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別買中國工廠的芯片!”10月初,荷蘭安世半導體的一則警告,將一場半導體博弈推至高潮。
幾乎同時,歐盟將四家中國企業列入制裁名單,美荷歐的協同遏華似乎已成定局。
然而,短短幾天后,荷蘭經濟大臣深夜來電,這通電話里發生了什么?中國的反擊為何如此有效?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編輯:7
荷蘭的狠話,中國的亮劍
威脅來了。
荷蘭安世半導體公然向全球客戶發出警告,試圖切斷中國芯片的全球供應鏈,這聲威脅,充滿了挑釁的意味。
它背后的底氣來自荷蘭政府以冷戰時期的《物資供應法》為依據,強行接管了中國企業聞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導體,罷免了中方高管,托管了其99%的股權。
![]()
這一下操作在國際科技界引發了軒然大波,誰都明白,這背后站著的是美國,法院文件顯示,美國早在今年6月就要求荷蘭更換安世半導體的中方高管。
這種配合堪稱“默契”,但吃相實在太難看,簡直就是把自己拉入了美國的陣營,背離了所謂的“獨立”與“合作”。
但中國沒有慣著它。
![]()
10月4日,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禁止安世半導體在中國境內的子公司及分包商出口特定類型的電子元器件,這一招精準打擊了企業供應鏈的關鍵環節。
要知道,安世半導體今年上半年的營收中,中國區占比高達48%,中國的出口管制措施,直接影響了其全球供應鏈。
![]()
更讓歐洲車企焦慮的是,安世半導體在全球汽車芯片市場舉足輕重,它是全球車規級功率半導體前三強,產品覆蓋全球30%以上的汽車品牌。
從車載傳感器到動力控制系統,安世芯片無處不在,中國管制措施出臺后,安世半導體的全球芯片供應量銳減六成。
![]()
大眾汽車公開承認芯片庫存僅能維持三周,寶馬和奔馳的新能源生產線也因缺芯陷入停滯,16家歐洲車企聯名警告“生產線將被迫停工”。
荷蘭經濟事務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不得不主動找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通話,表達談判意愿,但在通話中,荷蘭既未作出認錯表態,也未提及歸還事宜。
![]()
這種態度說明他們還沒認清現實,更離譜的是,安世半導體竟然警告客戶不要購買中國工廠的芯片,這種損人不利己的做法,只會加速歐洲汽車產業的危機。
安世半導體廣東基地是其全球最大封裝組裝中心,承擔著全球約70%的封裝業務量,拒絕中國工廠的芯片,等于自斷生路。
![]()
深夜來電背后的美國劇本
這一記重拳看似突然,實則背后藏著一只更大的手。
就在中荷半導體爭端僵持不下之際,歐盟又在10月23日宣布,在第19輪對俄制裁中列單12家中國企業和3家印度公司,并首次制裁中國大型煉油廠和石油貿易商。
![]()
這三件事看似獨立,實則緊密相連,美國在背后操控荷蘭打壓中國半導體產業,歐盟則配合美國制裁中國能源企業,這一連串動作的時機絕非偶然。
恰好在中美新一輪經貿磋商前夕,歐盟似乎鐵了心要當美國的急先鋒,但歐盟可能沒有算清一筆賬。
![]()
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出口國,還掌控著全球85%以上的半導體用重稀土供應,10月19日中國發布的稀土管制措施,直接掐住了半導體產業鏈的“咽喉”。
在這場博弈中,荷蘭的處境最為尷尬,一方面,它想討好美國,另一方面,它又離不開中國市場。
![]()
僅阿斯麥一家公司,2024年在華營收就達794.42億元,占其全球營收的36.1%,中國市場的EUV光刻機保有量已達全球交付量的29%。
歐盟也是如此,2024年中荷貿易額達1100億美元,機電產品占中國對荷出口的53.1%,任何與中國脫鉤的嘗試,都將讓歐盟付出沉重代價。
![]()
歐盟的立場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看似對俄羅斯進行制裁,實則卻在背后用中國作為籌碼,企圖在全球戰略博弈中占據更多話語權。
荷蘭的這一舉動,似乎只是歐盟更大棋局中的一部分,其真正目的是通過打壓中國,爭取更大的戰略利益。
而歐盟經濟專員的表態,更是讓中國感受到了無形的壓力,然而,中方的態度卻越來越清晰。
![]()
