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您這狀態(tài)比我還好!"
2025年春末,在鄭州希福中醫(yī)腫瘤醫(yī)院的走廊里,91歲的高青蓮正搬著小馬扎坐在窗邊曬太陽。隔壁病房剛復查完的阿姨湊過來打招呼,老太太瞇眼笑著應(yīng):"可不嘛,今早還喝了倆雞蛋羹,下午跟老伙計們打太極呢!"
誰能想到,眼前這個腰板硬朗、說話中氣的老人,25年前曾被醫(yī)生斷言"晚期小細胞肺癌,怕是撐不過半年"。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坎兒"
時間倒回2000年。66歲的高青蓮總說"胸口發(fā)悶,喉嚨像卡了團棉花"。去濮陽當?shù)蒯t(yī)院拍CT,醫(yī)生指著片子直皺眉:"肺部有陰影,趕緊去大醫(yī)院查。"
![]()
兒子帶著她跑遍濮陽、安陽的醫(yī)院,最后在鄭大一附院確診——中心型小細胞肺癌,晚期。
"當時腦子嗡的一聲。"高青蓮的兒子回憶,"醫(yī)生說先化療試試,我們就這么住進了病房。"
可化療的罪,一家人受夠了。惡心嘔吐、吃不下飯,老太太從130斤瘦到90斤,后來連坐起來都費勁。"三番五次吐血,身上沒力氣,連我去廁所都得喊人扶。"兒子紅著眼眶說,"那時候真覺得,天要塌了。"
偶然相遇,命運轉(zhuǎn)了個彎
做了兩次化療后,家里人急得睡不著。"不能就這么干等著吧?"親戚群里一句閑聊點醒了他們:"聽說鄭州有個袁希福院長,看腫瘤挺有一套。"
![]()
抱著"死馬當活馬醫(yī)"的心態(tài),他們掛了號。第一次喝中藥,高青蓮皺著眉頭直撇嘴:"苦得舌頭發(fā)麻。"可沒想到,喝到第三周,兒子發(fā)現(xiàn)母親能主動要粥喝了:"以前喂半勺都往外吐,那天自己端碗喝了小半碗。"
堅持治療一年后,變化更明顯了。老太太能自己下樓遛彎,還能幫著帶孫子、擇菜做飯。2001年10月12日,老伴兒特意寫了封感謝信送到醫(yī)院:"服貴院中藥86劑,目前病情大有好轉(zhuǎn),飲食、睡眠皆正常......"
從"抗癌明星"到"生活榜樣"
康復后的高青蓮成了醫(yī)院的"常客"。2004年首屆百位抗癌明星交流大會,她坐著輪椅也要去分享:"我不懂啥大道理,就覺得這藥喝著得勁兒,日子就有盼頭。"后來第四屆、第五屆,她都搶著報名,成了病友們口中的"高大姐"。
![]()
去年4月,鄭州希福中醫(yī)第六屆抗癌明星大會召開,90歲的高青蓮本想親自到場,考慮到年紀太大,特意錄了段視頻:"祝大伙兒都像我一樣,把日子過紅火!"
如今2025年,從復診患者口中得知,老太太還是那副"老樣子"——每天在院子里曬太陽,和人嘮嗑,胃口好得很。"我們?nèi)タ此€塞給我們一把花生,說'自家種的,香!'"介紹情況的患者家屬笑著說。
![]()
給病友的一句話
25年,從"被判活不過半年"到"曬太陽嘮嗑帶孫子",高青蓮的故事沒有驚天動地的奇跡,只有一次次認真喝藥、一點點恢復元氣。正如她常說的:"癌癥不可怕,怕的是沒了勁頭。找對路子,日子總能往前奔。"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