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常物語(組詩)
1.垃圾桶
以最干凈的靈魂
裝載最渾濁的回聲
自己不是垃圾
偏偏名字里
被嵌入“垃圾”二字
清楚自己的價值
愿意承納所有被遺棄者
2.眼鏡
近視鏡片里
有遠處清晰的風景
他人目光的深淺依然模糊
墨鏡截住陽光的鋒芒
同時也隱藏了
自己眼淚墜落的弧度
老花鏡壓住報紙的邊角
往事如風
在窗臺上碎成黃昏殘片
3.手機
以指紋播種心聲
收獲滿屏震顫的蒲公英
發燙的無線網里
虛擬花粉在漫天飛舞
晨昏,在屏幕中碎裂
指紋解鎖整個宇宙
指尖摩挲的是冷卻的文明
4.半本書
這半本書
不是殘缺的《紅樓夢》
也不是半部《論語》——
是我,是你
是每一個未寫完的故事
5.吹風機
用熱心與冷言
在耳畔反復絮叨
逼著發絲學會彎曲
柔順,才是最終目的
作者:陸勤元,安徽合肥人,中學教師,肥西縣作協會員,部分作品在《派河》等紙刊及公眾號平臺發表。
![]()
一動不動
秋風吹襲薄涼,一整夜
此刻正拂過無云的天空
藍色投在牛的眼睛里
一動不動
牽牛花挽住誰的斷枝
此刻正開得輕巧
秋風怎么也一動不動了
紅柿正浪費著老樹給的愛
長得沉甸甸的
折斷了一枝又一枝
也一動不動
我亦不動
朋友
你相信嗎?
秋天木葉落下的那一刻
我正巧瞧見了
一輪彎月
正巧如 眉眼
深藍色的星空吊著
笑意
而我將以拾穗者的姿態
撿起整個歲寒
漫步不如聽風來
不如躺在溫涼快意的大地上
把眼瞼當作地平線
而你 我的朋友 一輪明月
也當想念我
也在瞇著眼對視我
我從不遺恨天與地的距離
只在乎此刻的忘我
稻田
我的耳機找不到了
我便來到了田野
原來,當稻穗彎下腰的同時也露出了鋒芒
作者:白麂子,原名鄧應寬,云南會澤人,現在是一名高中語文教師,工作暇余最愛筆硯以為生死之友,也喜詩文洞明情理,以書發己情,以詩布己志,不問鑿鑿之言,唯愿磊落自知。
![]()
紫菀
當我喑啞的喉嚨 再不能發出一聲聲溢美之辭
原諒吧—— 這些如水的月光
依舊蕩漾在我的胸腔
那柔軟光澤里
依舊有著一顆執著的心:
雨水落下
我依舊沿襲著它的脈絡
尋找著這夜色下的另一種曠達之美
當卑微的紫菀花緩緩飄落
我只是順著細雨來襲的方向輕輕眺望——
黑暗的夜色不是枯萎 不是頹廢
是更深層次的潦倒
是潦倒中的蓬勃
我年輕的母親正用那濃濃的紫菀花汁液為我療傷
我的傷口正發出輕微的歡娛
——多么幸福
夜色照見我也照見我的母親
偶然
暮色中的蝴蝶低垂著雙翼
在蓓蕾與蓓蕾間重新制造出一場甜蜜:
我在給你寫信 用甘甜的溪水
用經霜后的楓葉
在薄霜初至的秋夜
將愛描繪得如此宏大
我渴望一場風暴 帶走我疲倦的肉身
制造一切虛擬的深愛
月宮——
是一場相逢
那些暗香的桂花
便是你前世
許下的盟約
深秋:不再說愛
窗外的構樹葉片已然凋零
我聽見它在夜色中頻頻落地的聲音:
這虛擬出的音效
多像一場薄霜
阻斷了去看你的路
這無垠的薄霜
是遺落在廢黃河畔的火種或者是花朵
又或者是讓人猝不及防的篝火
聯想是篝火中令人致幻的迷藥
讓人如此頹廢,如此傷神
無法訴說 是大殿上
那尾陳舊的木魚
在如水的月光中
發出甜蜜的嘶鳴
你說的月光 是佛經中尚且存在的蓓蕾
秋色漫過了它的身軀與骨骼
只是 這簌簌的雪落
已讓我永遠無法逃避
你的嚴冬
