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王羲之的傳世法帖,普遍篇幅短小,不方便臨摹,好在唐朝時期,李世民的引導之下,“集王字”風潮興起,產生《圣教序》、《澄清唐帖》、《十七帖》、《半截碑》等范本。
![]()
很多初學者,或者了解一點書法的外行,覺得《圣教序》最精妙,制作精細,技藝完備,稱其“百代楷模”,首先肯定的是,《圣教序》原稿的確精妙,但是此帖真跡失傳,市面盛傳的拓本,實在漫漶、模糊嚴重。
![]()
臨摹它們,根本無法掌握精準、正統的王羲之筆法,幸好近期北京故宮博物院,展出一幅王羲之巨作,雖然也是拓本傳世,但是較之《圣教序》優秀數倍,此帖就是《新集金剛經》。
![]()
唐文宗李昂敕令制作,彼時楊承和總結《金剛經》6種譯本,將其內容修編、刪減,推出精準的“7譯本”,為了凸顯此本的重要性,便采用王羲之的字跡集成,卷內還有鄭覃、柳公權等8位大臣,所題寫的經贊。
![]()
明朝的陳繼儒,曾評價曰:“文皇《圣教序》千余言,懷仁集右軍書未免湊合。若《金剛》梵字無多,不必假借,其為逸少真跡無疑矣”,全卷共計5100多字,內容浩瀚,相當于3部《圣教序》。
![]()
這才是真正的把王羲之筆法,一次性展現清楚,字字暢意舒和、典雅遒勁,十分靈活生動,章法排布也十分精細,仔細考量前后2字關系,保障氣脈相通,意韻自然,還原王羲之的書法風韻。
![]()
如同《圣教序》一樣,此帖集成之后,就在大和六年,摹刻上石,宋朝石碑丟失,僅有拓本傳世,這是一部“唐拓孤本”,書法界僅存一幅,著墨濃厚,字體清晰鮮明的還原紙面,細節也盡備。
![]()
如今藏在北京故宮,將其視為“鎮館之寶”,因內容是經書,有人看后聲稱這字能“鎮宅”,每看一眼都是福氣,可時常臨摹,學習完備、正確的王羲之筆法,不夸張的說,掌握此作,臨摹歷朝法帖,基本不是問題。
![]()
而今,我們對王羲之《新集金剛經》,進行1:1超高清復刻,采用博物館級別,12色微噴復刻工藝,與原作毫無二致,此品乃是手工經折裝,分為上下2冊,裝裱精細,便于翻折、臨摹和查找。
![]()
全卷加入現代字注釋,幫助初學者識讀,此帖極為高清,市面罕見,獨此一家,比普通印刷品更加還原、細膩,所有字體的細節處理,全都一覽無余,見此品如見原作,若您喜歡可以點擊下方商品鏈接一觀。
作品為我店獨家版權,侵權抄襲者必究!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