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發(fā)生驚險一幕,外軍自信追擊中國航母,結果卻超出所有人的預料?九三閱兵利器發(fā)威,外軍被耍的團團轉,解放軍這份成績單的含金量有多高?東西方軍事差距已顯著拉開,美國的最大優(yōu)勢已被抹平。
![]()
據《南華早報》報道稱,中國軍事雜志《兵工科技》在今年9月披露,解放軍電子戰(zhàn)部隊在南海地區(qū),使用“機密車載干擾設備”成功制造“幻影目標”,在南海海域制造了一個虛假的雷達信號,直接引誘了一架外軍的偵察機,飛向中方設定的“錯誤目標”,去追蹤根本就不存在的航空母艦或兩棲攻擊艦。
按照雜志披露,這款電子戰(zhàn)系統能夠在最遠三百公里之外,模擬“超大型艦船”的雷達回波,且部署的速度僅是傳統電子戰(zhàn)系統的五分之一,能量密度卻比傳統平臺高了二十倍,整套系統涵蓋信號截獲、頻率偵測,以及頻譜監(jiān)測功能。
對特定目標的干擾與壓制,能夠壓縮在“幾秒時間內”,同一時刻還可以進行干擾雷達測繪,通訊,導航以及多種信號。
![]()
且這一系統體積非常小巧,以包括吉普車在內的小型載具作為基本部署單位,同時也參與了今年9月3日的國慶大閱兵,但相關的系統名稱依舊是“機密”。
而除去最為基本的電子干擾之外,這套系統還可以實現“主動投射虛假戰(zhàn)場感知”,制造虛假的戰(zhàn)場信息來誤導對手的判斷,因為這套系統內部,提前預置好了一套“指紋庫”,能夠識別主要對手所裝備的武器的特定電磁信號,進而對其發(fā)起具有極強針對性的“特定干擾”,若對手的導彈鎖定了這些個假目標,并打了出去,那么將出現幾百米的誤差。
《兵工科技》對此評論稱,這一套先進裝備,在臺海,南海地區(qū),有著極其重大的“戰(zhàn)略價值”。遺憾的是,盡管《兵工科技》披露了這一次勝利,但卻沒有交代這次欺騙的偵察機來自哪一個國家,也沒有交代具體的時間,地點。
而從具體的描述上看,對我軍來說,這一型裝備已經在事實上成為了“戰(zhàn)力倍增器”。
![]()
原因也很簡單,它的基本部署單位極小,意味著這套系統本身不需要大量的發(fā)電,也就無需像常規(guī)的野戰(zhàn)雷達那樣,必須跟著幾臺發(fā)電車,在光學層面上,就已經能夠有效規(guī)避對手的偵察,在部署上也極為靈活。
因為從尺寸上來說,如果這套系統僅憑借吉普車就能運輸,那么解放軍目前大規(guī)模裝備部隊的直8中型運輸直升機,運7,運8戰(zhàn)術固定翼運輸機,都可以拉著它進行快速部署,甚至可以通過現有的6噸級傘具進行戰(zhàn)術空投,迅速在前線建立其一套電干體系。
![]()
是在陣地暴露之后,這類小型平臺本身越野能力極強,也可以迅速撤離陣位,關閉后屏蔽電磁信號,直接鉆入深山老林,除了己方誰也找不到,在應對主要對手的空基反輻射能力時,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而這一套內置的“態(tài)勢感知欺騙”,在戰(zhàn)時情況下,具有極高的運用價值。
因為我們都知道,在信息化戰(zhàn)爭時代,雙方比拼的不再是像傳統機械化戰(zhàn)爭那樣的“斗獸棋”游戲,不再是誰的坦克裝甲車輛多,質量高,誰就能贏得戰(zhàn)爭,而是情報的獲取,以及各類信息的交互,其中又涉及到了光學偵察,電磁頻譜偵察,干擾與抗干擾,網絡空間博弈等多個維度的較量。
![]()
好比是兩個拿著鐵錘的人,都在拼命捂住對方的眼睛,耳朵,鼻子,誰先捂不住了,那對方的鐵錘就要直接砸下來了,換句話來說,在信息化戰(zhàn)爭背景下,軍事打擊,反而是最后一環(huán)。
實際上,從戰(zhàn)役態(tài)勢上來說,即便是如今的人工智能技術,所起到的效果也只是“輔助決策”,最終下達命令的,依舊是整場戰(zhàn)役的指揮官,所有的戰(zhàn)場信息都會匯總到一處,并由參謀制定計劃,然后再進行執(zhí)行。這一整個過程,好比是在玩“剪刀石頭布”的游戲,雙方都在猜,一方無法推算出對手的意圖,那么就會讓己方陷入被動。
![]()
而這套新系統的“態(tài)勢感知欺騙”能力,就是起到干擾對手偵察的作用,讓對手的指揮官獲取錯誤情報,最終下達錯誤的指令。
