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經說過:我們領導革命也要從認識山頭,承認山頭,照顧山頭,到消滅山頭,克服山頭主義。這句話里還有一層意思便是,山頭是客觀存在的,正如那句俗語“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無論是1955年授銜還是后來一些職務任命,背后其實都有“山頭”影響。像1960年成都軍區司令員賀炳炎病逝后,總政推薦了開國上將李天佑來接任,但軍委最終予以否定,這背后就有很多考量的地方。
![]()
李天佑功勞巨大,資歷也夠深,16歲當連長,20歲當師長,抗戰時期擔任過115師343旅代旅長,解放戰爭雖然早期只是縱隊司令,但在戰場他指揮的往往不止一個縱隊。
四野南下時,他擔任了13兵團副司令員,后來就長期留在南方,歷任廣西軍區副司令員、廣東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廣東軍區代司令員。他有很豐富的大軍區工作經驗,去成都接任是非常合適的。
然而總政把他的名字遞交上去后,主持軍委工作的林總思考一番,卻沒有同意。這并非林總跟李天佑有什么私人恩怨,相反,李天佑從抗戰時期就開始隨林總戰斗。
平型關大捷李天佑率領的一個團是參戰主力,而林、李二人不久都由于身體原因先后去往蘇聯多年,到解放戰爭繼續并肩作戰。1947年林總還點名讓李天佑接替萬毅成為一縱司令員,一縱當時在東北是絕對主力,此番任命可見林總對李天佑的器重。
![]()
之所以林總不讓愛將去擔任成都軍區司令員,考慮的還是“山頭”。解放軍追根溯源,主要由紅軍時期的三大主力發展而來,很多方面必須要保持一定的平衡才能讓同志們心中無怨言。
然而,在1960年整體就不是那么平衡,軍委辦公廳及中央的總參、總政、總后這三總部,主要領導基本都出自紅一方面軍,空軍、海軍、工程兵等軍種司令員基本也是紅一方面軍出身。
大軍區稍微好點,擔任了司令員的,紅一方面軍有北京軍區(楊勇)、濟南軍區(楊得志)、廣州軍區(黃上將)、西藏軍區(張國華)四個。
紅四方面軍也有五個,即沈陽軍區(陳錫聯)、南京軍區(許世友)、武漢軍區(陳再道)、昆明軍區(秦基偉)、福州軍區(韓先楚)。其他的蘭州軍區張達志是陜北紅軍,內蒙古軍區烏蘭夫是特殊情況。
![]()
紅二方面軍明明是主力,在這方面的待遇卻遠不及另外兩支兄弟部隊,僅有新疆軍區(王恩茂)和成都軍區(賀炳炎)。
本來紅一方面軍在中央機構就已經占據了主導位置,賀炳炎故去后,再讓李天佑來接任,那未免對紅二方面軍有些不公。紅二方面軍的領導人賀龍1960年是軍委副主席,僅排在林總之下,而且林總養病期間,賀龍也負責軍委的工作。
所以林總綜合了各個方面考慮,最終決定讓黃新廷來出任成都軍區司令員。正如時任軍委秘書長的羅瑞卿后來所說:
“鑒于歷史原因,我們軍隊一直都是“合股”而成的,必須去尊重這個歷史,在實際工作時也要考慮到,只有領導對干部的使用情況做的好,才可以把多股合成一股。成都軍區司令員是原來二方面軍同志擔任的,這是一個象征,對繼任者人選要注意這種不成文的歷史!”
![]()
黃新廷解放戰爭中只是軍級干部,資歷上肯定不如李天佑,但他可是標準的紅二方面軍出身。
從1930年參加紅軍后,黃新廷就在賀龍麾下戰斗,曾長期是賀老總的警衛,最高擔任過團長。抗日戰爭時期他在抗大學習近4年,后來就一直在120師358旅中任職。
即便解放戰爭初期,黃新廷也是在賀老總麾下的晉綏野戰軍中戰斗,隨戰事推進才編入彭老總領導的西北野戰軍。完全就是賀老總、紅二方面軍的嫡系。
許光達在1955年能被授予大將,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出自紅二方面軍,黃新廷在1960年面臨的情況也類似,并且他正好是成都軍區副司令員,上手更快。軍委最終從大局出發,就讓黃新廷接任為成都軍區司令員。
![]()
黃新廷上任后沒有辜負期望,他多次深入到軍區的偏遠地帶查探情況,深山哨所、一線部隊都有他的身影,每當發現問題,他都會及時指導解決。那幾年里,很好地維護了軍區的穩定、推進了軍隊的建設。
而李天佑雖然沒當上成都軍區司令員,但他兩年就調到了中央總參工作,同樣為軍隊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很多時候,中央做的許多決策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考慮到的也不僅僅是一個位置、一部分人,而是在整體上著眼,極有大局觀、大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