作者:耿兵,網名:厚德載物,七零后,大專文化,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讀睡詩社專欄詩人。九五年開始發表作品,作品散見于《作家報》,《詩刋》等一百多種文學刋物,并獲全國大獎三十余次,著有詩集《永遠不再憂傷》。
![]()
鄰居
我和鐵蛋兩家是老鄰居
城鄉改造,整村搬遷
沒有拆散兩家,住樓門挨門
疑惑一點,不知是越住越近
還是越住越遠
一樓同住,一個樓梯口進出
他上班,我下地,時間點不再踩到一塊
我騎車,影子和他打不上招呼
他轎子,發動與熄火,馬達也不再傳令我
兩家越走越遠
老輩住成的鄰居,一堵院墻分成兩家
我家母雞下蛋,它要報給鄰居聽聽
鄰居家那棵老棗樹,每年不忘把我家半院子撒紅
絲瓜,爬到隔壁樹上掛果,不是一家像是一家
今日,貓眼一瞅——陌生兩家
螞蚱
它們活在我童年,昆蟲中最老實一種
我小手割倒的麥子,它們不像小鳥一樣去啄食
只飲青草上露珠,清廉自身
現在,螞蚱罕見,是不是要絕它一族
小鳥,吃得家族越來越大,我不行
社長干了半生
沒吃過一頓村干部擺的“鴻門宴”
兒子當了縣長,還是騎著“金鹿”牌下鄉
為民的路,只要走得踏實,不往泥淖里邁
這個家族,不會步螞蚱后塵
月夜
說起月夜,別讓童年聽到
現在,夜夜不是月亮撐著,就是路燈照著
最不濟還有路口多個監控瞅著
這樣的夜,說黑不黑,說白不白
像落馬前的貪官,臺上傳達文件
夜里書寫情詩,讓人黑白難辨
在我童年,白天白得天空發藍
老遠就能認出一個人向小村騎來
軋著泥濘小路,戴頂草帽,像村長裝束
不過,不是村長,他是公社社長又來下鄉
落實前天沒有定下來的秋種方案
在我童年,黑夜黑得比黑牛還黑
我牽著去放,人家說我比牛還黑上一成
我知道,營養不良的我,不是吃夠來的榆錢
就是到河里摸條小魚。晾曬好的麥子、棒子都讓爸爸交了公糧
剩下的癟粒讓奶奶吃了。多虧后來上了大學
一周一頓的炸溜肉,讓我吃得退掉了黑皮膚
蟹爪
兩爪粗壯有力,像折不斷的兩把利劍
一把掘食,一把與敵械斗
一旦斗敗,還有一身鎧甲抵擋
想到自己,處處身有創傷
沒有傷及的地方,也被騙得片甲不留
可能還未長出鎧甲,關鍵是沒有利爪
想到父親,一位壯壯實實莊稼人
老老實實種莊稼,從不瞟眼誘惑
特別是那雙粗糙大手,不簽任何合同,只知道握著犁耙耕耘
作者:文兌,本名劉樹仁,山東寧津人,中共黨員,德州市作協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詩歌會永久簽約詩人,中國詩歌網詩人,作品多發表于《詩刊》《中國詩歌網》《詩歌學人》《文峰書院》《德州朗誦藝術團》等媒體及《寧津文藝》《山東詩歌》《齊魯晚報》等報刊,部分詩文錄入《中國現當代詩文大典》(第一二卷),已出版詩歌集、散文集《夕陽拾趣壹》《歲月如歌》《夕陽拾趣貳》等,后有詩評集《夕陽拾趣》出版。詩觀:詩是發現,是創造,不是攝影。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讀睡詩社創辦于2015年11月16日,詩社以“為草根詩人發聲”為使命,以弘揚“詩歌精神”為宗旨,即詩的真善美追求、詩的藝術創新、詩的精神愉悅,詩對生存生命的揭示。現已出版詩友合著詩集《讀睡詩選之春暖花開》《讀睡詩選之草長鶯飛》。詩友們筆耕不輟,詩社砥礪前行,不斷推陳出新,推薦優秀詩作,出品優質詩集,朗誦優秀作品,以多種形式推薦詩人作品,讓更多人讀優秀作品,體味詩歌文化,我們正在行進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