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幸福娃
![]()
楊絳先生曾說:“在繁華中自律,在落魄中自愈,凡事是過往,皆為序章。”
這句箴言如一杯清茶,初品清淡,再品則余味綿長。在這個浮躁喧囂的時代,我們該如何修好這門人生的功課?
人生如四季,總有繁華似錦的盛夏,也有萬物蕭瑟的嚴冬。而我們的心境,往往隨著外境的變遷而起伏不定。
身處順境時,耳邊滿是贊美與掌聲,眼前盡是鮮花與美酒。這時的我們,最容易迷失方向。就像一艘沒有錨的船,隨波逐流,終會觸礁。所以楊絳先生提醒我們要“在繁華中自律”。
自律,不是自我壓抑,而是清醒的自我認知和自我掌控。它讓我們在掌聲中最響時,依然能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在迷霧重重時,依然能看清前行的方向。
古人云:“君子慎獨。”自律之人,即使獨處時也能恪守內心的準則。而在人群簇擁中,這種自律更顯珍貴。它讓我們不至于在繁華中迷失本性,不會因一時的得意而忘記初心。
在這個物質豐盛的時代,誘惑無處不在。我們追逐更多的財富、更高的地位、更響的名聲,卻很少問問自己:這一切是否真正帶來了內心的滿足?
自律,就是在這無盡的追逐中,懂得何時該停下腳步,審視內心是否依舊澄明。
而人生的另一門功課,便是“在落魄中自愈”。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誰都難免經歷低谷。或許是事業的挫折,或許是情感的背叛,或許是健康的失去。當黑暗來臨,我們常常感到無助和絕望。
但楊絳先生告訴我們,要有“自愈”的能力。這種能力,不是天生的稟賦,而是后天修煉的智慧。
自愈,始于接納。接納生活的不完美,接納命運的無常,接納自己的局限。
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當我們坦然接納當下的困境,便已經開始了療愈的過程。
自愈,成于轉念。同一件事,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會有完全不同的意義。落魄之時,正是我們審視生命、重新定位的契機。
那些曾經的繁華,或許遮蔽了我們的雙眼;而今的落魄,反而讓我們看清什么才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
在低谷中,我們學會了謙卑,懂得了感恩,淬煉了堅韌。這些品質,是任何順境都無法給予的寶貴財富。
而貫穿始終的,是楊絳先生所說的:“凡事是過往,皆為序章。”
這句話充滿了禪機。它告訴我們,無論是輝煌的成就還是慘痛的失敗,都已經成為過去。
沉迷于過去的榮光,只會讓我們停滯不前;沉溺于過去的傷痛,只會讓我們無法擁抱未來。
過去的,只是生命長卷的序章。真正的內容,永遠在下一頁。
可是,我們常常活在過去的陰影中。為一次成功而沾沾自喜,為一次失敗而一蹶不振。殊不知,生命是一個不斷展開的過程,每一個結束都意味著新的開始。
能夠放下過去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放下不是遺忘,而是不再被過去所束縛;放下不是否定,而是從中汲取智慧后輕裝前行。
修好這兩門功課,需要一生的實踐。
在繁華中保持清醒,需要極大的定力。這定力來自于對生命本質的深刻理解,來自于超越外在評價的自我認知。
當我們明白一切外在的繁華都是暫時的,就能以平和之心對待順境,以從容之心面對誘惑。
在落魄中保持希望,需要深厚的智慧。這智慧來自于對世事無常的洞察,來自于對生命韌性的信任。
當我們理解困境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就能以開放之心接納挫折,以勇敢之心穿越黑暗。
楊絳先生的一生,正是這句話的最佳詮釋。她經歷過戰亂、批斗、女兒的早逝、丈夫的離去,卻始終保持著內心的從容與澄明。她的文字,沒有怨天尤人的悲憤,只有歷經滄桑后的通透與平和。
我們每個人,都在書寫自己的生命故事。無論是處于人生的高潮還是低谷,都不要忘記:繁華會過去,落魄也會過去。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
當我們真正領悟到“凡事是過往,皆為序章”的深意,就能在順境中不驕不躁,在逆境中不棄不餒。
如此,無論命運給我們什么樣的劇本,我們都能演好自己的角色。
愿你我在人生的旅途中,修好這兩門功課:在繁華中自律,在落魄中自愈。看淡過往,珍惜當下,無畏未來。
因為,生命中最美麗的風景,永遠在路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