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國顯著加大了對殲-35系列戰斗機的宣傳力度,官方也適時透露了一些關鍵細節。基于這些細節,有分析人士指出,殲-35的隱身能力已超越美國F-22戰斗機。
![]()
央視軍事頻道記者深入沈飛機庫,進行了實地采訪。在談到殲-35的低可探測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隱身能力時,央視報道稱,殲-35正面雷達反射截面積(RCS值)特別小,就跟一個手掌的面積差不多大。
低可探測性呢,說白了就是飛機的隱身本事,這是綜合好多方面處理出來的效果。主要從三個點來考量:反射面積的大小、射頻發射信號的情況,還有紅外特征被弱化的程度。其中,反射面積對隱身性能的影響最為顯著,RCS值便是衡量這一性能的重要指標。飛機的氣動外形、機身的簡潔平滑程度以及隱身材料的水平,是決定反射面積的三大關鍵因素。
從外觀上看,殲-35的造型極為簡潔,明顯優于殲-20、F-22以及F-35等戰斗機。它的機身表面特別光滑,基本看不到有凸出來的鉚釘和口蓋。在液壓作動筒周圍的地方,殲-35用了柔性材料,還仔細地涂上了雷達吸波材料(RAM)來密封。另外,機身表面所有的口蓋、接縫還有轉軸這些地方,都做了平滑處理,這樣就把反射面積又減小了一些。
![]()
在射頻隱身性能方面,殲-35同樣表現出色。肉眼可見的是,各種天線進行了整合,物理尺寸和暴露程度均有所減少。有分析認為,殲-35可能安裝了相控陣體制的類似多功能先進數據鏈(MADL)高保密度數據鏈天線,射頻信號的分散程度較低,具有高方向性的特征,這大大減少了被敵方雷達捕捉到的可能性。此外,殲-35的雷達也可能采用了低可截獲概率設計,達到了最佳的射頻隱身效果。
至于機身內的隱身材料以及機身表面的隱身涂層的性能,由于肉眼無法直接觀察,且官方未對此進行詳細介紹,因此我們無法得知其具體性能。不過,根據我國目前的材料科技水平,可以推測殲-35的隱身材料和涂層性能應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央視在描述殲-35隱身性能時,采用了一個既含糊又相對準確的說法:其RCS值相當于一個巴掌的大小。
![]()
通常情況下,一個成年人的手掌,長度大概不會超過20厘米,寬度一般在10厘米以內。不過呢,男性和女性的手掌大小不太一樣,男性的手掌通常會大一些。要是把長和寬這兩個尺寸乘起來,再考慮上一個系數來算,殲-35的RCS值面積大概就是150平方厘米上下,也就是達到了0.015這個數量級別。這也就說明,殲-35的RCS值已經跟F-22戰斗機差不多,甚至比它還要好。
綜合反射面積、射頻發射信號以及紅外特征弱化效果這三項指標來看,殲-35無疑已成為世界上低可探測性最強的戰斗機之一。隨著當代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這些年對關鍵技術和先進技術的投入也非常大,很多領域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因此,具有后發優勢的殲-35在隱身性能上達到世界最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