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0月21日,高市早苗以“鐵娘子”為偶像當選日本首相。
可她上任后最深入人心的,卻是接連不斷的公開道歉。
一邊是外交上的冷處理,一邊是日本社會面臨的巨大難題,高市早苗的首相之路注定不會平坦。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鐵娘子的戲服正在撕裂
她站在聚光燈下,卻像穿著一件不合身的戲服。
這件戲服,是“鐵娘子”撒切爾的款式,堅硬,筆挺,充滿了不容置疑的力量感。
高市早苗公開承認,她的人生偶像正是那位用強硬手腕重塑了英國的女士。
她也確實在模仿,用同樣尖銳的詞匯,同樣不容妥協的姿態。
![]()
可戲服終究是戲服,不合身的地方,總會裂開。
裂開的瞬間,就在她當選后不久的記者會上。
鎂光燈的強光下,她沒有發表激動的就職演說,而是深深鞠躬。
理由是組閣過程拖延,造成了政治空轉。
![]()
![]()
這番說辭背后,是更深層次的政治危機,是執政基礎的動搖。
她的道歉,不是出于責任感的自省,更像是對現實妥協的無奈。
而這件戲服的真正商標,不在別處,在安倍晉三那里。
高市早苗是“安倍道路”的維系者,是日本傳統保守路線的堅定繼承者。
![]()
她甚至可以說是安倍一手培養起來的“政治學徒”。
在安倍執政期間,她的地位水漲船高。
安倍遇刺后,她自然而然地繼承了這份沉甸甸的“遺志”。
也正因為這層師徒般的關系,保守派的大部分人選擇了支持她。
![]()
所以,她真正的偶像,或許不是遙遠的撒切爾,而是近在眼前的安倍。
她穿的戲服,表面印著“鐵娘子”的標簽,內里卻縫著“安倍學徒”的徽章。
這種表里不一,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她執政的內在撕裂。
每一次鞠躬,都是戲服撕裂時發出的刺耳聲響。
![]()
人設的債務,經濟的灰燼
政治人物的“人設”,有時像一筆高利貸。
起初能帶來巨大的政治收益,但利息高得嚇人。
高市早苗,就欠下了一筆巨額的“人設債務”。
為了鞏固權力,她迅速在內閣人事上打出了自己的“保守牌”。
![]()
大量啟用了與前首相安倍、前首相麻生等政壇元老關系密切的人物。
這種毫不掩飾的姿態,直接得罪了多年的執政盟友公明黨。
公明黨因不滿她在政治獻金問題上的遮遮掩掩,憤然退出了執政聯盟。
這一下,原本支撐高市上臺的“聯合政權”立刻變得岌岌可危。
![]()
為了維持政權運轉,她只得臨時拉攏日本維新會,達成一份松散的合作協議。
維新會十分精明,只象征性地派了一位“首相輔佐官”入閣,給自己留下了隨時抽身的巨大空間。
這個拼湊起來的新聯盟,讓高市政權陷入了一個極為尷尬的“雙少數”局面。
她的道歉,正是為了償還這筆人設債務的利息。
![]()
可這筆債務的最終償還者,卻是整個日本社會。
日元匯率已跌破150兌1美元,創下近十年來的新低。
老百姓最直觀的感受是,錢越來越不值錢了。
超市里的大米都開始限購了,這不是電影,是正在發生的新聞。
![]()
物價全線飆漲,電費、房租、汽油樣樣上漲,工資卻多年未見增長。
年輕人不敢結婚、不敢生孩子,整個社會陷入前所未有的焦慮。
為了應對困局,她提出了所謂的“經濟安全保障”戰略。
核心主張就是將供應鏈從中國大規模轉移。
![]()
她聲稱這能“降低對中國的依賴”,保護日本的自主性。
但問題是,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2024年雙邊貿易額已突破3500億美元。
強行“脫鉤”,無異于一場經濟上的自殘。
每一串冰冷的數字,不都是日本民眾飯碗里被奪走的熱氣嗎?
