對比,資料來源:Wind、華夏基金、廣發期貨等,數據截至2025年10月
二級市場的走勢同樣也是對光伏行業基本面改善的反饋。
7月初以來,受“反內卷”政策預期、“不低于成本價銷售”自律公約等影響,產業鏈各環節企業已開始通過主動減產來應對困境。在硅片環節,根據Mysteel數據,中國主流硅片廠商7月硅片產量為51.7GW,環比6月下降7.18%。
除此之外,隨著市場信心回復,光伏產業鏈細分環節如硅料、硅片價格已大幅上漲,電池片、組件價格亦有所恢復。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數據顯示,隨著會議釋放的積極信號,多晶硅價格開始觸底反彈,7月底N型復投料成交均價為4.71萬元/噸,較6月底的3.44萬元/噸拉升近四成。
當下,“反內卷”的持續推進,正迫使光伏行業從無序的價格競爭步入規范化拐點階段。
而站在投資的角度,目前的光伏也處于“三低”區域,具備較大的向上空間。
首先是盈利低點,光伏行業營收增長自2024年步入平臺期,尤其利潤在2024年深度承壓,標志著行業正經歷周期性調整。盈利預測的下修與利潤收縮,直觀反映了“需求彈性失靈”下的供需失衡。行業正從“激烈出清”轉入“高速增長”的新階段。
預測數據表明,經歷2024-2025年的業績低谷后,行業利潤有望從2026年起顯著修復,預示著本輪調整后將迎來更加健康的發展格局。
![]()
注:光伏產業盈利預測,資料來源:iFind、華夏基金,數據截至2025年10月
其次機構持倉處于低位。通過申萬光伏設備指數進行統計,今年二季度光伏設備板塊的公募基金(剔除被動指數基金)持倉市值為239.4億元,占比流通盤的比例僅為2.1%,已回調至2018年的水平,整體上處于歷史低位。
![]()
注:光伏板塊機構持倉水平,資料來源:Wind、國泰海通證券研究、華夏基金,數據截至2025年8月
最后是估值低點。當前光伏的市盈率分別為25.85%,處于歷史較低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反內卷”政策催化,光伏產業PPI轉正預期提升。
這也就意味著,若符合預期,企業的盈利空間很快將會打開。
![]()
注:光伏行業PPI預測值,數據來源:Wind、華夏基金,截至2025年7月
03 正當時
參與成長性板塊投資,好的進場點也是擴大投資超額的有效途徑之一。
眼下,政策持續支持新能源發展,疊加“反內卷”重塑行業秩序際遇,以及光伏目前所處的多重“底部”境況,無疑是一個非常不錯的介入時機。
對于廣大投資者而言,受限于行業或公司研究的深度,精準踏準光伏板塊節奏或者從中挑選出能夠搶跑的企業,難度頗大。
通過指數投資的方式,參與光伏板塊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比如,近日華夏基金推出的光伏ETF華夏(515370),便是一只聚焦于光伏行業的ETF基金。
據了解,該基金跟蹤的指數為中證光伏產業指數。該指數匯聚行業優質龍頭企業,選取的公司業務涉及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逆變器、光伏設備及電站運營等光伏全產業鏈領域,從上至下覆蓋光伏制造、光伏系統、光伏應用等三大場景。
截至今年9月末,中證光伏產業指數前十大重倉股分別為陽光電源、隆基綠能、特變電工、TCL科技、通威股份、正泰電器、晶盛機電、德業股份、TCL中環、捷佳偉創,合計權重為58.04%,成份股集中度較高,可充分受益本輪光伏浪潮帶來的產業紅利。
對于希望分享新能源時代紅利的投資者而言,通過光伏ETF華夏(515370)布局全產業鏈龍頭,或許正是捕捉下一輪成長機遇的關鍵窗口。(阿爾法工場DeepFu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