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說生活中最糟心是啥,莫過于勞累一天回到家休息,卻被鄰居的噪音打擾!!
工作日早上被樓上洗衣服的聲音吵醒,只能硬著頭皮早起上班;樓上搬椅子的聲音,樓下響得像地震;鄰居晚上聊八卦日常,自己也能聽得清楚。
當你忍無可忍上前質問鄰居能不能安靜一點時,卻被告知:我沒刻意制造噪音,正常作息生活都被說?
但好在近期新規頒布,明年起,生活噪音問題也可以交給警察叔叔,來治理素質低下的鄰居!
![]()
不得不感慨,有時在家安靜睡一覺,真的成為了不少業主簡單、但又奢侈的愿望了。
而且說實在的,有時候噪音問題還真不能都賴全給鄰居,住宅自身的隔音問題,同樣讓居民積怨已久!
![]()
住宅隔音不好
廣大居民真積怨已久
其實被隔音差造成的噪音問題身受其害的朋友,真不在少數,在小紅書平臺一搜,討論熱度那叫一個高。
![]()
有人說報警都沒用的、也有說只是正常生活,卻也被投訴的。
![]()
![]()
如果你也有被噪音影響的情況,去看網友留言吐槽,總有一種情況和你對得上。
而大多數網友只能忍氣吞聲,或者嘗試過解決但失敗的無奈,真的想想都覺得生氣!
尤其是在廣州,也是被住房噪音干擾的重災區,不少樓齡偏高的小區由于設計歷史原因,或者有老化現象導致隔音差噪音多,居民深受困擾。
![]()
![]()
甚至就連豪宅匯悅臺的業主都無法幸免.....
![]()
更不用說廣州還有大量密度極其高的城中村區域,你想想那邊的隔音能好就怪了。
![]()
城中村樓間距普遍不足半米
![]()
而因鄰里噪音問題,導致糾紛鬧上法庭打官司的情況時有發生:
![]()
甚至發生惡性刑事案件的情況,近期也發生了一起。
![]()
看到這里,有時候也只能尷尬笑笑,自己的脾氣還是太好了,或者真要感謝鄰居的“不殺之恩”了。
玩笑歸玩笑,鄰里之間的噪音問題,似乎真有點成為無解的尷尬局面了,究竟是啥原因,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
為啥隔音
會那么差
其實歸根結底,我認為除鄰居自身素質之外,開發商當初在建樓時忽視樓板隔音,或是用低標準建造,也是其問題根源所在。
![]()
其實仔細想想,有時候樓上說話、拉凳子這些都不是鄰居的惡意行為,但卻因為隔音差的問題,“獲得”了鄰居同款分貝的體驗。
所以不少住宅樓當初設計之時,禍根就埋下了,而且這方面的監管也有所欠缺。
![]()
例如為了減輕建筑自重節約成本,現在普遍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輕質填充墻,樓板很薄,通常也只有10厘米,隔音效果也就好不到哪去了。
![]()
其次,有些開發商為了最大化利潤,會盡量控制樓板的厚度,更薄的樓板意味著隔絕能力天然不足,隔音差就是情理之中了。
而優質的隔音設計會在混凝土樓板上鋪設一層彈性隔音墊,以及采用密封性和隔音性更好的系統門窗。
![]()
例如保利天瑞在隔音上采用更好的玻璃設計
不過這會增加成本和層高,許多開發商往往都會省略這些“客人看不見的成本”。
還有一點就是,現在對住宅隔音的檢查跟監管很寬松。
雖然《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對住宅隔音有明確要求,但標準相對較低,且是強制性條文與推薦性條文并存,開發商本著節省成本的原則,自然就不會重視隔音問題。
而且噪音一般都是產生在入住以后,交付前的監管也難以顧及,這就導致噪音問題難以解決,一根筋變兩頭堵了。
![]()
改變刻不容緩
建筑規范要跟上
那么,對于想住上安靜房子朋友們來說,要如何選擇才能盡量避免隔音問題呢?
首先對還在觀望的購房者來說,選新房時盡量選擇層高在3米以上,這樣就可以在棚頂位置做隔音處理。
其次看房時,可以選擇帶有隔音材料交標的新房,房子能大幅阻隔噪音,避開臥室與鄰居臥室、客廳共墻,以及臥室緊鄰電梯井、水管井的戶型設計。
而且買房前是無法預知隔音問題的,所以要更注意物業、小區住戶的人群素質等。
當然話雖如此,我認為能住上隔音好舒適的房子,不應該把擔子完全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監管部門更要承擔好這份義務。
像開頭新規有法可依能報警制止鄰居,但對建造時樓房的隔音設計問題的監管,還是得要有更規范的措施,保障房子的隔音效果,保障居民居住的清靜。
就像這位網友發出的靈魂拷問:生活中嗓音有人管,但樓層隔音不夠的噪音誰管呢?
![]()
最后,你認為你居住的小區隔音怎么樣?歡迎評論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