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陳振
來源 | 財經八卦(ID:caijingbagua)
![]()
引言:創(chuàng)業(yè),遠看是霓虹燈下的玫瑰色,近看卻是落地成滿地的血痂。
今年的云貴菜,特別火爆。
商場里的云貴 Bistro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社交平臺上的云貴菜更是頻繁霸屏。
![]()
3年前還是查無此菜,現在是商場的排隊王,動不動就三個小時起步。
在這股熱潮下,大量云貴餐飲商家借助這陣“東風”在全國遍地開花,一時間門店數量和訂單量雙雙實現指數級飆升。
![]()
數據顯示,抖音上“云南美食”“貴州美食”相關話題視頻的播放量均破百億。
![]()
熱度的暴漲不僅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消費者走入云貴餐廳,更是讓不少人看到了創(chuàng)業(yè)的機會。
據紅餐大數據,2025 年上半年,云貴菜相關餐廳門店數突破 4.2 萬家,較前幾年大幅增長,相關市場規(guī)模突破到 360 億元。
![]()
只不過,風光的背后,往往是大家看不到的危機。
餐飲的網紅品類,總是一波接一波,更新?lián)Q代,今年流行云貴菜,明年可能風向就轉變了。
像是前段時間爆火的云南生燙牛肉米線店,第一批跟風開店的,如今已經開始倒閉了。
![]()
誰還記得曾經也是火遍大江南北的泰國菜、泰國火鍋?如今也是早已被消費者遺忘,變得毫無存在感了。
云貴菜的走紅邏輯和它們無不相似。
云貴菜的流行,本質上并不是基于需求,而是一場資本造風到網紅跟風,最后消費者買單的速食狂歡過程。
如果風口墜落,在這場故事里,受傷的只會是每一個跟風的創(chuàng)業(yè)者。
而這樣的預言,正在昆明一家名為“滇菜王”的云南菜館里真實上演。
![]()
近日,有媒體報道,這家曾被商場視作“云貴菜流量擔當”的餐館突然關門大吉,老板欠薪負債。
![]()
開業(yè)僅僅半年多
負債20多萬!
“為要到工資,我們足足等了14個小時,覺都沒有睡。直到半小時前,才收到老板發(fā)來的1000多元,但還欠著我們夫妻3000元……”
10月16日下午3點,昆明盛高大城小區(qū)商場二樓的“滇菜王”餐館門口,幾名在“滇菜王”餐館打過工的員工,在這里等了整整14小時沒合眼,就為討回自己被欠的血汗錢。
根據春城晚報的報道,這家店在今年2月開業(yè),9月就突然倒閉,勉強撐了半年。
![]()
實際上,根據曾經的員工描述,這家云南菜館在剛開始前兩個月,餐館的生意還不錯,但后來生意就不行了。
據悉,餐館欠每個人的工錢是不一樣的,多的欠到了9000多元。
綜合新聞報道的這幾個員工的欠薪情況來看,推測大約也就3-5萬左右。
![]()
做生意的,連幾萬塊都拿不出來,這就是一股腦跟風創(chuàng)業(yè)后最血淋淋的注腳。
餐館法人李先生(自稱老板侄子)表示,餐館由多名合伙人投資,因客源不足導致半年虧損20余萬元。
![]()
其還表示,老板在資金周轉上遇到了困難,但目前正在協(xié)調解決中,會逐步解決員工的欠薪問題。
一邊是門店倒閉、欠薪負債,一邊是資本編織的暴富神話仍在云端飄蕩:云貴菜和云南火鍋相關的抖音短視頻年累計點贊量和直播年累計觀看人次均破億次。
2024年8月至2025年7月,這個賽道在抖音生活服務更是創(chuàng)下驚人戰(zhàn)績,在售商品數與動銷商品數實現100%翻倍增長,年直播場次超過22萬場。
![]()
無論是熱度還是成交量,云貴菜和云貴火鍋在抖音生活服務都呈現高速增長的態(tài)勢,日均訂單量同比高雙位數增長。
![]()
但落地到具體門店,創(chuàng)業(yè)者面對的卻是另一番圖景:倒閉、虧損、退出、欠薪欠債......這個曾經的網紅餐館,用半年時間演繹了餐飲資本游戲的完整閉環(huán)。
![]()
當預制菜式創(chuàng)新蠶食真實需求
當我們在抖音刷到“滇菜王”倒閉新聞時,那些曾為酸湯鍋底瘋狂的年輕人,是否還記得三年前為打卡某家網紅餐館排隊三小時的自己?