打個比較淺顯的比方,如果一支裝甲旅通過系統性的偽裝欺騙,將自身的一系列“動靜”,給偽裝成為一個摩托化步兵旅,并引來了對手的機步旅來攻擊,那么戰(zhàn)局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對手將面臨一次戰(zhàn)術層面上的慘敗。而若是將這種欺騙擴大到師、軍級層面上,讓對手誤判正確的“主攻方向”,那么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場戰(zhàn)爭的勝負。
這在海戰(zhàn)層面上也是一樣,我們所要面對的主要強敵,或者說美國海軍,他們目前所面臨的問題非常明確,那就是在我方的稀土管制下,嚴重缺乏基礎性彈藥。因此,倘若中美兩國發(fā)生軍事較量,美軍唯一的“勝算”,就是寄希望于在短期內實現“速勝”。
![]()
如果美軍要對解放軍的武統行動進行干預,美軍必須獲取中國周邊的制海權,制空權,這就必須先對付解放軍目前已經有的3艘航母,與5艘兩棲攻擊艦,在偵察力量發(fā)現對手之后,直接傾瀉彈藥完成飽和攻擊,畢其功于一役。
因為不同于二次大戰(zhàn),現代化大型水面艦艇根本無法在短期內進行補充,人員的訓練,艦載機的生產,以及二者的磨合,都需要長期的積累,這也是為什么說現代海戰(zhàn),拼的是“存量優(yōu)勢”。
而解放軍的這一款電子戰(zhàn)系統,則可以明確模擬大型水面目標,這就會導致戰(zhàn)場上出現一種非常尷尬的情況。美軍的指揮官在匯總信息之時,會驚訝的發(fā)現戰(zhàn)區(qū)內“處處有航母”,而若是想要派遣機動力量進行偵察,那么必然會遭到解放軍的“伏擊”。
但這同樣也是一個“陽謀”,如果美軍不派出機動力量試探,就“抓不到”中國艦隊的東向,但若是派出力量,又會面臨損失,而且這種對抗往往是動態(tài)性的,處于機動狀態(tài)下的軍艦,本身就是“時間敏感目標”,直接把傳統海戰(zhàn),變成了動態(tài)性的“躲貓貓”游戲。
![]()
只不過“獵人”每開上一槍,自己就要“扣血”,隨著時間的推移,當美軍手上的籌碼越來越少,那么解放軍就可以尋求艦隊決戰(zhàn)。
這里又有一個細節(jié),現代海戰(zhàn)往往發(fā)生在一千公里之外,即便是艦載機發(fā)射反艦導彈,也無法抵達“目視距離”。
如果在雙方交戰(zhàn)的關鍵時刻,中方的干擾車再次制造假目標,按照特定頻譜干擾對手的導彈引導頭,將他們引往一片空白海域,那么雙方攻守態(tài)勢,將會直接逆轉,缺乏彈藥的美國艦隊,將直接變成“老鼠”,而以逸待勞的中國海軍,將變成“吃老鼠的貓”。
當然,我們先前所說的這些運用場景,實際上也只是幾種運用的手段之一,而且從體量上看,這一型干擾設備,恐怕只是停留在“戰(zhàn)術層面”上,級別更高,干擾能力更強的設備恐怕還有王牌。
![]()
而其中的核心要點在于,《兵工科技》提到了中方,已經掌握了“主要對手”現有電子裝備的“指紋庫”,能夠實現針對特一裝備的定向與欺騙。這意味著對手,或者說美軍內部,出現了大規(guī)模的泄密事件,導致其所裝備的雷達、導彈等關鍵裝備的頻譜“漏了個精光”,這在信息化戰(zhàn)爭的條件下,是非常要命的一件事。
因為作為美國“戰(zhàn)略基石”的Ka波段戰(zhàn)略導彈預警衛(wèi)星,也是依靠特定頻譜進行交互,美軍下一代全軍指揮網絡,也一樣是基于天基衛(wèi)星來進行構建。
![]()
而從如今美國政府在財政預算所面臨的巨大困難上看,大規(guī)模更換現有導彈,雷達等武器裝備的工作頻譜,顯然不切實際,而若是硬著頭皮用下去,又等同于是在中國面前“衣不遮體”,任何一舉一動都會被中方看得干干凈凈,讓中方在部署上真正實現先發(fā)制人。
這或許也能解釋,在技術優(yōu)勢上“擺爛”了這么久的美國,突然開始提倡所謂的“戰(zhàn)士精神”,因為在這種沖突當中,人的主觀意志是唯一的“翻盤可能”。可中國都已經快有了“擁有意志的鋼鐵”,如今不一定有“鋼鐵意志”的美軍,又該何去何從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