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江南美食是工筆細描,那么河北風味就是大寫意,帶著燕趙大地的豪邁與實在。其中,河間驢肉火燒與金毛獅子魚,一簡一繁,將這種風格體現得淋漓盡致。
凌晨四點,河間的驢肉老湯鍋已翻滾了整夜。選用壯年驢的肋板肉、腱子肉,配以二十余種香料,在老湯中文火慢燉數小時,直至肉質酥爛入味,香氣滲入每一絲肌理。而火燒的制作同樣關鍵,要用死面(不經發酵的面)搟成長片,刷上驢油,卷起后搟成餅狀,先烙后烤。這樣出來的火燒,層次分明,外皮酥脆,內里柔韌,能最大限度地吸收湯汁而不至軟爛。
![]()
老師傅從熱湯中撈出一塊醬紅色的驢肉,快刀剁碎,再加入爽口的青椒粒。然后橫刀將剛出爐的火燒剖開,趁熱將肉餡塞得滿滿當當。一口咬下,先是火燒的“咔嚓”脆響,緊接著是驢肉的醇厚鮮香與老湯的余韻在口中迸發,青椒的一絲清甜恰到好處地化解了油膩。這份扎實、熱燙的滿足感,是喚醒河北清晨最硬核的方式。
與市井的火燒相比,金毛獅子魚則是一道能登大雅之堂的功夫菜。它源于冀菜大師的創新,是“河北宴席頭道菜”的代表。選用一斤半左右的鯉魚,去鱗后,考驗的是廚師鬼斧神工的刀工——從魚身兩側下刀,片出薄而不斷、粗細均勻的肉絲,需上百刀之多。隨后掛上濕淀粉,入油鍋炸制。在熱油中,片好的魚絲會迅速散開、定型,變得蓬松酥脆,色澤金黃,形似一頭怒發沖冠的雄獅,極具視覺沖擊力。
![]()
上桌時,通常配上一碗酸甜微辣的芡汁。吃的時候,夾起一部分“獅毛”,蘸上汁水,入口是極致的酥脆,隨即是芡汁的酸甜在齒間化開,內里的魚肉卻依然保持鮮嫩。這道菜,吃的是氣勢,品的是功夫,展現了河北飲食文化中深藏不露的精細與匠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