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制度和終極懲戒機制。多種經濟學理論為其提供了堅實的學理支撐,但必須警惕理論與現實之間的差距,避免教條主義損害市場信任根基。退市制度的理論指導需與實操監管并重。唯有在落實投資者保護、打擊違規行為的基礎上,才能真正發揮其“優勝劣汰”與“創造性破壞”的積極經濟功能,推動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
![]()
益智
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
浙江財經大學金融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股票市場重要的基礎性制度,也是對上市公司及其股東最為嚴厲的終極民事懲戒,其背后有多個經典的經濟學理論作為支撐。不同的經濟理論為上市公司退市行為提供了不同角度的解釋,但理論與實際操作應該有明確的界限,教條主義會對股票市場的信任根基造成嚴重損害。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莫基爾、阿吉翁和豪伊特三位經濟學家,表彰他們對“創新驅動型經濟增長”的研究。其中,阿吉翁和豪伊特的核心貢獻在于發展了“創造性破壞”理論,這個理論與上市公司退市現象高度相關。
市場出清理論使市場供需平衡
市場出清理論的核心思想是價格機制能夠自動調節市場供需,使市場趨于供需平衡的“出清”狀態。資本市場如同一個商品市場,優質公司(好商品)獲得高估值和流動性,劣質公司(壞商品)則被市場拋棄。退市機制就是淘汰“壞商品”的價格和執行機制。當一家公司因持續虧損、股價過低而退市時,則意味著市場已對其作出負面判斷,退市通道實現了資本的重新配置。
然而,10月20日14時34分21秒,大量買單突然涌入深康佳A(000016.SZ),隨后該股股價直線拉升,僅用時1分30秒,便在14時35分51秒沖上漲停板;10月22日,中鋁國際(601068.SH)股價于14:28開始突然拉升,僅用時1分30秒,便在14時35分51秒沖上漲停板。此外,還有許多公告資產重組的股票在前幾天都會出現異動甚至連續漲停(如時空科技等),在實操層面或許暗示市場行為蘊含著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非法因素。
優勝劣汰理論是市場出清理論的延伸
優勝劣汰理論源于進化論,是市場出清理論的動態延伸。其核心思想認為,在競爭性環境中,只有能適應環境的個體才能生存和繁衍。
資本市場是上市公司競爭的生態系統。退市機制構成了“自然選擇”的關鍵一環,持續創造價值、治理良好的上市公司獲得融資便利和發展空間;效率低下、治理混亂、無法適應競爭的上市公司則被淘汰。這一過程提升了上市公司群體的質量。
信息差異會導致決策扭曲和市場失靈
信息不對稱理論在資本市場中應用甚廣,其解釋了為什么需要強制退市規則。在市場交易中,不同參與者掌握的信息不同,這種信息差異會導致決策扭曲和市場失靈。劣質公司可能利用信息不對稱(如財務造假、選擇性披露等)來“偽裝”成優質公司,維持上市地位,從而誤導投資者并掠奪資源。
強制退市制度,特別是因財務造假、重大違法引發的退市,是對信息欺詐行為的嚴厲懲罰和糾正,有助于緩解信息不對稱情況,重建市場信任。但在A股退市實操過程中,還存在眾多“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退市威脅是對公司管理層的外部約束
代理成本理論從公司治理角度闡釋了退市的必要性。在現代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背景下,管理層(代理人)的利益可能與股東(委托人)的利益不一致,從而產生代理成本(如管理層偷懶、決策為謀取私利而非股東價值最大化)。
退市威脅是對上市公司管理層的一種強力外部約束。退市意味著上市公司失去公開融資平臺,上市公司管理層聲譽受損、職業前景黯淡。這種壓力會迫使管理層更努力地工作,減少機會主義行為,致力于提升上市公司的業績和股價,以避免被清算出局的命運。但如果管理層全是由非實控人股東委派,代理杠桿率奇高的情況下,利用規則漏洞惡意退市變相私有化的現象也會發生,這時盯住企圖“一 退了之”、嚴格執行落實“退市不免責”就非常重要。
資本市場層面的“創造性破壞”
創造性破壞理論由經濟學家熊彼特提出,其從更宏觀的視角看待退市,認為經濟發展的本質動力并非均衡狀態,而是源于一次次對舊有結構的顛覆和創新。“產業突變”不斷從內部革新經濟結構,即不斷地破壞舊有的、毀滅過時的,同時創造新的、更高效的。
上市公司的退市與新生公司的上市,共同構成了資本市場層面的“創造性破壞”。理論上,退市清除了過時低效的產業和企業,釋放出資本、人才和市場空間,讓生產要素能夠流向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新興產業和創新公司,從而驅動經濟結構的動態優化和轉型升級。當然,這個過程也可以通過對退市預警ST公司進行資產重組、債務重整等方式來實現。
阿吉翁和豪伊特通過數學模型闡釋了“創造性破壞”是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即經濟增長并非平穩的線性過程,而是“辭舊迎新”的動態過程。其模型表明,生產、研發、金融市場和家庭儲蓄相互關聯,共同決定了創造性破壞的速度和經濟增速。
上市公司退市對金融消費者影響巨大
上市公司退市,正是資本市場中“創造性破壞”速度的一種直觀體現。莫基爾從經濟史角度揭示了“有用知識”的持續流動與積累是持續增長的必要條件,并強調了包容性的制度環境與文化價值觀對技術變遷的關鍵作用。這意味著一個健康、注重退市投資者保護的資本市場生態,本身就能激勵知識創新和應用;而以退市投資者保護落實為重點的退市機制,是維護這一生態的重要基石。
由于上市公司退市對股票金融消費者的經濟影響巨大,因此,退市投資者消保工作任務艱巨、意義重大。2025年7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出臺了《金融機構產品適當性管理辦法》,要求金融機構提升合規能力,嚴格履行適當性義務;培育金融消費者的風險意識,規避風險損失,推動“買者自負、賣者盡責、退市不免責”的理念在社會層面深入人心。這對于打造我國股市穩定向好發展態勢,樹立投資者信心意義深遠。

本文由作者首發于金融投資報
編輯|袁鋼
責編|李里
校檢|王為
審核|劉柯
本文為金融投資報jrtzb028(微信號)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金妹兒。轉載須在正文開頭顯著位置注明稿件來源及作者名,違者必究。
聯系金妹兒:028-8696849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511201800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