資本編織的流量神話總在重復相似的劇本,在這場狂歡中,消費者既是推手也是受害者。
當平臺算法精準推送,消費者在滿屏的云南菜轟炸下,選擇進入一家網紅云南菜館,即使是排隊幾個小時,也心甘情愿。
![]()
那句“好像最近云貴菜很火,不如試一試吧”,這是如今迷茫的消費者真實的“假需求”。
當消費者被“全網都在吃”的營銷話術裹挾,舉著手機沖進滿街的酸湯火鍋店時,可以說,他們咀嚼的并非是菌菇的鮮香,而是資本精心調配的流鮮佐料。
![]()
而這場狂歡過后,消費者也在這波打卡風潮的陷阱中反復受傷。
當他們?yōu)橹辈ラg9.9元的酸湯鍋底沖動消費,卻要為后廚用料理包勾兌的湯底買單;追逐“野生菌自由”的幻覺,卻要咽下冷鏈運輸中流失的本真滋味。
![]()
![]()
跟風割韭菜
品質定生死
這種眼看高樓起,眼看樓塌了的戲碼天天上演,可大家就是死性不改——吃瓜群眾光在旁邊喊加油,當事人還一個勁往火坑里跳,最后摔得鼻青臉腫才后悔莫及。
從烘焙到云貴菜,從潮汕牛肉到泰國菜,我們見過太多這種過山車式的網紅品類了。大家心里都門兒清——這些故事根本不是要講一輩子,而是等著下一個更勁爆的劇情來接盤。
說白了,消費市場就像個大型真人秀,觀眾們早習慣了這種套路。但問題是,每場大戲落幕時,總得有人收拾舞臺上的殘骸。
同樣貼著“云貴風味”標簽的生燙牛肉米線,就沒有那么好運了,如今早已從“流量黑馬”淪為“閉店重災區(qū)”。
![]()
這個品類的退燒,離不開三個原因。
從口味上來看,現在年輕人舌頭早被火鍋麻辣燙慣壞了,生燙牛肉米線這種口感寡淡的口味,撐不起復購,一旦新鮮感過去,就是被拋棄。
靠“現切現燙”的噱頭撐場面,熱度一過門可羅雀。
在成本上,生燙的靈魂在牛里脊、牛霖這些嫩肉,2025年牛肉價漲得比工資還快。中小店老板現在兩頭不是人:漲價吧客人罵街,降價吧賣一份虧半碗。最后只能卷鋪蓋走人,留下一地雞毛。
![]()
除此之外,同質化內卷,更是同行互相傷害。門面裝修都是"簡約工業(yè)風",菜單長得像復制粘貼,連宣傳語都抄來抄去。
![]()
為了搶客把價格壓到腳底板價,9.9元套餐看著誘人,背地里用凍牛肉糊弄人。前腳剛有店被曝“鮮切吊龍變拼接肉”,后腳整個品類都背上罵名,消費者連試錯都不敢了。
![]()
餐飲品牌不能只靠“新鮮感”吃飯。網紅營銷可以是資本和商家的手段,但不能是品牌長期經營的手段。
如果一直沉迷制造網紅的概念和套路,品牌就會迷失本心,沒有產品力支撐做品牌沉淀,最終的結果就是被淘汰出局。
現在很多云貴菜品牌還在靠獵奇食材吸引顧客,但新鮮感總有消退的一天。
![]()
商家不妨在口味和文化故事上發(fā)力:比如把酸湯倒進小龍蝦里搞“酸辣CP”,或者把云南的汽鍋雞、貴州的絲娃娃進行改良,讓傳統(tǒng)菜品更符合年輕人口味。
消費者現在不好糊弄了,他們見過太多世面,光靠濾鏡忽悠不了人,得讓他們嘗得出山海的本味,品得出土地的溫度,這才叫真·網紅爆款。
生燙牛肉米線,已經給行業(yè)敲響警鐘——跟風就像割韭菜,一窩蜂涌進來把好東西全糟蹋了。
現在滿大街的云貴菜館,它們沒有正宗的配方,也沒有穩(wěn)定的供應鏈,只靠低價搶客,這些店遲早會被市場淘汰。
云貴菜的爆火就像網紅打卡點,看著熱鬧但保質期短;生燙的涼透也不是意外,就像網紅氣球說破就破。
![]()
說到底,餐飲這行當從來不缺一陣風,缺的是能扛住風吹雨打的真功夫。未來能活下來的品牌,肯定得像老字號那樣既有看家本領,又能玩出新花樣。
![]()
當消費者開始用味蕾投票,用錢包投票,那些靠網紅濾鏡“維生”的爆火品類,終將在真實需求面前現出原形。
畢竟,再精致的擺盤也掩蓋不了食材本來的味道,再魔性的BGM也替代不了舌尖真實的感動。
網紅品牌如果形成自己的護城河,也是能夠留住顧客的。從“流量”到“流量”,靠的還是口碑。
![]()
做餐飲,本質就是產品,網紅總是一陣風,不如腳踏實地,只要食材新鮮、料足、味道好、性價比高,肯定有人來吃。
對此,您怎么看?歡迎評論區(qū)留言討論,發(fā)表您的意見或者看法,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