![]()
看不見的囚徒,下不完的棋局
她像一個被困在透明囚籠里的人。
囚籠沒有墻,她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卻永遠碰不到出口。
這個囚籠,是安倍留下的政治結構,是中美博弈的大格局。
中國的反應冷靜而克制,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僅僅表示“注意到了”。
![]()
![]()
連一句傳統的“祝賀”都沒有,這很不尋常。
背后原因并不復雜,高市早苗的政治立場長期偏向極端保守。
她多次為日本二戰罪行辯解,稱那是“自衛行為”,還堅持參拜靖國神社。
在臺灣問題上,她的言論更是赤裸挑戰中國底線。
![]()
她曾多次聲稱“臺海有事,日本必介入”,并推動修改和平憲法。
這些立場讓中國難以對她產生信任,更無法輕易送上賀電。
中方的沉默,是在向這位新首相傳遞一個再明確不過的信號。
要想改善關系,必須首先在原則問題上擺正姿態。
![]()
而在太平洋的另一端,壓力也同樣巨大。
她幾乎全盤倒向美國,甚至將駐日美軍美化,稱他們為日本的“守護者”。
美國總統特朗普即將訪日,目的不言而喻。
就是要求日本在“威懾中國”的戰略中承擔更多責任。
![]()
![]()
她正夾在中美之間,一邊是中國明確劃出的紅線,一邊是美國不斷施壓的重拳。
她的每一個動作,都在試圖平衡這兩股力量,但現實是她兩邊都討不到好。
想討好美國,就得對中國強硬,可一旦中日關系破裂,日本經濟的根基也將動搖。
這種“兩頭下注”的策略,在國際博弈中往往是最危險的選擇。
![]()
與德國的務實態度相比,高市的路線更顯僵化。
德國總理朔爾茨雖然也強調“去風險”,但明確反對“脫鉤”,并多次率領龐大企業代表團訪華。
歷史不會簡單重復,但總會驚人地相似。
高市想成為撒切爾,但她忽略了最根本的一點。
![]()
撒切爾的敵人是國內的工會和遙遠的阿根廷,而高市的“敵人”,卻是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和鄰居。
當鞠躬也失去意義
她的道歉,正在變得越來越廉價。
第一次,是為組閣拖延。
第二次,是在黨內會議上,為了安撫那些擔心失去公明黨龐大選舉網絡后會在下次大選中落敗的黨內議員。
![]()
她的鞠躬再多,也無法讓大米便宜一分,也無法讓工資漲一毛。
民眾需要的是實質性的改變,而不是首相的低頭認錯。
13.9萬億日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已經在籌備中。
表面上是要提振經濟,實際上是想穩住支持率。
![]()
但如果不能修復中日關系,這些錢投下去也可能石沉大海。
高市自己心里也清楚,她目前最大的危機不是“組閣慢”,而是“信任缺失”。
包括自民黨內部,不少議員已經開始動搖。
日本社會的問題,也不是新出現的。
![]()
老齡化、少子化、產業空心化,早已累積多年。
但她上臺后,并未在這些結構性問題上提出任何新思路。
她將大量精力放在政治人事安排和外交姿態上,卻忽略了民生的焦灼。
更諷刺的是,她在選前高喊“臺灣有事必介入”,上任后卻又聲稱想與中國“坦率對話”。
![]()
她甚至在今年取消了參拜靖國神社的計劃,解釋為“避免外交風波”。
這種前后不一的舉動,不僅讓中方不信任,也讓日本國內對她產生懷疑。
她的執政基礎像一層薄冰,稍有不慎就可能崩塌。
從道歉到組閣,從外交到經濟,高市早苗的每一步都走得異常被動。
![]()
她不是在主導政局,而是在被局勢推動。
她的任期能否撐到下一次大選,已經成了日本政壇最受關注的問題之一。
更重要的是,在她的治理下,日本是否還能維持外部平衡與內部穩定,這恐怕沒人敢打保票。
中國的態度已經非常清晰,正視歷史,不碰臺灣,不盲從美國,才是中日關系的基本前提。
![]()
高市如果執意走極端路線,不僅得不到北京的祝福,更可能讓日本民眾付出沉重的經濟代價。
一句“注意到了”,已然說明一切。
中國不愿意陪她演戲,也不會為她的“首位女性首相”頭銜買賬。
她要怎么做,全世界都在看。
![]()
結語
高市的悲劇,是學徒的悲劇,更是被意識形態綁架的時代的縮影。
日本需要的不是另一個模仿者,而是敢于直面現實、掙脫結構束縛的破局者。
當道歉也不再有用時,日本該走向何方?這或許是留給所有人的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