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無國界” 這句話,最近被一場簽證風波狠狠打臉了!
10 月的印尼雅加達,本應是全球體操迷的狂歡地—— 第 53 屆體操世錦賽正在這里火熱進行,來自 79個國家的 500 多名選手齊聚賽場,爭奪獎牌和榮譽。
可誰也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 “拒簽風波”,讓這座東南亞城市瞬間成了國際輿論的風暴眼:主辦國印尼直接拍板,不給 6 名以色列選手發簽證,哪怕其中有東京奧運會自由操冠軍多爾戈皮亞特這樣的頂尖選手,照樣被擋在國門之外。
更讓人咋舌的還在后面。國際奧委會(IOC)一看這架勢,直接掏出 “封殺令”:不僅立刻終止和印尼關于未來所有奧運賽事的申辦對話,還公開建議全球所有體育組織,以后別再把任何國際比賽放在印尼辦。這意味著,印尼未來十年的體育發展藍圖,可能因為這一紙簽證直接泡湯了!
![]()
事兒一出來,全網徹底吵翻了:有人罵印尼 “把體育當政治工具”,有人噴國際奧委會 “雙標到沒邊”,還有人替那些苦練多年的運動員惋惜。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聊聊這場讓國際體壇震動的大戲到底咋回事。
先說說這場風波的導火索。今年 10 月,體操世錦賽在雅加達開幕前,以色列體操隊早就敲定了 6 名參賽選手,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東京奧運會金牌得主多爾戈皮亞特。這位冠軍選手本來是沖著衛冕來的,賽前訓練、戰術準備全到位了,以色列方面甚至還拿到了主辦方 “可以正常參賽” 的口頭保證。可眼看比賽要開始,印尼司法部長突然放話:“不給以色列運動員發簽證!”
理由很明確:一方面是印尼和以色列壓根沒建交,這是外交立場問題;另一方面,印尼國內有大量穆斯林民眾,近期加沙局勢緊張,要是讓以色列選手入境,很可能引發大規模抗議,甚至威脅國家安全。雅加達省長說得更直白:“以色列選手來了會讓大多數印尼人反感,搞不好會出亂子。”
這話可不是空穴來風。早在比賽前幾天,雅加達的美國大使館前就聚集了不少抗議民眾,大家舉著 “拒絕以色列選手” 的標語牌,態度十分堅決。印尼體操聯合會本來還想幫以色列選手提交贊助信辦簽證,一看政府態度這么硬,趕緊撤回了支持,生怕引火燒身。
以色列方面自然咽不下這口氣。他們先是找國際體操聯合會申訴,可對方甩鍋說 “簽證問題是主權國家的事,我們管不著”;接著又把官司打到國際體育仲裁法庭,結果申訴直接被駁回。眼看著自家選手連賽場都踏不進去,以色列體操協會只能罵一句 “這是危險先例”,干瞪眼沒辦法。
就在大家以為這事頂多是世錦賽的小插曲時,國際奧委會的重罰突然砸了下來。10 月下旬,國際奧委會召開緊急執委會會議,會后直接官宣兩項重磅措施:第一,終止與印尼奧委會關于奧運會、青年奧運會等所有奧運相關賽事的申辦對話 —— 這意味著印尼之前籌備的 2036 年申奧計劃,基本成了泡影;第二,正式建議全球所有國際體育聯合會,在印尼沒有做出 “無差別發放簽證” 的承諾前,暫停在該國舉辦任何國際賽事和會議。
![]()
更霸氣的是,國際奧委會還放話:印尼必須派代表去瑞士洛桑總部 “接受問詢”,說白了就是去 “聽訓”,啥時候承諾以后不管哪個國家的運動員都給簽證,啥時候再談解除制裁的事。
這波操作一出來,網友們的吐槽瞬間刷屏了。有人直接開懟:“國際奧委會這雙標玩得溜啊!俄羅斯運動員因為反興奮劑問題被全面禁賽,連國旗國歌都不讓用,現在印尼只是行使簽證主權,就被往死里罰?” 還有人翻出舊賬:“去年歐洲乒聯禁止俄羅斯選手參賽,被國際體育仲裁法庭判定為歧視;今年 9 月西班牙 20 多個體育協會聯名要求暫停以色列參賽資格,國際奧委會卻說‘違背憲章’直接拒絕,這標準咋還變來變去?”
![]()
確實,這事兒里的 “雙標感” 實在太強烈了。咱們捋一捋就清楚:同樣是 “不讓參賽”,俄羅斯因為 “系統性操縱反興奮劑” 被禁賽,運動員還能以中立身份參賽;西班牙想禁止以色列參賽,被奧委會駁回說 “不能開政治干預體育的先例”;到了印尼這兒,只是拒發簽證,既沒說禁止參賽,也沒搞賽場歧視,卻被直接剝奪了未來所有國際賽事的承辦權,這處罰力度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更關鍵的是,印尼的決定真的完全沒道理嗎?其實不然。作為全球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尼長期支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沒有外交關系是公開事實。早在 2023 年,印尼就因為拒絕以色列隊參加 U20 世界杯,被國際足聯剝奪了主辦權,損失高達 4.7 億美元。這次明知可能再遭處罰,還是堅持拒簽,說白了就是在國家立場和體育賽事之間,選了前者。
印尼青年部長說得很實在:“國家利益永遠比國際體育規則重要。” 對印尼來說,強行讓以色列選手入境,可能引發國內民眾的強烈不滿,甚至破壞社會穩定,這風險可比丟了賽事承辦權大多了。畢竟,一個國家有權決定誰能入境,這本來就是主權范圍內的事,怎么到了體育領域,就成了 “不可饒恕的錯誤”?
最無辜的,其實是那些運動員和印尼的普通體育愛好者。多爾戈皮亞特苦練四年,本來想在世錦賽上衛冕,結果連賽場都沒摸著,職業生涯的黃金期就這么錯過了;而印尼的青少年運動員,本來能借著承辦國際大賽的機會,和全球頂尖選手交流學習,現在這些機會全被一紙制裁令給掐斷了。有網友說得好:“國際奧委會口口聲聲說‘運動員不該為政治決定負責’,可最后受傷的,不還是那些流汗訓練的運動員嗎?”
更讓人看不懂的是國際奧委會的邏輯。他們一邊喊著 “體育無國界”“團結、尊重” 的奧林匹克精神,一邊用最居高臨下的態度對待印尼 —— 不溝通、不協商,直接下封殺令,要求對方來 “聽訓”,這哪有一點 “團結” 的樣子?
![]()
其實體育和政治的糾纏,從來就沒斷過。從 1980 年莫斯科奧運會被抵制,到俄羅斯運動員被禁賽,再到今天的印尼拒簽風波,每次遇到這種事,受傷的都是體育本身。國際奧委會想維護 “無歧視” 的原則沒問題,但能不能一碗水端平?能不能先聽聽主辦國的難處,再做決定?
現在印尼還沒對制裁正式回應,但網友們的態度已經很鮮明了。
說到底,這場風波的核心根本不是簽證,而是規則的公平性。如果 “體育無國界” 只是用來約束弱小國家的口號,如果國際規則只能被選擇性執行,那奧林匹克五環旗上的 “團結” 二字,可就真的成了笑話。
你覺得印尼拒簽有錯嗎?國際奧委會的處罰太狠了嗎?歡迎在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