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河口湖大石公園、京都愛宕神社等知名景點常年人流如織,新干線車廂內偶爾傳來異國游客的喧鬧聲,這些畫面已成為當下日本熱門旅游地的日常寫照。
即將赴日旅行的人們或將迎來一次財務壓力測試:日本政府正籌備近半個世紀以來最激進的簽證費用上調方案,同時離境稅也計劃同步提升。兩項措施預計每年為國家財政注入接近兩千億元人民幣的額外收入。
一面是“過度旅游”引發的居民情緒反彈,另一面則是政策調整帶來的可觀收益,依賴日本市場的旅行社如何應對這一變局,成為行業關注焦點。
![]()
此次簽證與離境稅改革早有預兆。2024年4月1日起,日本出入國在留管理廳實施首輪調價,短期單次簽證由原來的145元升至285元,漲幅高達97%。
兩次入境簽證價格翻倍至570元,過境簽及在留資格變更等手續費用同步上浮,永住許可費更是自1981年后首次調整。這僅是第一階段,日本政府已明確將于2026年啟動第二輪漲價,目標對標歐美標準,部分簽證類型漲幅或達9倍之多。
橫向比較可見,日本此前長期處于國際簽證定價洼地。目前單次入境收費約142元,顯著低于美國(約1320元)、英國(約1270元)以及申根區國家(約756元)水平。
![]()
現行離境稅自2019年起執行,維持在1000日元(約6.63美元),僅為韓國同類稅費(約50元)的三分之一,遠不及澳大利亞(約285元)的標準。
政策變動的背后,是日本旅游業面臨的“幸福煩惱”。日元匯率持續走低,使該國成為極具吸引力的高性價比旅行目的地。2024年外國訪客數量恢復至2019年的120%,其中中國游客占比超過三成。
然而游客數量激增帶來了“過度旅游”的現實挑戰:京都清水寺周邊石板路因踩踏頻繁出現破損,當地居民通勤時間平均延長20分鐘;北海道美瑛町薰衣草田因游客擅自闖入踩踏,次年開花覆蓋率下降15%;東京羽田機場2024年暑期單日客流峰值突破12萬人次,遠超設計承載能力。
![]()
更令社會難以接受的是不文明行為頻發。社交平臺上的“旅游黑名單”記錄了諸多亂象——攀爬神社鳥居、新干線上大聲喧嘩甚至發生推搡、私自進入農田拍照打卡等現象屢見不鮮,嚴重沖擊了日本傳統的公共禮儀文化。有業內人士痛心表示:“我們的生活空間正在淪為無序的網紅打卡背景板。”
財政需求同樣是推動政策變革的重要動因。2025年5月,自民黨議員團體提出法案草案,建議通過提高旅游相關稅費,用于改善基礎設施和加強公眾教育投入。
據《朝日新聞》報道,2026年簽證費與離境稅上調后,僅東京一地預計年增收近3000億日元(約19.9億美元),全國總稅收規模將達到近兩千億人民幣級別,資金將重點投向景區修繕、交通擴容及偏遠地區旅游資源開發。
![]()
政策制定過程中亦注重執行細節。2024年首輪調價設置了線上申請優惠機制,多數項目在線提交可減免500日元,且在2024年12月31日前遞交的申請仍適用舊費率。
針對2026年第二輪調整,日本政府正與G7及OECD成員國展開協商,擬引入“階梯式收費”模式,依據訪問目的區分游客類型,力求減輕對商務出行者和深度文化體驗者的負擔。
新政對旅行社運營構成直接考驗,但業內早已著手布局。日本精神旅行社總裁高山勝分析指出,當前日元低位運行所帶來的整體成本優勢,足以抵消簽證費用上漲的影響,“對于花費兩三千美元完成一趟旅程的游客而言,幾十美元的附加費用幾乎不會產生心理負擔”。
![]()
市場反應印證了這一判斷:2024年4月首輪簽證費上調后,國內某大型旅行社赴日線路訂單量短暫下滑3%,但次月即恢復增長勢頭,高端定制游產品預訂比例從15%躍升至22%。
