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淮河流域首艘醇氫電動新能源船舶在武昌造船廠正式開工建造。與此同時,全球首艘醇氫電動集散兩用船“遠醇001”近日在上海成功完成首航,并投入商業化運營。這兩艘船舶均搭載由漢馬科技研發制造的醇氫電動系統,凸顯了漢馬科技作為全球唯一實現醇氫動力全場景量產基地的智造實力,為行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動能。
![]()
醇氫電動助力內河航運綠色高質量發展
國際海事組織(IMO)提出的“2050年碳中和”目標,正推動各國加快船舶能源轉型。綠色甲醇因其可再生性和低改造成本,被Longspur Research評為“船用綠色燃料最佳選擇之一”。我國內河航運新能源轉型步伐加快,交通運輸部、生態環境部、中國船級社陸續發布新能源相關標準與檢驗規則,并出臺鼓勵政策,推動內河船舶向綠色智能方向升級。數據顯示,我國內河航行船舶總量達14.59萬艘,其中新能源船舶已超1000艘,新舊替代空間廣闊。
![]()
搭載醇氫電動系統的船舶可實現全生命周期近零排放,具備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船型覆蓋300至10000噸級,適用于近海、江河及湖泊的電動驅動,滿足中國船舶二階段及IMO TierIII排放標準。與同排量二階段排放柴油機相比,其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NOx+HC)排放下降86%,顆粒物(PM)下降99%,一氧化碳(CO)下降92%,有效改善港口和內河碼頭的空氣質量,契合綠色航運要求。
在運營經濟性上,醇氫電動船舶對比柴油和純電船舶綜合成本更優。以“遠醇001”醇氫電動集散兩用船為例,該船采用直流組網與多工況智能能量管理技術,形成“甲醇-電-智能控制”的創新路徑,可根據運行特點靈活切換四種工況。與柴油船相比,“遠醇001”能源成本降低42%;與純電動船相比,其在享受相同國家政策補貼的同時,購置成本下降24%,能源成本下降11.5%,續航里程提升至1500公里,為行業綠色轉型提供了可行示范。
![]()
目前,搭載漢馬科技醇氫電動系統的船舶已在長江、珠江、淮河、京杭大運河等多個流域推廣應用。西江流域首批醇氫動力船舶、杭甬運河首艘純甲醇電動智能船舶也已在廣東肇慶、浙江紹興等地陸續開工,助力我國內河航運綠色高質量發展。
漢馬科技:全球唯一醇氫動力全場景量產基地
作為全球唯一實現醇氫動力全場景量產的基地,漢馬科技擁有國際先進的發動機自動化生產基地,年設計產能達10萬臺,實現了全流程自動化、柔性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制造,產品功率覆蓋60—420kW,在適應性、可靠性、經濟性、安全性和環保性能方面均通過全面驗證,形成覆蓋商用車、船舶、電站、工程與農業機械等領域的綠色動力解決方案。
![]()
醇氫電動技術突破了傳統動力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的瓶頸,為綠色航運、綠色礦山和綠色電力提供了新思路。在礦山領域,搭載醇氫電動系統的礦機具備強驅動、綠色化和低能耗特點,燃料成本下降40%,運行效率提升20%,已新疆、內蒙古、青海、甘肅、河南多地礦區投入使用,累計運行超320萬小時,運營里程超4000萬公里。近日,150臺配套醇氫電動系統的礦機再次批量交付新疆大客戶,為當地綠色礦山建設注入了新活力。
![]()
在電力領域,醇氫電動發電機組通過分布式并網部署,已在國內規模化應用于礦井開采、石油鉆探等多個領域,輸出穩定且TCO成本更低。以新疆某70鉆井平臺為例,使用16臺醇氫發電機組并機運行,按甲醇1.8元/升計算,發電成本僅為1元/千瓦時。按年運行6000小時計,單臺機組相比柴油機組一年可節約燃料費用69.3萬元,運行一年即可再賺一臺機組。
![]()
目前,搭載醇氫電動系統的各類車輛、船舶、工程機械、電站等已在28個省份、100多個城市和地區投入運營,環保與經濟效益顯著。未來,漢馬科技將繼續聚焦企業綠色轉型與可持續發展,不斷拓展醇氫電動技術的應用場景,為用戶提供更多元、更高價值的綠色動力解決方案,以液態新能源助力全球綠色轉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