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美國商務部剛剛將16家中國企業拉入黑名單,理由還是那套"危害國家安全"的陳詞濫調。
不到一天時間,中國商務部連發兩道稀土管制令,直接掐住了美國軍工業的命門。這回合的較量,誰占了上風?
![]()
美國的老套路
美國這次拉黑16家中企,手法還是熟悉的配方。從今年3月的70多家實體,到7月的18家企業,再到這次的16家,美國商務部的黑名單幾乎成了談判前的"例行公事"。每次重要會晤前夜,華盛頓總要先來一輪制裁施壓,仿佛不這樣做就談不成判。
翻遍美國商務部的公告,你找不到任何具體的違規證據。所謂的"危害國家安全",說白了就是害怕中國在電子和無人機領域追上來。美國想通過切斷供應鏈的方式,把中國科技發展的路子堵死。從2018年至今,這套路已經用了上千次,卻始終沒能阻擋中國科技的進步步伐。
![]()
這種做法連土耳其、阿聯酋的8家企業都被連帶拉黑,結果全球電子元件價格立馬漲了3%。美國的盟友私下里怨聲載道,但華盛頓顯然不在乎這些"附帶傷害"。這種"一刀切"的霸道作風,正在消耗美國的國際信譽。
中國反擊
中國的反制來得又快又準。商務部發布的兩份公告,第一份是對境外含有中國成分的稀土物項實施管制,第二份是嚴控稀土技術出口。這一內一外的組合拳,等于給全球稀土產業鏈裝了把"中國鎖"。
![]()
這次管制的覆蓋面前所未有。第62號公告嚴格管控國內稀土出口程序,第61號公告則把觸角伸向境外。不僅管原材料,連技術、設備、知識產權許可都管上了。境外用中國技術生產的稀土產品,想轉手賣給第三國?得先過中國這一關。
商務部發言人說得很直白:"部分境外組織將原產中國的稀土管制物項直接或加工后再轉移,用于軍事等敏感領域。"翻譯過來就是——某些國家一邊對中國搞技術封鎖,一邊卻把中國的稀土拿去造武器,這種"又當又立"的做法該踩剎車了。
![]()
拿F-35戰機來說,每架需要500公斤稀土,87%的供應鏈依賴中國。核心的永磁技術,正好在這次中國管制的范圍內。中國公告一出,不只是美國慌了,歐盟也坐不住了,特斯拉的"擎天柱"機器人量產計劃直接卡殼。北方稀土隨即暫停對外技術授權,這影響力立刻落到了實處。
美國軍工業的致命軟肋
美國總想著用技術封鎖壓制對手,卻忘了自己的脖子早被供應鏈卡住。看看那些明星裝備對稀土的依賴程度就知道有多要命。
![]()
每架 F-35 隱身戰機,需依賴約 417 公斤稀土元素才能發揮性能。這些稀土主要用在三個關鍵地方,雷達系統靠釤鈷磁體保持高頻穩定,激光制導裝置離不開它,發動機高溫合金涂層更得靠釔元素扛住 1600℃高溫。要是沒了這些材料,F-35 的隱身能力和精準打擊力基本就失效了。
海軍裝備的話,一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需要約2600公斤稀土,一艘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的用量高達4600公斤。核反應堆的屏蔽材料需要釤和銪,聲吶系統的超磁致伸縮元件離不開鋱和鏑。現代艦艇的永磁推進電機能把潛艇噪聲從105分貝降到95分貝,別小看這10分貝,在水下作戰中可能就是生與死的差距。
![]()
精確制導武器同樣離不開稀土,美軍的反輻射導彈、精確制導炸彈都需要稀土永磁電機控制彈頭姿態,激光測距儀的玻璃著色劑也來自稀土元素。這些看似不起眼的部件,恰恰是現代精確打擊武器實現"點穴式"攻擊的關鍵。
蘭德公司2024年的分析直接指出,僅僅90天的稀土供應鏈中斷,就能讓78%的美國國防承包商停產。美國空軍已經發出警告,稀土短缺可能拖慢F-35生產,延遲雷達系統交付。洛克希德·馬丁等軍工巨頭的生產成本因為稀土問題增加了20%,交付時間也在延長。
![]()
美國自救為何難以奏效
美國當然也在想辦法自救。2020年后重啟了加州芒廷帕斯礦的開采,還拉上澳大利亞的萊納斯公司在德州建稀土分離廠,試圖打造完整供應鏈。五角大樓已經砸了超過4.39億美元用于構建國內稀土供應鏈。最近還炒出個"海藻提稀土"的新技術,聲稱能把稀土濃縮百萬倍,回收率達50%。
問題是,芒廷帕斯礦主要產輕稀土,而軍工最需要的釤、釔、鏑、鋱等重稀土,美國本土基本沒有經濟開采價值的礦源。更關鍵的是技術壁壘,稀土的冶煉分離涉及復雜工藝流程和環保處理,中國在這個領域積累了幾十年經驗,形成了完整技術體系。
![]()
所謂的海藻技術聽著挺玄乎,可也就是實驗室階段。近海養殖的生態影響、規模化成本,全是沒解決的難題。有美國分析機構坦言,美國想要真正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至少還需要十年。
正在研發的第六代戰機F-47面臨的壓力更大。每架F-47預計消耗800至1200公斤重稀土,用量是F-35的兩倍。盡管五角大樓宣稱已建立500噸戰略儲備,但面對F-47的研發需求和F-35的量產壓力,這點庫存杯水車薪。
![]()
未來走向
從這次交鋒可以看出,中美博弈已經進入了新階段。美國依然迷信制裁的威力,中國則更加善于利用自身的產業優勢進行反制。
美國的制裁策略面臨遞減效應,隨著制裁名單越來越長,其震懾力反而在下降。更重要的是,頻繁的制裁正在推動其他國家尋求替代美國的方案,長期來看對美國并不有利。
中國的反制策略則更加成熟。通過精準的出口管制,既維護了國家安全,又避免了過度反應。這種"有理有利有節"的做法,在國際社會獲得了更多理解和支持。
![]()
中國商務部同時將14家外國實體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進一步展示了反制的決心。這些被制裁的企業大多與臺海軍事合作有關,中方的信號很明確:誰敢在臺海問題上挑釁,就要承擔相應后果。
在相互依存的全球化世界里,合作是唯一的出路。美國如果繼續沉迷于制裁游戲,只會讓自己越來越被動。中國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任何試圖遏制中國發展的企圖都是徒勞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