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9月的外貿數據已出,重點城市的外貿格局出現微妙變化。想要蟬聯“外貿第一城”的深圳稍顯緊張,9月當月的進出口總額被上海反超,前三季度的進出口總額只比上海高出230多億元,領先優勢已經非常微弱。如若深圳在第四季度不能恢復增速,“外貿第一城”稱號可能還給上海。
外貿增速是深圳與上海今年的最大差別,深圳前三季度同比微增0.1%,而上海保持了5.4%的同比增長。深圳出口增速同比下滑,而上海出口增速達雙位數,此消彼長,懸念拉滿。
深圳的外貿韌性有多強?
盡管今年以來外貿增速放緩,但深圳在前三季度仍位居榜首。
進口端的數據爆發成為今年深圳的外貿特色之一。前三季度,深圳進口總額為13261.25億元,同比增長8.4%,其中機電產品進口超1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0%,集成電路和電腦零部件是其中的大頭。
![]()
![]()
![]()
面對美國關稅調整的緩沖期,部分企業需要搶進口一部分涉美材料和器件,為供應鏈的重構,預留一定的空間。深圳機場的國際貨運量因此發生變化,1-9月國際貨運量超過75萬噸,高附加值貨物占比超過7成。
面對全球需求疲軟的大環境,深圳新興產業的崛起保障了更多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鋰電池出口同比增長36.6%,1-8月純電乘用車出口同比增長14.3%,比亞迪出口保持高增速,深圳以此對沖了傳統產品出口下滑的壓力。
深圳出口對美依賴度為15%左右,為應對美國關稅政策帶來的沖擊,深圳以多元化市場布局精準填補美國市場缺口。前三季度,深圳對美出口占比持續下降,但對東盟、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地區的進出口均實現了穩定增長。
深滬對比,兩個外貿頂流城市的實力拉鋸戰
上海與深圳的進出口總額差距不足240億元,第四季度的數據對比更加白熱化,但兩座城市的外貿架構其實差距較大。
民營企業在深圳外貿格局里占據主導地位,進出口占比超過7成,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結構,使深圳在應對外部沖擊時反應更加敏銳。上海的優勢在于其國企與外資企業的資源整合能力和服務貿易優勢,這讓上海在全球需求復蘇中更易搶占先機,也確實在今年上半年擁有更高增速的進出口金額。
![]()
第四季度,兩座城市均有外貿爆發點,深圳多個重點產業領域在11、12月迎來出貨高峰期,而上海有進博會的加持與虹吸效應,可以憑此發揮長三角地區的產業鏈協同優勢。
相比之下,深圳守擂的底氣更足,年底搶出口較有保障,政策工具箱也預留了一定的空間,“2025穩外貿政策要點”中提及的品牌補貼、物流支持等措施,將在四季度進入兌現期。
深圳和上海的“外貿第一城”之爭,其意義并不在于一個頭銜或排名,其中折射的是我國外貿轉型與拓展趨勢。深圳代表的是扎實的制造業根基對外貿的堅實支撐,以“中國制造”升級“中國創造”,來對關稅壁壘予以層層擊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