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常講究尊卑、地位的皇朝時期,出身和家世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極其重要且含糊不得的。出身好可以平步青云為王、為帝,而家世不明則會被人恥笑、斥罵為“野種”。但在這個事情上,乾隆作為九五之尊卻和始皇帝有著同樣的“尷尬” – 被質疑身世不明。
![]()
關于乾隆的身世除了官方記錄外,還有兩種說法在民間熱議和流傳。一是,乾隆是其父在承德隨意臨幸一個漢人宮女后所生;二是,乾隆是雍正從海寧陳閣老家抱回的一個孩子。
第一種說法對應著兩個版本的故事,這兩個版本故事的時間都在康熙四十九年,內容也相差不大,而且都很羞恥、很荒誕。
第一個版本是說,這年秋天康熙率皇子、滿族親貴們前往“木蘭圍場”舉行秋獵活動。八月末的一天,皇四子胤禛射殺了一頭公鹿,因口渴胤禛就順便喝了一碗鹿血。哪知這頭鹿與眾不同,胤禛很快就氣血翻涌并急于發泄。
情急之下,胤禛的護衛恩普先找了一個小草屋暫時安頓胤禛,然后忽悠來一個因相貌丑陋,被宮人戲稱為“丑大姐”的宮女進屋以解自己主子的燃眉之急 ……
另一個版本是說,這一年胤禛在熱河患病。天天臥床養病,不但養好了身體,也積攢了某些方面的欲望。為釋放和宣泄,胤禛就忽悠臨幸了行宮里一個神智不是很正常的宮女“傻大姐”。
不論是“丑大姐”還是“傻大姐”,因身份低微且粗鄙不堪,加上這事兒本就是類禽獸的丑事,所以事后胤禛不想聲張、也不想認賬。但是她們的肚子不管這些,一天天地大了起來。
宮中的女人懷孕了,對于皇朝而言可不是小事兒,所以這樁丑聞最終還是被康熙知曉了。康熙為了皇家顏面,也選擇了不聲張,并要求胤禛將孩子撫養長大。這個孩子出生后被取名為愛新覺羅·弘歷,即清高宗乾隆皇帝。
![]()
乾隆的這個身世說法其實很容易證偽。
首先,以當時爭奪太子位的激烈,胤禛干下這等丑事,不太可能不被他的政敵們拿出來大做文章。即便不考慮這些,以善于隱忍而出名的胤禛也很難為了一時之快,去做這種近乎自掘墳墓的事情。
其次,清朝皇族家法和宮禁非常嚴苛。皇子勾搭宮女要以“穢亂宮闈”論處,這是個相當嚴重的罪名。之前皇太子胤礽因和康熙頂嘴,加上晚上靠近康熙營帳“裂縫竊視”,就被廢黜。這樣的康熙為什么要輕易放過胤禛?
最后,時間上也對不上。
康熙四十九年,胤禛是隨康熙前往木蘭圍場和熱河行宮,但他們在當年九月初三一起返京,也就是說宮女最晚也是在九月初三受孕。而清宮檔案中記載的乾隆出生日是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
如果乾隆真的是那個宮女所生,那么孕期至少有十一個半月,這不正常也不科學。
既然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這么多,為什么這種說法還能一直流傳呢?筆者覺得原因在于故事本身。國學大師胡適對這個故事的評價就很有代表性 – “乾隆帝實在像一個傻大姐的兒子”。
滿清的征服是那個時代以及后世很多中原漢人心中的痛,雖然無力反抗、無法改變歷史,但是心中的郁結還是想要發泄。因此這個故事是不是事實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它可以嘲諷、羞辱滿清及愛新覺羅一族,獲取一些心理安慰。
![]()
相對第一種,乾隆身世的第二種說法在邏輯以及故事完整性上就要強上很多,是個清朝版的“貍貓換太子”。
當時諸皇子為爭奪儲君之位,在各個方面無所不用其極。胤禛覺察到自己的父皇在決定皇太子人選時,不但比較皇子,也在權衡諸皇孫的才干。此時自己只有一個兒子(弘時),而且康熙還不喜歡他。
因此胤禛盼望再生一個兒子在這個方面為自己加分,但是天不遂人愿,胤禛的福晉生出的是一個女兒。為了自己的目標,胤禛就用這個女兒與大臣陳世倌同日出生的兒子做了調換。
一個漢人就此成為了滿族的皇孫,以及未來的皇帝。這種說法的流傳遠廣于第一種,到了清末,海寧陳家出過一個皇帝的傳說,可以說皇朝上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人們為這種說法還找出了不少旁證,這里筆者只列兩個最主要的“證據”。
首先是海寧陳家在康、雍、乾三朝仕宦顯赫,身居要職者很多,一度“位宰相者三人”。康熙四十二年,陳家按輩分孫、父、祖三代同時登科(陳世倌位列其中);四十六年,陳家又有兄弟三人同時上榜 ……
對于一個家族來說,這種情況不是書香門第就能讓人信服的,不少人覺得這是皇帝們在“照顧”自家人。
其次乾隆六次南巡,有四次都住在海寧陳家。不少人也覺得這遠超了皇帝對于臣子的恩寵,分明是乾隆在“探親”。