優化產品結構成為應對策略的核心。攜程日本事業部圍繞2026年政策變化,推出“小眾秘境探索”系列行程,避開京阪神等熱門城市,轉向未被過度開發的目的地,并融入傳統染布工藝體驗、稻田藝術創作等沉浸式活動。
此類產品的客單價由6000元提升至12000元,但預訂量環比增長達40%。“消費者越來越重視旅途的質量,而不是糾結于幾十元的稅費差異。”相關負責人表示。
成本控制能力也成為旅行社競爭力的關鍵體現。途牛旅游通過與地方觀光機構建立合作,批量采購交通與住宿資源,有效降低團隊游人均支出,部分線路實現“稅費內化”,即便不提價也能保持盈利空間。
與此同時,多家企業加大數字化服務投入,引導客戶使用官方小程序完成簽證申請流程,既享受日本政府提供的線上申請折扣,又減少了線下代理的人力開銷。
差異化營銷策略同樣至關重要。馬蜂窩面向年輕群體推出“主題漫游”產品線,例如“關東二次元巡禮之旅”“關西深夜美食探店行”,精準匹配興趣點,顯著弱化價格敏感度。
![]()
面向中老年客群則主打“一價全包”模式,將簽證費、離境稅等全部納入總價之中,避免后續追加支付帶來的負面情緒。采取此類策略的旅行社,2024年下半年赴日游復購率較上半年提升了18個百分點。
地方政府與旅游企業的協同也在深化。京都府觀光局聯合多家中國旅行社發起“文明旅游積分計劃”,游客若遵守禮儀規范,可兌換清水寺專業講解服務或和服租賃折扣,項目實施后當地景區投訴量同比下降32%。
山形市攜手日本探險公司打造“北部山岳生態之旅”,實行每日限流并配備專業向導,盡管客單價突破2000美元,依然供不應求。
![]()
日本探險公司山形市項目負責人亞歷克斯·利茨強調,手續復雜程度比價格本身更具影響力。“哪怕費用不變,如果重新要求親自前往使館遞交材料,都會讓大量潛在游客望而卻步。”
對此,日本出入國在留管理廳已明確表態:2026年調價后將繼續保留并升級線上申請系統,計劃將審批周期由5個工作日壓縮至3個,進一步提升便利性。
從長遠視角看,這場稅費改革可能成為日本旅游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契機。2019年日本接待外國游客3188萬人次,但人均消費僅為1.5萬日元,低于泰國(1.8萬日元)和新加坡(3.2萬日元)。
![]()
2024年首輪調價實施后,訪日游客人均消費已上升至1.8萬日元,選擇高端住宿與文化深度體驗的旅客比例明顯增加。日本觀光廳預測顯示,若2026年第二輪調價落地,游客總量或將減少5%-8%,但旅游總收入有望增長12%-15%。
公眾對新政態度呈現兩極分化。東京市民普遍支持通過價格杠桿篩選高質量游客,認為應吸引真正尊重文化的旅行者;而大阪藥妝零售從業者則擔憂客流萎縮影響營收。在游客群體中,商務人士對費用變動反應平淡,計劃畢業旅行的大學生則開始考慮轉往東南亞等地。
![]()
這場由稅費驅動的變革正在重塑日本旅游生態。對旅行社而言,依靠低價吸引流量的時代已然終結,深耕產品品質、精準對接需求已成為生存發展的核心路徑。對日本社會來說,如何在維護本地秩序與保持旅游活力之間取得平衡,是一道必須解答的課題。對旅行者而言,未來的日本之行或許不再能“說走就走”,但卻可能收獲更有價值的文化沉浸體驗。
日本旅游的“性價比紅利期”也許正在謝幕,但“品質體驗時代”是否能夠順利開啟,旅行社的戰略轉型已給出初步回應。市場的最終裁決終將到來,而真正的旅游魅力,從來不在于低廉的門檻,而在于值得珍視的文化內涵與深度連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