任何沒有國際法依據、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單邊制裁,都是非法的,必須受到反制,如果歐盟繼續采取這種強硬措施,中國必將采取必要的反制行動。
此時的中方態度,不再是過去那種“忍讓”和“退讓”的外交策略,而是更加自信和果斷的立場,這不僅僅是經濟上的較量,更是一場關于國際秩序和全球權力結構的深層博弈。
![]()
新舊棋局的對決與智慧亮劍
這盤棋已經變了。
荷蘭的警告除了讓中方感到不滿外,也給全球產業鏈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安世半導體在中國的封裝測試廠承擔了全球70%封裝業務量。
![]()
一旦宣布停止供應中國工廠生產的芯片,不僅對歐洲車企的生產造成直接影響,也會讓全球電子產品的生產遭遇巨大的供應鏈危機。
這讓人想起80年代的美日半導體戰爭,當時美國通過《廣場協議》和“301調查”打壓日本,但日本最終通過向海外轉移低端產能、聚焦高端設計和技術創新,部分化解了危機。
![]()
但今天的中國擁有更龐大的內需市場和更完整的工業體系,我們走的是一條完全不同的路。
中國的應對展現的是一種“非對稱反制”的智慧,我們的工具箱正在升級,從稀土管制到芯片出口限制,中國已經形成一套“非對稱反制”能力。
![]()
這套組合拳既精準又有效,讓對手付出對等代價,這正是中國在國際博弈中越來越從容的底氣所在。
這種從容源于一種深刻的心態轉變,從過去的“忍讓退讓”到如今的“自信果斷”,中國的外交策略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
布魯塞爾智庫歐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馬克·萊昂納德分析指出,“中方顯然在警告:任何試圖將商業問題政治化的行為,都將面臨系統性反制。”
這不再是簡單的報復,而是一種規則的重塑,是在告訴世界,舊的、單邊的、霸凌的規則,行不通了。
![]()
我們正在用行動,構建一個更加公平、更加注重相互尊重的新的博弈框架,這不僅是技巧,更是一種哲學,是東方智慧在現代國際關系中的體現。
當歐洲試圖提高嗓門制造輿論壓力來制造籌碼時,中方通過精準的反制措施和建設性的對話渠道,正在重塑國際規則制定的話語權。
在核心利益問題上,中方的原則性歷來是極強的,一旦底線被觸及,我們的反應必然會轉化為堅決的底線捍衛。
![]()
沒有退路,唯有向前
當我們把目光從眼前的芯片戰拉遠,放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宏大敘事,便會發現,這盤棋的勝負,早已在歷史深處埋下了伏筆。
荷蘭與歐盟如果仍然以舊的認知與手段去對待今天的中國,那么戰略誤判的結局將不可避免,誤判的代價,將會是每個歐洲人來共同承擔。
![]()
從目前歐洲汽車產業波及的范圍來看,荷蘭正在還將承受更大的代價,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數據顯示,自中荷關系緊張以來,飛利浦、ASML等跨國企業市值累計蒸發超120億歐元。
更嚴峻的是中國已將荷蘭列入"不誠信貿易伙伴"觀察名單,這意味著未來中歐投資協定的適用范圍可能排除荷蘭。
![]()
正如王文濤部長提醒荷蘭經濟事務大臣卡雷曼斯,荷蘭政府必須回到尊重契約精神以及尊重市場化、法治化的立場上來。
因為如果不堅持這樣的首要前提條件,中國在荷蘭的投資就有可能撤出,因為荷蘭政府有可能對中國其它海外企業下手,所以中國會感覺到非常不安。
![]()
在這種情況下,自然而然會約束企業不要在荷蘭投資,這場由一顆小小芯片引發的停產危機,應當成為歐洲對華認知的一次重啟契機。
這場半導體領域的博弈,實則是新舊世界秩序碰撞的縮影,核心技術買不來、求不來,唯有堅持自主創新,才能在風雨中立于不敗之地。
![]()
中國正在用行動證明這一點,誰把冷戰劇本強加給世界,誰終將成為歷史的棄子。
歷史從不偏愛任何人,但它會嘉獎那些掌握自己命運的民族,這盤棋,才剛剛開始。
![]()
![]()
結語
這段芯片戰與其說是技術的較量,不如說是心態的對決,當對手還在玩弄過時的政治游戲時,我們已經開始重寫規則。
未來的博弈只會更復雜,但中國的底牌已越來越清晰,自主創新這步棋,我們走對了,而且會一直走下去。
除了芯片和稀土,我們還有哪些“王牌”可以打好?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烽火瞭望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