證據看著在理,但是乾隆自己就給證偽了。
海寧陳家顯赫不假,但是陳家主要是顯赫在康熙朝,難道康熙也參與了“貍貓換太子”?更重要的是陳家是落沒在乾隆朝,而且主要原因就是乾隆的打壓。
乾隆登基后,多次為點小事就斥責,甚至罷免過陳世倌。一次陳世倌因擬旨出現筆誤,不但被乾隆當面斥責,還被乾隆革免并勒令回家待罪。俗話說墻倒眾人退,很快就有御史跑出來告發陳世倌在山東偷偷置業,并疑其家產來源不明 ……
乾隆不但又訓斥了陳世倌一通,還令山東巡撫嚴查。后因山東巡撫沒查出什么問題,加上陳世倌發動關系為自己求情,才得以逃過一劫并官復原職。
一些人覺得這是乾隆在演戲,也是在警示陳家不要把不該說得秘密透露出來。雖然皇權之下無父子,乾隆為了自己的皇位打壓甚至是滅“陳家的口”都不稀奇。但是乾隆的打壓手法,卻讓人很難相信、也很難理解這個“兒子”為什么要這么做。
世倌擬旨誤,下吏議奪職,上斥世倌卑瑣不稱大學士,宜如議奪職。又別敕略謂:“朕斥世倌卑瑣,即如世倌與孔氏有連,乃於兗州私營田宅,冀分其馀潤。此豈大臣所為?今既奪職,下山東巡撫毋令居兗州。” 《清史稿·卷三百三》
后陳世倌為自保,主動請辭歸鄉,乾隆依然不放過他。不但一點面子不給直接同意,還在批復中警告陳世倌別想以告退為由要挾君王……
注:皇朝時期朝堂高管辭職講究“三辭三讓”,也就是官員上表請辭皇帝慣例都是不允許,以示對臣下的信任。如果皇帝直接同意,不論這個官員是不是真心請辭都是一種羞辱。
即便是為了皇權要打壓、警告自己的“生父”,但有什么必要去羞辱自己的“生父”呢?而且羞辱父親不就是在羞辱自己么,難道乾隆喜歡這種精神自虐?
至于乾隆六下江南的主要目的,既不是各種“戲說”中的尋訪江南美女,也不是“探親”,而是督察海塘。
![]()
《乾隆南巡圖卷》閱視河工局部
為了治理錢塘水患,保護江南糧稅重地,自康熙朝就在江南沿海一帶大規模建設海塘工程。乾隆登基時,海塘工程并未完工而且也沒有預期的順利,因此他南巡的后四次均親自前往海寧視察。
真要是“探親”,他前兩次南巡怎么不探?
至于為什么去海寧都住在陳家,也很好理解。海寧地區沒有行宮,乾隆又不愿隨便將就或者在空地上搭帳篷住。自然就要入駐當地望族陳家的豪宅了。而且乾隆把陳家的“隅園”改名為“按瀾園”,也旁證了他去海寧的目的。
最后胤禛也很難干出“貍貓換太子”的事情。
首先,為了爭奪太子位,諸皇子爭奪 的 那么激烈。大家在給自己加分的同時,還有另外一件更為重要的事情,不能減分。身為皇族,換異姓冒充自己的兒子,一旦事發,這就不是減分,是直接歸零。
而且對于胤禛來說,換兒子也是件近乎不可能的事情。
換就得生產之后換(出生前也不清楚是男是女)。而胤禛身為皇子,他的孩子降生,就不是他可以自行處置的事情。產前需上報宗人府,生產時宗人府也有專人在現場查備并記錄孩子的出生信息(時辰、男女、生母等)。難道換完之后再要求宗人府更改記錄?
況且乾隆出生時,胤禛的一個側福晉也已懷孕五個多月(弘晝),既然還有正常誕下子嗣的機會,又有什么必要賭上所有去博風險極高的“貍貓換太子”呢?這不是失敗了,還可以讀檔重來的游戲。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關于乾隆身世不明的說法,基本是戲說。那么這些戲說是怎么出來的呢?
![]()
乾隆生母(孝圣憲皇后)
起因在乾隆的生母鈕祜祿氏身上。鈕祜祿氏雖然自己的家世不差,但是她來到胤禛身邊時地位很低,是侍女。因為胤禛一次重病,鈕祜祿氏照顧 的 非常周全而被胤禛納為妾室 – “遂得留侍,生高宗”。但是這中間有個不清楚的地方,她懷上乾隆時到底是侍女還是妾室。
注:乾隆生母鈕祜祿氏祖上與努爾哈赤的外孫清初名臣遏必隆同支,生下乾隆后很長一段時間地位也沒提升,一直被呼為“格格”(清朝時皇族的女兒都是格格)。后乾隆被康熙所寵愛,康熙順帶稱贊了一下乾隆的生母是“有福之人”,她的地位才開始迅速攀升。
皇朝時期,“母以子貴”的前提是“子以母貴”。例如,私生子、家生子(家仆、家奴和主人生的孩子)很難跟婚生子比;庶子很難跟嫡子比。乾隆作為皇帝,他的出身有點接近很沒地位的“家生子”,這就成為了那些傳說的源頭。
另外一個原因是 -- 反清復明。
反清復明在清朝是被喊了很多年的口號,但“復明”的原因并不是明朝有多么好。對于中原漢族來說,改朝換代本是正常的事情。而神州被蠻夷部族所征服,這才是讓很多漢民心理上難以接受的地方。
然而自身組織的問題,種種“復明”的努力都以失敗告終,清廷及滿族在中原統治也越來越穩固。一些人心里雖然明白“反清復明”已經成了鏡花水月,但是心中的那種愿景卻難以泯滅,于是就產生了另一種獲取“勝利”的方法。
漢人奪回天下只需要一個孩子,乾隆你就背負起這個責任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