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說起哭這件事,在大家印象當中,似乎劉備最擅長,其實那只是《三國演義》的夸張創作。史書記載曹操也哭過很多人,比如典韋、陳宮、郭嘉等等,曹丕也為三位大臣的痛哭流涕。
![]()
一、程昱
程昱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曹操的五大謀士之一。自從公元192年受到曹操征辟之后,跟隨曹操南征北討,立下許多功勛。兗州保衛戰、官渡之戰、平定河北、赤壁之戰都有程昱的身影。
文帝踐阼,復為衛尉,進封安鄉侯,增邑三百戶,并前八百戶。分封少子延及孫曉列侯。方欲以為公,會薨,帝為流涕,追贈車騎將軍,謚曰肅侯。——《三國志·程昱傳》
黃初元年(220年),曹丕代漢稱帝,程昱復為衛尉,進封安鄉侯,增邑三百戶,并前共有八百戶。分封少子程延及孫程曉為列侯。后來,朝廷欲以程昱為三公,程昱卻在此時去世,曹丕亦為之流涕,追贈車騎將軍,謚曰肅,壽八十。
![]()
曹丕為何對程昱有感情呢?因為程昱曾經幫助曹丕處理過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征討韓遂、馬超時,曹丕留守鄴城,又使程昱參知軍事。等時田銀、蘇伯等于河間作反,曹丕遣將軍賈信征討。叛軍中有千余人請降,朝中大臣皆認為應按照舊法,盡誅降軍。
程昱卻說:“以前之所以要誅殺投降者,是因為當時局勢動蕩,天下大亂,攻打賊人時采取‘圍而后降者不赦’的方針,目的在于向其它亂黨顯示不盡早投降的后果,讓所有敵人都感到懼怕。如今天下形勢大致已經安定,這些都是不成氣候的賊眾,殺了他們也沒有什么意義。因此我認為不可誅殺;即使要誅殺他們,也要先詢問曹公的意見。”
可是當時的大臣都說:“軍事方面我們可以自行下決定,毋須事事向曹公啟奏啊!”程昱聞言后,不再作出回應。直至朝議完結后,曹丕離開議堂,特地引見程昱,向其詢問:“您似乎言猶未盡?”
![]()
程昱方才表示:“所謂‘可以自行下決定’的制度,是指面對臨時之急,需要盡速立定決策的時候,才可以實行的。如今反賊已經被賈信制服,此事不會突發太過急劇的異變。因此老臣才不希望將軍急于自作主張,做出專制的事情。”
曹丕這才明白程昱的苦心,嘆道:“程君真是考慮得十分周到啊!”他即時將河間叛變一事向曹操交代,曹操經居府長史國淵的進勸,果然下令不誅降者。曹操還都知道來龍去脈后,十分喜悅,向程昱說:“程卿不單止明于軍事計略,亦善于處理別人父子之間的事情。”
二、張遼
張遼的威名,大家就更熟悉了,曹丕對于張遼,不單單是喜歡,而是近乎有點崇拜的意思,所以張遼去世后,曹丕非常傷心。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位魏王,張遼轉任為前將軍,又分封其兄張汛及一子列侯。同時,賜給張遼的帛多達千匹,谷多達萬斛。不久,孫權再叛變。張遼還屯合肥,并進爵都鄉侯。
![]()
曹丕賜輿車予其母以示榮寵,并派遣兵馬送其家人到他駐軍的地方,又派遣向導們預先在各地張貼告示,宣告張遼的家人將要到臨,指引著大家出迎。張遼“所督諸軍”的將士官吏們都羅列在道路兩側,拜迎張遼的家人。看見此景的人們都認為這是十分榮耀的事。
黃初二年(221年),張遼到洛陽朝拜,曹丕便引張遼會晤于建始殿,親問其昔日破吳時的情狀。張遼述說過后,曹丕向左右嘆息道:“簡直是古代的召虎啊。(召虎,即召穆公,是與方叔、尹吉甫、南仲等齊名的西周大將。他曾平定淮夷,所以被曹丕借作比喻。)”
![]()
于是,曹丕下令為張遼建造屋舍,替其母興建殿室,當年跟從張遼突破吳軍陣線、直沖孫權帥旗而臨時應募的一眾步卒,都被封虎賁。
黃初三年(222年),孫權再次向曹魏稱臣。張遼奉命還屯雍丘,卻在此得病。曹丕遣侍中劉曄帶著太醫審視其疾。梁章鉅《三國志旁證》中提到:“漢三公病,遣中黃門問病。魏、晉則黃門郎,尤重者或侍中。(張)遼位未至公,而遣侍中,蓋寵之也。”可見曹丕如何重視與喜愛張遼。
是歲,遼與諸將破權將呂范。遼病篤,遂薨于江都。帝為流涕,謚曰剛侯。子虎嗣。——《三國志·張遼傳》
張遼之疾久未痊愈,曹丕命人把他接到自己的行營,自己則車駕親臨,握著他的手,賜給他御衣,太官每天來送御膳。病情稍有好轉后,張遼便返回其軍中。不久之后,張遼病情加重,病逝世于江都,曹丕為之流涕,被追謚曰剛侯。
三、杜畿
相較于程昱、張遼,杜畿似乎并不為人所熟知,但讀過《三國志》的都知道杜畿的分量。杜畿歷官郡功曹、守鄭縣令,善于斷案。荀彧將他舉薦給曹操,曹操任命他為司空司直,調任護羌校尉,使持節領西平太守。
![]()
《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杜畿:“杜畿寬猛克濟,惠以康民。抑皆魏代之名守乎!”杜畿有勇有謀,為政寬惠,在最關鍵的時刻穩固了曹魏在河東的統治,貢獻軍糧無數,擔任河東郡太守十六年,政績常為天下最。
帝征吳,以畿為尚書仆射,統留事。其后帝幸許昌,畿復居守。受詔作御樓船,于陶河試船,遇風沒。帝為之流涕,詔曰:“昔冥勤其官而水死,稷勤百谷而山死。故尚書仆射杜畿,于孟津試船,遂至覆沒,忠之至也。朕甚愍焉。”——《三國志·杜畿傳》
曹丕受禪登基后,封杜畿為豐樂亭侯,官至尚書仆射。曹丕出征時,杜畿常留守京師,非常信任看重他。公元224年,曹丕命令杜畿監造御樓船。造成之后,杜畿親自到陶河試船,不幸遇到風暴,溺水而亡,時年六十二歲。
![]()
曹丕非常悲傷,在詔書中寫道:“夏朝的水官冥勤勞地工作而死在水中,后稷勤勞地播種百谷而死在山上;已故的尚書仆射杜畿,在孟津試航,以至翻船沉沒,這是忠心的極致,朕實在為他痛惜。”稱贊杜畿和古代的名臣冥、稷一樣光榮殉職。
歷來都認為曹丕刻薄寡恩,賜死甄氏、逼迫曹植、處死鮑勛、記恨曹洪都是曹丕的污點。但曹丕對于忠臣良將,也是非常看重的,所以程昱、張遼、杜畿之死,讓曹丕流涕。
參考資料:《三國志》裴松之注、盧弼《三國志集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